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一草一木都有守护人 记者跟着林长在绿色海岛上巡林

字体:
—2023—
02/21
08:10:22
2023-02-21 08:10:22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何伊伲 通讯员 苗晨颖 林恒轲 共享联盟·普陀 黄科润

  记者(右)跟着工作人员巡林。共享联盟·普陀 黄科润 摄

  浙江在线2月21日讯(记者 何伊伲 通讯员 苗晨颖 林恒轲 共享联盟·普陀 黄科润)舟山的森林里,有着各种深浅不同的绿。天地间,似乎有位“海上插画师”打翻了调色板,把各种绿色油彩都倾倒下来。

  当我们跟着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横街村翁家岙党支部书记翁平齐等人,穿过郁郁葱葱的森林,令人心旷神怡。“冬春交替,巡林不能松懈。”翁平齐还有另一个头衔——展茅街道村级林长。2021年起,舟山全面建立市、县(区、功能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每一位林长都有了自己的“责任田”。

  这些林长定期穿梭在林间,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林区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近日,我们跟着翁平齐林长出发,一起去巡林。

  我们体力不支,林长如履平地

  “我给你们也准备了马甲!”一上车,翁平齐赶紧递给我们。套上马甲,仪式感立马出来了,我们似乎和林长的身份更近了一步。

  这几年的护林工作中,翁平齐跑遍了辖区的每一片林地。每到重要节点,敏感区域及问题多发地区是巡林重点,他会增加巡林频次,而每次出门他都会备上满满一大瓶水。

  我们下车步行,走至道路的尽头,四周满是丛生的茅草、漫山的树木,此时我们也快要抵达目的地——大坑地山脚。

  菩提林航拍 受访者供图

  通往山脚的路,是一条泥泞小路,身旁齐人高的枯黄茅草随风飘摇。翁平齐的助手——护林员翁咪龙来了。“这么大一片山,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老翁伯每天都要巡林,工作很辛苦嘞!”翁平齐告诉我们,翁咪龙退休后就成了村里的护林员,每天一大早就会骑着“小电驴”从家里出发,踏上巡山护林之路。像翁咪龙这样的护林员,村里共有3个。他们分工协作开展一线巡护,一个人跑两三块地方,经常一趟跋山涉水下来就是两三个小时,一年磨破底子的鞋就有两三双。

  “年纪大了,就当锻炼了。”翁咪龙说,林间小路虽然崎岖难行,但自己已经习惯了,有时候走累了就喊两嗓子,有时候边走边大声唱歌,“这样时间都感觉快了不少”。

  翁咪龙陪着我们走到山脚,短短的一程路,两侧都是茅草。“茅草千万不要摸,很厉害的,手会划破!”翁咪龙再三嘱咐我们。

  “以前由于乱砍滥伐现象严重,这里的森林生态环境相当脆弱。”一路上,翁咪龙回忆了起来,现在脆弱的森林逐渐恢复,树木面积增加了,自然灾害也越来越少了。“一有时间,林长还带着我们一起挨家挨户讲讲护林护绿、珍爱生态的重要性。”

  来到山脚,我们告别了翁咪龙。抬头看,一段漫长的台阶延伸向山顶,因为前阵子下雨,台阶一侧长出斑斑青苔,翁平齐再次提醒我们,走路千万要小心。

  踩着翁平齐走过无数次的青石板路,我们慢慢向山顶爬去。路两边树木葱郁,树藤环绕,加之缭绕的云雾,显得空灵幽静,给大坑地笼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路上几乎没有能歇脚的地方,我们喘着粗气前行,而翁平齐却如履平地。他时不时地向四周观望,查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偶尔还折返照应我们。在他心中似乎有一幅地图,这些数公里的山路早已是家常便饭,翁平齐说自己从小就在这里长大,熟知这里的每一片树林,了解周边群众的生活生产习惯,也因此知道哪些地方需要重点防护。

  空气中还透着寒意,但我们早已是满脸通红,累得不想说话。看着体力不支的我们,翁平齐笑着放慢脚步。“你们知道护林人最怕什么吗?”我们摇摇头。

  “清明节、春节这种祭扫的时间节点。”翁平齐告诉我们,每到这时会在林区入口等重点地区设立检查站,严禁来往人员将火源和易燃物品带进林区。为了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他们还会组织起村里的志愿者加入“临时护林员”的行列,加强日常巡逻频次,及时清理可燃物。

  荒地变身诗意菩提林

  经过近一小时的山路,我们置身山巅,视野豁然开阔,放眼望去,绿色和黄色碰撞在一起形成了绝美彩色林。翁平齐指着不远处跟我们说道,这片林不仅是生态林,还是致富林。

  “这些年来展茅的‘红美人’柑橘、林地鸡、瑶莲等种养行业喜迎春天。”翁平齐自豪地向我们介绍道,林长制开展以来,还充分发挥了林业科研人员的作用,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去年舟山各级林长办聘请“科技林长”开展科技下乡服务,这支团队涵盖了多个森林学科,对林业种植户进行走访调查,掌握林农的具体需求。

  “林农面临的栽植难、成活难、管护难、销售难等多个难题,都被我们解决了。”翁平齐回忆说,展茅也曾种植“红美人”柑橘,但是出现了病虫害,导致产出的果子偏小,有的还提前变软脱落,这些问题让展茅人对种“红美人”致富失去了信心。

  翁平齐继续说道,有了“科技林长”之后,林农加强栽培管理,进行了预防和治疗。事实证明,找到好路子,才能种出好果子,到了年底小小的“红美人”实现了丰收。

  回程的路上,当我们路过普陀应家湾水库时,同行的工作人员张杰指着一片茂林说,“你很难想象,这片绿色曾经是怎样的荒凉。”说话间,他带着我们来到菩提林。绿意弥漫,错落有致,行走于此,我们不由地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这几年,我们在这里种植了30亩树,有普陀鹅耳枥、七叶树、罗汉松等,都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树种。”张杰是舟山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普陀分局林业管理与森林防火科副科长,他感慨自己有幸见证了这里的变化。

  虽然是工作日,但我们看到依然有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有的散步,有的三五成群在聊天,有的则围着树木拍照。“变成了菩提林之后,这里也成了网红打卡点,到了节假日更是火爆。”张杰如是说。

  “林业大脑”和无人机齐上阵

  “叮叮叮——”一路上,张杰的手机时不时响起,他说这是森林火灾数字预警系统在报警。“最近气候干燥,是森林火灾多发期。每一个警报来了都得详细确认,可不敢掉以轻心。”

  点开预警信息,我们可以看到疑似烟火的发生事件、位置等详细情况,随之附来的视频画面上,还能清晰看到疑似烟火的情况。“这个系统与我们工作人员的手机绑定,对林区进行24小时监测。”张杰说,一旦发现疑似森林火情等异常情况系统会可以发出报警,并将预警信息和视频画面实时传至相关人员的手机和电脑。

  张杰告诉我们,目前普陀在全区10个镇、街道(管委会)布设摄像头94个,同时还增加了无人机巡航的监管方式,镜头中田野和林区是否存在火情隐患一目了然,根据系统提醒,地面巡护人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处置。“这种情况下,传统巡林无法到达的地方,被‘一网打尽’,在提高巡护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森林火灾的预防监测能力。”他说。

  “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了‘林业大脑’数字化项目,能在‘一个屏’和‘一张图’上及时了解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地、古树名木等森林资源信息,还能与森林巡护、森林督查、森林防火、数字森防等业务数据对接融通。”张杰告诉我们,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森林资源数据,全方位实现了林业数据可视化管理、保护和监管。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截至2022年底,舟山全市森林面积6.5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94%。这背后有许多人在坚守,一草一木,就像他们的孩子。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林长;海岛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