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菜场里看着光鲜水灵的肉类熟食,日光下却发现“失色”许多

“生鲜灯”的误导,你是不是也中过招

字体:
—2023—
07/31
09:21:08
2023-07-31 09:21:08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张迪 毛玮琦 实习生 章子淳

  开着生鲜灯的熟食品摊位

  浙江在线7月31日讯(记者 张迪 毛玮琦 实习生 章子淳)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超市、菜场看着光鲜水灵的肉类、熟食,拿出菜场却发现“失色”许多。

  奥秘就在于摊位头顶上那一盏盏给生鲜食品开“美颜”的生鲜灯。经营者使用特殊灯具,通过调整光照颜色,使所销售的生鲜农产品看起来色泽亮丽、更加美观。这种专门用来给生鲜农产品提色增亮的灯具,被形象地称为“生鲜灯”。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据了解,该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生效。有业内人士认为,新办法施行前设置了5个月的过渡期,这样有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经营者认识到“生鲜灯”的问题,逐步摒弃这种“美颜神器”。

  昨天上午,记者走访了杭州市中心部分农贸市场和小菜店。

  生鲜灯大行其道

  摊主们不知有新规出台

  在城西骆家庄农贸市场,记者发现,无论光线是否充足,肉类、熟食摊位前,摊主们大多会打开“有色”灯,照亮自家的产品。

  在凤起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销售不同种类产品的摊位,“生鲜灯”也不一样,且摊主都表示还不知道有相关规定出台。一家火腿店安装了红色冷光灯,店主表示灯是自己安装的,目前并不清楚新规,后续收到有相关要求会配合,市场规定用什么灯自己就换成什么灯;一家土猪肉店的店员表示,这是连锁店,灯是公司安装的,目前没有听说灯需要改动,后续更改也会听从公司安排;还有一家熟食店店员表示,灯是自己安装的,并不清楚有此类规定,后续怎么应对将看老板安排。

  对此,记者采访了凤起农贸市场的管理方。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正式文件,市场也在等消息,会遵照相关法规、文件来执行。”

  记者还联系了拱墅区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具体落地政策,具体工作要和多部门统筹协商来推进。

  “拆了好”

  消费者期盼早日实施

  事实上,关于“生鲜灯”的争议早已存在。

  李阿姨是农贸市场的常客,她对记者说:“每次去菜市场肉摊买肉,看着肉都挺新鲜的,但买回家却发现颜色似乎变了样。”她现在买肉都会拿肉到普通灯光下观察一下,感觉成色好再买,“鲜肉摊的灯光把肉照得更鲜艳了,这样肯定会影响消费者判断。”

  “(生鲜灯)拆了好,拆了就看得清楚了。”对于监管部门出台的新办法,消费者普遍表示欢迎。一位正在挑选熟食的市民对记者说,这种灯光的确有一定的迷惑作用,禁用生鲜灯可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和食品安全。

  评论员胡杨:消费者对商家的底线要求,就是货真价实。而“生鲜灯”的误导作用不容小觑:因为灯光“美颜”,导致消费者做出了本来未必会做出的消费决定,就是一种“误导”;如果商品本身不新鲜,因灯光的原因使其看起来新鲜,相当于改变了商品的真实“信息”。“这种错误难道一定要等到政策实施那天才改吗?每一位商户须知,任何可能影响消费者判断的因素,都应有章可循,被置于监管之下,而不能被人随意摆弄。”

  接下来,杭州市场监管会如何跟进?我们将持续关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菜市场;生鲜灯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