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今年年底前,全省社区警务室新增“+生态警务”职能

山水林田湖草海,警察叔叔来守护

字体:
—2024—
04/03
05:45:19
2024-04-03 05:45:1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张范

  浙江在线4月3日讯(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张范)今后,主动守护绿水青山将成为浙江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

  4月2日,全省生态警务建设工作会议在湖州召开。到今年年底前,浙江将落实生态警长责任制,全省社区警务室100%落实“+生态警务”职能,山区26县及6个海岛县全部建成“生态义警”体系。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省,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生态警务”。2020年底,湖州市公安局又在全国率先推出“生态警务”新机制,积极构建现代警务新模式。去年底,浙江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生态警务建设的实施意见》,成为全国首个以省级层面推进生态警务建设的省份。

  “生态警务”是怎样一种模式?在公安机关推动下,浙江的山水林田湖草海的守护将有哪些变化?

  一

  什么是“生态警务”?从太湖的白鱼可窥一二。

  早些年,因为太湖水域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问题,太湖渔业资源一度锐减。与此同时,快速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严重,也影响了太湖水质。于是,湖州公安机关联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统筹开展生态领域的协同治理,在河道、湖泊、林区、矿区、市场、路段等打击违法行为,还通过联合检查进行预防,生态环境改善了,白鱼又多起来了。

  回头再看,“生态警务”就是把公安工作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利用公安特色和优势,打通部门壁垒,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保护生态和促进发展。

  事实上,这个概念的提出与构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起初,公安机关利用专项工作方式,围绕治安治理和环境治理开展工作。如2015年,湖州市公安局部署“守青山、护绿水——湖州公安在行动”专项工作,之后每年将“守青山、护绿水”专项工作列入市局“惠民十大行动”。

  随着食药环侦等专业警种成立,公安机关逐步开始了系统性的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的过程。此时的“生态警长”,只是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民警。

  后来,派出所民警以及河长、湖长等志愿者加入,“生态警长”的范围不断扩大。到2022年,湖州“生态警长”已实现全市7373条9380公里河道、153个湖泊、157个水库、113个农贸市场、主要林区、矿区、路段及市重大工程全覆盖。这也是基层生态全域覆盖的护航体系雏形。

  生态环境保护涉及生态环境、农业、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有人问,这项生态保护工作为何由公安牵头?事实上,公安部门主导的“生态警务”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依托派出所和警务室,能将警务触角延伸到全省每一个角落,民警在日常巡逻执法中,对辖区范围内的环境变化感知度高;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的运行机制,可以对各类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

  “过去其他部门遇到一些生态案件,在协同上可能会碰到一些障碍。现在我们主动靠前,希望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更好地护航生态。”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说。

  “生态警务”的全面推进意味着浙江将调动全省公安力量,在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的基础上,推动生态保护工作常态化,同时加强技术支撑,以更现代化的手段,让生态环境保护这件事变得更高效。

  二

  对于公安部门来说,探索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绿色发展的过程,也是对社会治理的一次自我重塑。

  想要推进这项工作,需要回答两个问题:谁来管?怎么管?其背后,是一场机制、流程、治理现代化等全过程、全方位的警务升级。

  首先是谁来管。“生态警务”的背后,有着社会治理的老问题:专业警力有限。浙江有广袤的山水林田湖草海资源,而有些偏远地区,派出所只有一名常驻民警。想要破解人员力量薄弱的难题,必须依靠基层和群众。

  依托“派出所主防”阵地,浙江将建强专业警种主责、社区民警主力的“生态警长”力量体系,打造“生态警长+网格员+志愿者+公益组织”的生态守护共同体。

  其次是怎么管。相比于传统食药环侦打击行动,“生态警务”更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警务。

  “打击生态环境领域犯罪,最难的就是取证。”民警徐建根所在的织东派出所地处太湖畔。再往东50米,就是浙苏两省的界碑。作为两省交界地,这里曾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地”。跨区域执法,常常面临证据链不足的情况。

  2021年9月,乔溇生态联勤警务站作为长三角首个省际生态联勤警务站成立。每天,徐建根与江苏吴江七都派出所民警顾春江以及两省其他驻点执勤人员一起,对省际交界生态警务工作存在的治理难点常态化开展警务联勤合作。通过跨部门、跨区域协作,织里公安分局曾破获长三角地区首个三省联动的生态环境案件——苏浙皖三省特大非法处置废甲酯油污染环境案。

  这样的生态联勤警务站,将成为浙江“生态警务”推进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更加重视部门间的联勤联动和共建共享,通过力量整合、系统融合、数据耦合、机制契合、平战结合,解决部门多头分管难题。

  另外,生态要素常量大,生态保护任务重,光靠人防必然无法破题。为此,浙江建立生态警务协同智治应用,通过打通各部门数据,将水、土、气等监测指标与公安的情报线索来源整合。各部门通过平台融合在一起,不仅能够统一研判、统一执法,还能通过数据的碰撞,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情况,变事后打击为主动预防。

  可以说,“生态警务”的本质,就在于以公安部门为主导,通过和其他部门的联勤联动,聚集人民群众力量,实现共建共享、群防群治,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

  

  当下,浙江正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这也是浙江公安系统推进生态警务的更深远意义——通过主动发现、主动排查,进而更好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

  安吉赋石水库是国家一级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过去,这里游客露营烧烤多、产生垃圾多、非法狩猎现象多。在赋石水库生态联勤警务站,公安、水利、行政执法等部门联合常驻,借助无人机、公共视频等手段24小时值班,不仅最大限度保护当地群众的饮用水安全,还让赋石水库景点周边成为“卖风景”的网红打卡点。

  对于浙江来说,“生态警务”的概念远不止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更是围绕生态经济转化和海洋经济发展需要,持续创推务实管用举措,促进绿水青山更好更快转化为金山银山。

  比如,通过“生态警务”,公安机关将对优质水源、优质种植土壤等生态资源加大保护,并对“涌泉蜜橘”“东魁杨梅”等农产品品质、“西湖龙井”“丽水山耕”等知名品牌加大保护力度,进而维护优质农产品市场利益。

  再如,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浙江不止山水资源丰富,更是海洋大省,海岛总数共有3061个,属全国最多,海岸线长度6486公里,也位居全国首位。护航海洋生态,对于浙江全面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再提质再提速来说,必不可少。

  今年以来,宁波、舟山率先建成全省首批海洋主题的生态联勤警务工作站和警务室。其中,宁波公安探索形成集“态势感知、侦查打击、联动共治”于一体的海洋生态保护联勤体系,全力服务保障海洋经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舟山嵊泗枸杞乡生态警务联勤警务室,每月对海上违法犯罪打击、贻贝养殖桁地护航、海域岛礁生态保护、涉海旅游警务管理等不同领域开展问题隐患排查梳理。

  接下来,沿海地区的公安机关还将与海警、海关、海洋渔业、渔政等部门,共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障海洋生态安全。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生态;警务责任编辑:蒋旭辉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