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让正能量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浙江深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20周年纪事

字体:
—2025—
07/15
07:03:07
2025-07-15 07:03:07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曾福泉 林晓晖 谢晔 张彧

  浙江在线7月15日讯(记者 曾福泉 林晓晖 谢晔 张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进一步明确了媒体融合战略的发力方向。当前,浙江主流媒体正积极应变,探索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重塑主流舆论新格局,努力为系统性变革提供先行范例。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将其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对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为党为民、激浊扬清、贵耳重目”的要求。

  2005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对实施文化传播工程作出一系列部署:加强文化传播主体建设,实施集团化、品牌化战略,培育若干具有较大影响的名报、名刊、名台、名社;推进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打造有影响的外宣品牌;加强文化传播手段建设,推进数字化和网络在线传播,加大重点新闻网站扶持力度。

  20年来,浙江牢记习近平同志的谆谆嘱托,深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党的思想理论高质量传播取得新突破,主流思想舆论形成新声势,对外文化传播展示新形象,浙江正能量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

  “新闻宣传讲政治,就是要集中反映所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新闻媒体和舆论宣传工作要为浙江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舆论氛围。

  20年来,浙江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充分发挥主流舆论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2023年8月,浙江以“重要萌发地”的政治自觉和特殊优势,在省域层面首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工程。

  浙江省委宣传部统筹指导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主要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第一视点》专栏,创新讲好总书记故事、阐释好总书记思想,开启省域层面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传播的新探索。

  近两年时间里,聚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等重大主题,《第一视点》栏目记者深入一线蹲点调研,挖掘新故事、新素材、新实践,推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余村十八年》《一枝一叶总关情》、“习近平在浙江的改革故事”系列报道等通讯、记者手记、评论、特写、电视节目、短视频报道等350余篇(个),总传播量约49亿次,引起强烈反响。

  业界、学界专家评价,《第一视点》专栏的报道兼具故事性和思想性,用事实说话、用故事说话、用典型说话,将宏大叙事与动人细节融合起来,为讲好总书记故事打开了新视野,为研究总书记思想提供了全新案例和丰富佐证。

  浙江深耕主题出版,推出了一批映照时代、启迪心智、浸润人心的精品图书,《干在实处 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仰望星空:共和国功勋孙家栋》《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等精品佳作产生重大影响。

  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召力、战斗力,源头活水是伟大的时代、丰富的实践。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曾勉励新闻工作者“扎扎实实地投身到浙江火热的经济建设中去,投身到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去,投身到基层新鲜的生活中去”。

  殷殷嘱托,始终回荡在一代代浙江新闻人心头。浙江新闻界积极践行“四力”要求,力行“短、实、新”的文风,深入基层、扎根一线,采写“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浙江日报原高级记者徐永辉对浙江农民叶根土等十多位人物及其家庭进行长达数十年的跟踪拍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他年过九旬,仍把镜头对准基层,讲述农民故事,浙报集团一大批青年骨干记者以徐老为榜样,不断锤炼“四力”,在新征程上接续奋斗。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高级记者杨川源扎根基层开展蹲点报道,拍出了一大批动人、感人、鼓舞人的好作品。她牵头打造实体化运作的“川源蹲点工作室”,带领团队奔走浙江各地,带出更多擅长做蹲点报道的高素质新闻工作者。

  内容为王、精品至上。浙江新闻界坚持用更加生动鲜活的表达讲好新时代浙江故事、中国故事,以贴近网民的视角展现身边的温暖善举,运用新技术创意呈现美丽浙江……

  2023年6月,杭州外卖小哥彭清林跳桥救人壮举发生后,各级媒体迅速行动,从报纸到电视大屏,再到无数个移动小屏,一篇篇报道、一段段视频,讲述彭清林见义勇为的事迹,反映社会各界的关爱互动,展现“最美”基因的强大影响,形成了现象级的正能量传播热潮。

  围绕全国劳模、杭州28路公交车司机孔胜东退休前的“最后一班车”,各级媒体主动策划、刷屏推送,总传播量达1.45亿次,激发公众共鸣共情,引发人们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新思考。

  让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好声音成为最强音。近10年来,浙江媒体共计有167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2024年有23件作品获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总数量位列全国各省区市前茅。

  打造媒体融合大舰队

  媒体融合浪潮奔涌不息,深刻重塑信息传播版图。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新闻宣传是否善于创新,是否能够做到常做常新,是其发展壮大、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关键。

  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信息化社会带来的历史机遇,在本世纪初即明确提出“把网络建成宣传思想工作的新阵地、新渠道、新载体”。2005年,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进行视频直播,温州网全程直播该市“一府两院”4名领导干部作述职报告,开全国之先河。

  20年接续探索,浙江深刻体悟:融合,绝非简单新旧叠加,而是内容、渠道、平台、技术、体制、机制、人才、生态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

  省级旗舰,率先突破。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五端协同”开启系统性变革,催生了以《浙江日报》为根基、“潮新闻”为先锋的融媒舰队。如今,“潮新闻”客户端下载量突破6000万,全网用户超1.3亿,稳居省级前列。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合并广播电视频道资源,组建融媒体新闻中心,锻造“新闻+文化”双引擎,“Z视介”平台迭代升级,全网矩阵粉丝稳固在2亿量级。

  “浙江宣传”公众号上线3年多来,收获近450万用户。从热点追踪到深度洞察,从剖析现象到传递思想,影响力持续扩大,在关键时刻发挥引导舆论、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

  广阔基层,融合的根系扎得更深。浙江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领全国风气之先。2018年9月,中宣部在长兴县召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拉开全国范围内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序幕。

  温岭市融媒体中心打造“村社传播通”闭环系统,实现政策与民意精准触达;龙游县融媒体中心建立基层治理数字驾驶舱,动态响应民生热点。目前,全省年营收突破亿元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达14家。2023年6月,全省9个市完成报广资源整合,建成统一市级融媒体中心……

  媒体融合迈向深水区,技术是核心驱动力。

  延续先行先试基因,浙江全面拥抱AI浪潮。以“传播大脑”为牵引打造智能化内容生产引擎,加速“融媒”向“智媒”跃迁。由传播大脑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传播大模型”,是国内首个由媒体技术公司研发并通过网信办备案的传媒垂类大模型。

  单点技术突破终有极限,着眼于协同生态的未来目标,如何打破层级壁垒、实现资源通联?

  浙江正以“一张网”破题。2023年3月,整合升级“媒立方”“天目云”“中国蓝云”等既有平台优势构建的技术底座“天目蓝云”正式启用,标志着以“传播大脑”为支撑的省级融媒体云平台全面投入运行。

  全省融媒“一张网”的实质,在于统一技术标准、打通数据孤岛、联通传播节点,为省市县三级媒体提供坚实的公共技术支撑和灵活的协同创新空间。

  截至2025年6月,这张纵横贯通的“智慧网”已成功吸纳91家主流媒体加入,覆盖率高达86.7%,真正实现了“云—端—数—盟”的互联互通,成为支撑全省媒体深度融合的“协同神经系统”。

  书写国际传播新篇章

  2023年金秋时节举行的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窗口。全球媒体的“镜头”中,一个开放包容、创新活力的浙江,映照出可信可爱可敬的新时代中国形象。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十分重视对外交流和国际传播,他曾带队出访,并亲自推动了多个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2024年5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指示精神,浙江省国际传播中心(ZICC)扬帆起航,整合全省外宣力量,构建全球传播矩阵。

  该中心以“印象浙江”“中国·浙江”两大主账号为旗舰,延伸10个垂类账号深耕美丽乡村、特色文化、数字经济;启动ZICC伙伴计划,培育20余个海外协同账号。矩阵总粉丝超1000万,年传播量破4亿次。巴黎奥运会期间,ZICC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短跑训练”视频引发多国运动员模仿互动,3天阅读量突破1亿次,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

  国际传播的深层魅力,在于它能超越信息本身,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与精神共鸣的纽带。

  浙江以重大交流活动为契机,搭建起一个个对话平台。

  7月6日,“良渚与世界——良渚古城·罗马古城”对话活动在余杭良渚遗址火热举行。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克里斯蒂亚诺·瓦洛蒂感叹道:“罗马与良渚遗址的命运太相似了,都成为了各自悠久文明的‘露天博物馆’!”

  良渚论坛,这个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的重大对外交流平台,已在杭州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今年十月将迎来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第三届。目前,良渚论坛永久会址等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良渚文化海外推介会等也提上了日程。

  水乡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历经十年发展,已成为全球互联网治理的重要对话平台。习近平主席在此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乌镇峰会吸引31家境外媒体派出45位记者参加,海外总传播量超6.5亿次,将浙江的数字创新实践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前沿思考紧密相连,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策源地。

  浙江还推进《之江新语》等图书多语种翻译和海外出版推广;浙江大学向全球近40所知名高校捐赠“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打造立体传播格局,更需要全域联动培育外宣生态。

  浙江建立“1+11+N”三级传播网络(省中心+11市分中心+百个基地),形成常态化联动机制,全省培育出杭州“国际化城市”、湖州“生态文明”等特色外宣品牌。省国传中心、浙江国际频道已累计与海外200多家媒体、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润物无声,凝聚人心。面向未来,浙江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己任,更好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争当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排头兵,以更大作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文化;正能量责任编辑:廖君琳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