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消博会昨日闭幕,浙江企业带来的新型科技产品收获超高人气——

如何让科技消费走进寻常百姓家

字体:
—2025—
04/19
06:43:23
2025-04-19 06:43:23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胡静漪

  观众在第五届消博会低空经济展示专区参观。 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浙江在线4月19日讯(记者 胡静漪)试衣机器人、人造负氧离子草坪、AI眼镜提词器……消博会上的尖端科技与创新应用,给参展观众带来新奇体验。

  4月18日,在海南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顺利闭幕。本届消博会专业采购商超过6万人,较第四届增长超10%;更加聚焦前沿科技领域,首次设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展区。在浙江形象展区,专精特新及科技型企业占比达80%,也有一批提供新型科技产品的企业。

  不过,与科技消费类展区的超高人气形成反差,真正让参展观众掏腰包的科技产品还不多。当前,科技消费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又如何让这些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汇聚生态伙伴

  “会不会做家务?”“能不能养老?”消博会期间,宇树科技华南区负责人林志龙替自家的人形机器人回答了太多类似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整个行业还处于相对较早的发展阶段,我们还需要时间。”林志龙告诉记者,家庭的应用场景比工业场景复杂许多,每家每户的家装、人与人的不同需求全都是非标品,让机器人像家人一样体贴,要求还有些过高。现在,机器人在稳定可靠性、精准导航、手眼协调抓取等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

  比较现实的,是让机器人进入公安、应急、能源等领域。不过,即使开发成功,高成本也是产品面市的难题。相比科研和企业采购可投入的资金,个人消费者只能接受几万元的价格。因此,机器人走进家庭,短则五年,长则八到十年。

  在消博会上,主动找上门的合作伙伴不在少数。“我们目前的精力只能做好机器人本身,用到什么场景、实现什么功能,都需要自行开发。”林志龙说。

  前沿科技要走向消费者,各方面行业生态还有待完善。

  “我们的商业化项目已经大规模实现自主盈利。”迅蚁科技海南团队市场负责人郑人赫说,这在低空经济领域并不简单。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个落地云南的项目:“无人机航线覆盖全城每个汽配店,比如缺一个火花塞,10分钟就能从中心仓库送来。在提升时效的同时成本还能持平。”与此同时,迅蚁科技还开发了无人机智能管理系统,目前业务已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

  完善的行业生态将推动成本下降,让“打”无人机像打车一样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切中消费痛点

  随着新型基础设施和电子消费品的普及,一批前沿科技已经成熟可商用。但能否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痛点、能否获得特定消费者的青睐,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把游泳数据实时显示在泳镜上,这是AR智能泳镜的核心功能。目前,杭州光粒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实现该产品量产的企业。看似普通的泳镜,用上了头部动作传感器,比手部更精准;加上大数据平台和算法模型,数据误差不超过1%。

  产品要好用,不能光看高科技,防雾、屈光度等关系到使用体验的性能同样重要。比如在防雾涂层和耐擦拭性能上,光粒科技就下了一番功夫。

  购买单价高、使用次数少、操作太复杂,对消费者来说,为科技消费买单还有不少顾虑。企业也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

  近期,极客桥在杭州西溪湿地完成首次共享无人机测试。不到250克的照明无人机,仅需半度电就能为1000平方米的空间持续照明4小时。且无需个人持有,消费者在共享站点扫码就能使用,每小时收费100元。

  探索跨界融合

  在衣食住行等传统消费中,智能硬件、数字服务和信息技术可以带来哪些价值?科技消费正在探索跨界融合。

  浙江形象展区内有一处放映区,观众通过气味播放器,就能结合画面闻到桂花的芳香、东坡肉的咸香和雨后龙井的茶香。杭州气味王国科技有限公司商务总监秦勇介绍,企业对3000多种气味进行了数字化编码,并开发大模型和气味设备,与电影、展览、演艺、文旅等场景达成广泛合作。

  在展区另一边,戴上电极帽、置身全息AI感官设备中,消费者的喜好就能被AI掌握。花西子联合创始人任刚睿说,花西子科创团队自主研发国内美妆行业首个“多维全息AI感官行为研究系统”,让消费供给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帮助企业更科学地开展产品研发。

  新功能、新体验,科技消费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可以激发内需潜力,打造更多消费蓝海,市场需求也将驱动科研技术、产业生态、商业模式不断迭代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科技产品;消费者;AI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