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坚持六年 日送万杯

一杯茯茶让他们从“受助”到“助人”

字体:
—2025—
08/06
08:20:11
2025-08-06 08:20:11 来源:金华日报 记者 卢师慧 文/摄

  8月3日早上7时,东阳横店明清宫轻轨站的免费茶饮点前,氤氲的热气中飘着茯苓与藿香的清香。来自横店残疾人之家的管护人员张向峰正往茶桶里添热水,额角的汗珠混着茶香滴落。他不到7时就到岗,已泡好两桶茯茶。往来的老年团、带娃的游客、赶早班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一边递纸杯一边笑着回应,忙得无暇休息。“我们的茶是用车前草、白术、党参、薄荷、荷叶、红枣、罗汉果、茯苓等近20味中药煎制而成,清热解暑,口感香甜。”

  这个从7月1日起每天开放的点位,日均接待市民、游客逾千人次,早已成了轻轨站旁人人熟知的“清凉驿站”。

  为游客、市民送茯茶这件事,横店残疾人之家已坚持了6年。该机构于2020年成立,是一个专为劳动年龄段智力、精神及其他重度残疾人提供日托式服务的场所,为170余名庇护对象提供生活照料、技能培训、康复服务、文体活动、劳动就业等综合性服务。

  从横店环城北路一个简易茶摊起步,到如今覆盖明清宫轻轨站、旅游大厦停车场等6个点位,日均供应十多桶近万杯茯茶。这杯在酷暑中送出的茯茶,不仅解了暑气,更见证着一个特殊群体从“受助”到“助人”的蜕变,也串联起一城人的善意共鸣。

  庇护对象丁璜总想起第一次守摊的模样。2021年三伏天,37℃的高温把柏油路烤得发烫,她攥着纸杯在环城北路茶摊前坐立难安。作为一名残障人士,她很少与人对视,更别说主动搭话。

  丁璜说:“我一直在心里默念管护老师教我的,要问‘您好,需要一杯吗’。”但是,真有一名女孩过来询问茶水是否免费时,丁璜还是紧张地弄翻了塑料凳和手中的纸杯。当时,那名女孩轻声安慰了丁璜。

  “比冰饮解渴,你们辛苦了。”女孩的一句话,让丁璜红了眼眶。那天,丁璜一共送出20多杯茶。虽然每次开口前都需要深吸一口气,但收摊时,她还是觉得腰杆挺直了些。“原来被感谢是这种感觉——不是可怜,是当朋友待。”

  张向峰说,每周一到周五,管护人员都会分批次带着庇护对象到点位上送茶。多年来,他们看着庇护对象的改变,喜在心中。比如,曾经需要家人搀扶出门的杜军永,如今每天提前到岗擦拭茶桶,见到路人便自然地招呼“来杯茶歇歇脚”;从前躲在角落不愿说话的吴江萍,现在已成为能报出近20味药材的“活招牌”,总会笑着介绍:“茯苓健脾祛湿,藿香化湿解暑,您多喝点。”

  横店残疾人之家负责人严永明常说:“茶摊是最好的康复室。”每天一早,大家就忙着称药材、剥红枣、送茶桶,在这些琐碎的忙碌里,“他们找到的不只是有事做,还有‘我能行’的底气”。

  然而,维持这样的茶摊并不容易。每天近20味药材、器具损耗、水电费加起来,一天就得500多元。严永明不仅自掏腰包贴补茶摊费用,还拉上姐姐严兰芳帮忙守摊。外甥翁卫宣凌晨5时就起来烧茶,守着炉火熬足两小时才出摊。30多名管护人员也都全身心投入其中,热心助人,乐此不疲。

  善意从不缺席。这些年,周边面包厂会送来新鲜面包,说让大家“垫垫肚子”;水果店老板娘也会扛来西瓜,切好摆在茶摊旁:“喝茶配瓜更解暑。”2023年,温州东阳人联谊会来访时,当场捐了2万元:“你们送清凉,我们不能让这热乎气断了。”

  2023年夏,其中一处茶摊的棚子被台风刮歪,附近的环卫工、居民纷纷冒雨赶来帮忙加固:“平时你们帮我们,现在该我们搭把手。”

  今年入伏后,茶摊更热闹了。张向峰的点位添了饮水机和免费寄存处,周末还会守到晚上8时。“老人家爱这药香,小孩喝着舒服,游客能寄存行李歇脚。”他数着空杯笑,“今天一上午就已经下去半桶了。”附近的张女士每天都骑车来装茶:“带回家给老伴孙子,都爱这个味。”“只要不浪费,我们都欢迎。”张向峰总是笑着回应。

  原本计划8月底收摊,如今可能延到9月初。“残疾人之家的‘家人们’说等开学家长送学肯定还热,而且学生客流会多起来。”严永明说,“他们想的不是‘能不能’,是‘咋能更好’。”

  夕阳西下,看着茶摊前的张张笑脸,看着“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严永明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夏日的凉茶摊会一直摆下去,这份爱也会一直成长。”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茶摊;茶饮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