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8月6日讯(记者 沈听雨)“新征程上,希望你们继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田华等8位艺术家回信,对电影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浙江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来,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文化滋养悄然浸润之江大地,让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生发出绵绵不绝的创造力。
如今,站在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实施20年的新起点,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那些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语句,浙江电影工作者备受鼓舞。大家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时代、扎根人民,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为浙江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导演顾晓刚深有感触:“作为青年电影人,我们承荫于优秀前辈的探索实践,站在当下时代更应该去思考,如何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文的艺术特性。”
今年,他执导的“山水图”系列第三部电影《初次尝到寂寞》在杭州开机,加上《春江水暖》和《草木人间》,三部影片的创作都以《富春山居图》为启迪,以杭州山水风光为背景展开,刻画了可亲可敬的当代中国人形象。他希望,能通过山水电影让世界看到中国独特的人文气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电影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中提到“坚定文化自信”,对集团持续推动优秀文化出海是莫大勉励。
今年5月,华策出品的电影《狂野时代》斩获第7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特别奖,这是10年来华语电影再次获得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奖项。“从《刺客聂隐娘》到《狂野时代》,我们一直坚持通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创造精品,并以创新形式呈现给海内外观众,让中华文化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广阔天地。”傅斌星说。
浙江博采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李炼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同样深受鼓舞。“电影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在媒介形态快速演进、技术持续迭代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意义更加深刻。”在他看来,不仅在创作上要彰显文化自信,技术层面也要构建中国影视的“技术话语权”。
从2017年开始布局虚拟制片体系至今,博采AI虚拟影视基地已在湖州德清落成。“基地有领先的软硬件设施和自主研发团队,已完成百余个项目拍摄、千余分钟预演。”李炼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深耕内容与AI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向纵深发展。
扎根生活沃土
人民生活中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也是一切文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逐字逐句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导演张吃鱼有感而发:“回信中提出的‘扎根生活沃土’的要求,让我深刻认识到电影人不能只在片场、在棚里‘制造’生活,而要真正走进人群中,去了解普通群众关心什么、在意什么。”
执导《羞羞的铁拳》《独行月球》等影片后,张吃鱼在不断精进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不论何种类型题材,最终表达落点都在真实的“人”。他说:“现实生活里的善意、坚韧和勇气等,充盈着普通人的生活,也构成时代的精神底色。作为电影人,我们要找到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真实情感和鲜活光芒,并传递给观众。”
近年来,编剧秦海燕从真实生活出发,创作的《万里归途》《我经过风暴》等影片,都实现了与观众的情感共振。此次,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她感到温暖。她说:“接下来,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向老一辈艺术家们学习,以人民群众为创作的源头活水,于剧本中书写现实,于光影之间真诚表达,为人民抒怀,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绵薄之力。”
“一部好的电影、一个好的角色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血肉‘生长’出来的。”制片人应萝佳看到回信后,感到心中被点燃了强烈的使命感。正如她和团队在创作《年会不能停!》时深入大厂调研,创作《不讨好的勇气》时采访了30多位脱口秀从业人员,“每一次创作,我们都会融入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了解观众的情感需求。不同类型的题材作品,其内核都是对社会的反思,希望能激发观众面对所处环境敢于改变的勇气。”应萝佳说。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8位电影艺术家“给几代观众留下美好回忆”,让青年演员王安宇印象深刻。“表演的根基在生活,前辈们常说‘戏比天大’,好戏的‘温度’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共情。”他记得老艺术家们的分享,为了塑造角色,深入工厂、农村等地,和他们同吃同住,并把这些观察到的生活细节融入表演。他说,这种敬畏创作的态度,是年轻演员需要传承的。
王安宇表示,未来会继续以这些电影艺术家为榜样,以生活为师,以角色立身,用心打磨每一个角色,用扎实的表演回应观众的期待。
创作时代精品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浙江广大电影工作者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题,推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佳作。
夏日炎炎,横店影视城一片忙碌,来自全国各地的剧组在此聚集。“正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重视下,横店从无到有,发展成为现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实景拍摄基地。”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横店集团副总裁徐天福对未来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以回信精神为强大动力,接下来将全力把横店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创新中心,通过不断优化拍摄环境、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完善产业链配套等,吸引更多优秀创作者来横店,助力他们在银幕上书写时代华章,为加快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持续赋能。
“在影视行业历经深刻变革、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新时代电影事业守正创新、破局发展锚定了航标。”省文投集团副总经理、之江电影集团董事长傅立文表示,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契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浙江文化建设“八项工程”20年来的宝贵经验,之江电影集团正通过充分发挥之江编剧村文艺创新服务平台的孵化功能、前瞻把握电影产业从银幕竞争向生态级竞争的演进逻辑、抢占人工智能技术代际跃迁机遇等举措,更好助推浙江电影事业和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浙江电影事业蓬勃发展,交出亮眼答卷:浙江出品的电影数量居全国前列,国家级奖项获奖量跻身第一方阵,影视制作基地建设水平领跑全国,电影票房持续位居全国前三,依托浙江青年电影周、之江编剧村等平台,电影创作热潮持续涌动。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志忠既看到浙江电影的蓬勃发展,也关注到影视人才培养是其中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要‘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这离不开影视人才的培养。”
“接下来要培养跨学科文理融合的电影人才。”范志忠表示,目前他负责的由浙江大学广播电影电视研究所和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联合共建的浙江大学未来影像实验室,已与知名影视公司和流媒体平台等携手建设影视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实践基地,以培养适应数智时代发展需要的影视人才。
“我是电影创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读完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后,深感责任重大。”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导演刘智海说,一方面,他在创作中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融入实际行动,通过《云霄之上》《出发》等影片以诗性语言回应时代命题,希望能创作更多既有时代温度又有文化深度的精品佳作;另一方面,他和中国美院的师生们坚持引导更多人回到生活现场、文化土壤和传统文脉中,推动高校成为激活地方文化的策源地、中国美学现代转化的实验场、连接全球电影语境的文化中枢,助力更多浙江故事、中国故事赢得世界认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