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168条家规的传承与力量

——郑义门“清廉孝义”文化带动浦江1.2万户家庭获评“好家风户”

字体:
—2025—
07/03
07:17:58
2025-07-03 07:17:5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钱关键 通讯员 张晨晨 吴根磊

  浙江在线7月3日讯(记者 钱关键 通讯员 张晨晨 吴根磊)7月2日,“江南第一家”郑义门所在地——浦江县郑宅镇东明村,64岁的老党员郑期北起了个大早。他先是带着来乡下过暑假、正读小学的孙女小萱,到村里的家规碑林学习《郑氏规范》,接着结合郑氏先祖郑绮等人“孝义立身、肃睦治家”的故事,给孩子讲起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的道理。

  “爷爷,以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不乱花钱。”听完故事,小萱若有所思地说。

  郑期北是一个家教严又热心肠的人,经常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等活动,他家还是村里的“好家风农户”。几年前,他把“正直做人、坦荡做事”八字家规,张贴在客厅最显眼处,以传承好家风。

  郑期北的大儿子郑晓虎至今记得,18年前,他考上公务员那天,父亲就郑重地对他说:“你成了一个吃公家饭的人,以后千万要守牢底线,不能做贪赃枉法、有辱门风的事,否则要被踢出族谱。”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郑晓虎说,父亲的这几句话,正好对应了《郑氏规范》第八十六条:“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

  若问郑义门第27世孙、麟溪村70岁村民郑秋义,对好家风的看法,他会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是父慈子孝、邻里和睦。”

  今年的年夜饭,郑秋义又领着一大家子50余口人一起吃饭,三代人其乐融融。这样的家庭聚会,已持续15年。“同吃一锅饭,一家人更亲了。”郑秋义说。

  清廉立世、孝义传家,是浦江郑义门“家风文化”传承至今的灵魂。自北宋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以来,郑氏家族在东明村合族聚居360余年,历宋、元、明三代,十五世同居不分家。鼎盛时,全族3000多人同吃一锅饭,创造了家族治理的奇迹。其多达168条的传世家训《郑氏规范》,将“孝义”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涉及家政、教育、为人处世、清廉为官等方方面面,被誉为中国传统家训的里程碑。

  受好家风熏陶、好家规约束,在古代,浦江郑氏一门173人出仕无一贪官,为人称颂。如今,浦江郑义门子孙聚集的东明村、麟溪村等地,邻里相帮、孝老善亲的好人好事,更是不断涌现。

  “这几年,在东明村等地乡村治理中,‘好家风’也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调动着村民积极性。”郑宅镇镇干部张琳说,2003年以来,他们在对郑氏宗祠等家风传承载体大力保护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修建廉政教育基地,引领社会风尚。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浦江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骆安说,近年来,他们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去芜存菁、不断迭代,将《郑氏规范》发展成为包括5大板块共159条细则的浦江“好家风指数”。截至目前,全县已有1.2万个家庭获评“好家风户”,以好家风带好村风,以好村风促好社风,打开浦江城乡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家规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