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院桥镇,有这样一位80后党员:他用九年晨光守护 2000余名学生的上学路,磨坏15双皮鞋;他顶着盛夏烈日执勤,汗水浸透绿色马甲仍笑意盈盈;他不仅是校门口的 “安全卫士”,更是孩子们口中念叨的 “陈爸爸”、家长心中的“安全守护神”、邻里眼中的“活雷锋”。他就是原道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队长陈辉,一位以坚守诠释雷锋精神、用行动书写新时代奉献的暖心人。
初心如磐:九年坚守护学路,一腔热忱暖童心
2016 年初秋的清晨,院桥镇人民路与新苑路交叉口的混乱景象,深深烙印在陈辉记忆里。彼时学校刚迁入新校区,路面尚未硬化,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路口也未设置红绿灯,院桥镇中心小学的2000多名学生每天都要横穿这个车流密集的路口入校。有些孩子叼着早餐在车流中奔跑,有些怯生生蜷缩在路边迟迟不敢迈步。“这些孩子和我家孩子一般大,万一出点事,一个家庭就毁了!”曾做过交警的陈辉,比谁都明白交通事故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清晨后,陈辉毅然站到路口中央。没有指挥工具,就靠双手比划;没有防护装备,就凭一腔热忱奔走在车流中。“师傅,麻烦停一下,让孩子先过”“小朋友别跑,跟着叔叔走”,这些话,一遍又一遍,已回荡了九年。
最初两年,只有陈辉一人坚守于此。寒冬腊月,他双手冻得红肿僵硬,指挥动作依旧一丝不苟;大雨滂沱,泥水溅满裤腿,皮鞋泡得发胀,他也从未缺席迟到。更艰难的是部分车主的不解与责难:“你算什么,凭什么拦我车!” 面对刺耳话语,陈辉从不争辩,总是等车主情绪缓和后再耐心解释:“都是为了孩子安全,麻烦您多担待。” 有人问他,受这样委屈图什么?他却笑着说:“就当锻炼了,只要孩子安全,就值得!”
两年间,他磨坏了3双皮鞋,也用坚持换来了理解。曾经质疑的家长们,开始主动为他递水;曾经闪躲的孩子们,如今老远就挥着小手喊“谢谢叔叔”。那一句句稚嫩的问候,成了照亮他每一天的光。他也愈发坚定地告诉自己:“只要这个路口还有一个孩子需要我,我就会一直站下去。”
烈日如歌:三伏织就安全网,汗水浸润马甲情
每年盛夏,气温常常突破 35℃,地表温度更是高达 40℃以上。但在院桥镇中心小学门口,陈辉的身影始终如一——即便是暑托班期间,他也每天准时出现在护学岗上。
清晨7点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陈辉穿着绿色马甲,头戴遮阳帽,脸上架着墨镜,汗水如断线的珠子不断滴落,迅速浸湿领口和后背。他手里的电子哨被晒得发烫,却从未中断指挥工作:时而快步跑到路中引导车辆暂停;时而弯腰牵着低年级学生的手小心护送他们过马路;时而提醒家长把车停到指定区域,避免造成拥堵。
有一次,一个暑托班的孩子因天气太热中暑,脸色苍白、浑身无力地蹲在路边。陈辉见状立刻上前,小心将孩子扶到树荫下,并自费购买藿香正气水喂服。等孩子缓过劲来,他又第一时间联系家长,确认无恙后才回到岗位。他说“暑托班的孩子年纪小,家长大多要上班,我们多一份坚守,孩子就多一份安全。” 自此,陈辉的车厢里就配备了药箱,购置了防暑药品和矿泉水,以备不时之需。
除护学岗外,陈辉还走进校园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为避免课程枯燥,他特意收集身边真实案例,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孩子们:“过马路的时候一定要看红绿灯,不可追逐打闹,否则很容易被车撞到……” 他还会带着孩子们做交通安全小游戏,寓教于乐。曾有一个男孩在课堂上问他:“陈爸爸,您每天都在太阳下站岗,不热吗?” 陈辉笑着摸了摸他的头:“你们平安,叔叔就不热。”
育人如灯:校门疏导解心结,春风化雨护成长
陈辉认为,护学不仅是保障交通安全,更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每天清晨,除了指挥交通、护送孩子,他还有一项额外“任务”——劝学。
一个三年级的小男孩曾经紧紧攥着书包带,站在校门外嘟囔:“我不想上学,上学太没意思了!” 一旁的家长再三劝说无果,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陈辉快步上前,蹲下身和小男孩平视,轻声问道:“小朋友,能不能告诉叔叔,为什么不想上学呀?是老师批评你了,还是和同学闹矛盾了?”
起初男孩抿着嘴不说话,陈辉也不急,陪在一旁聊他喜欢的动画片、玩具。慢慢地,孩子放下戒心,原来是前一天作业没写完挨了老师批评,觉得丢了脸,这才闹起了脾气。陈辉听后,笑着说:“叔叔小时候也被老师批评过,但你要知道,老师是想让我们变得更棒。如果今天不去上学,错过了有趣的新课,多可惜呀!咱们一起进去好不好?”
在陈辉的耐心劝导下,小男孩终于点了点头,拉起陈辉的手迈入校门。从那天起,每天清晨校门口都会多出一声清脆的“陈爸爸早上好!”
陈辉常说“成长路上,孩子难免有情绪,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分倾听,或许就能帮他们解开心里的疙瘩。” 九年如一日,他已记不清陪伴过过多少个徘徊在校门外的孩子,而每一个重新绽放的笑脸,都让他倍感欣慰。
星火如炬:孤身化作千帆影,爱心燎原满橘乡
“单靠一个人,撑不起长久的安全。”2018年,陈辉在学校家委会会议上倡议成立志愿服务队。话音刚落,现场100多名家长纷纷举手响应。就这样,“原道爱心联盟”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陈辉也被大家推选为首任队长。
为使护学工作更规范高效,陈辉与队员们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执勤制度:每天7点至7点50分,8-10 名志愿者定点值守、各司其职——有的引导车辆,有的护送孩子,有的劝导交通违规行为。团队还统一配备了绿马甲、电子哨、反光背心,既提升了辨识度,也保障志愿者安全。学校也被他们的精神打动,主动添置移动红绿灯,全力配合护学工作。
九年耕耘,初心不改。如今,“原道爱心联盟”已成长为一支超过300人的志愿者队伍,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爱心成绩单”:累计纠正家长交通违法行为约9万次,引导社会车辆9000余万次,护送学生超300万人次。更可贵的是,他们率先推动黄岩区“家长志愿值护活动”风尚的形成。如今,身穿绿色马甲的志愿者已成为全区各中小学门口一道温暖的风景,崇德向善的氛围,正从院桥镇中心小学门口,传遍整个黄岩。
“一颗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举动可以发展成一支队伍。” 陈辉的这句话,成了团队最生动的诠释。
善行如流:护学岗外延大爱,公益脚步丈文明
在陈辉眼中,志愿服务从来不止于校门口的护学岗。他常说:“雷锋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哪里需要帮助,我们就去哪里。”多年来,他带领“原道爱心联盟”的志愿者们,把爱心延伸到了更多角落。
台州创建文明城市期间,陈辉带领家长和学生们走进社区、公园,手持垃圾袋和夹子,弯腰捡拾垃圾;他们也曾前往十字路口,慰问辛勤执勤的交警。
对于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陈辉格外牵挂。得知四川对口援助学校有不少贫困学生缺乏过冬衣物,他带头捐款,发动志愿者们一起筹集物资。2021 年,他以个人名义向四川新龙县捐赠了价值 1.1 万元的口罩和帽子,让千里之外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台州的温暖。
遇到需要帮助的陌生人,陈辉也总是毫不犹豫伸出援手。2019年的一天,刚结束护学工作的他,看到一位老人在路边徘徊、神情恍惚。陈辉赶紧上前询问,发现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既说不出家庭住址,更提供不了家人的联系方式,老人只喃喃说要去看病。他当即带老人去院桥卫生院就诊,又主动垫付药费。随后多方打听,终于联系到了老人的家属并把老人安全送回家中。老人的子女握着陈辉的手连连道谢,陈辉却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换成谁都会这么做。”
精神如光:平凡岗位书伟大,雷锋薪火照"浙"里
九年的坚守,让陈辉收获了诸多荣誉:“台州好人”“橘乡新事双月评十佳新事”,他的事迹入选“2023 年度浙江省文明出行现状发布会”文明榜,他也被百姓亲切称为“身边的活雷锋”。他的故事先后被人民号、中国报道网、学习强国、雷锋杂志、浙江公安、潮新闻、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
然而在陈辉心里,这些荣誉都比不上家长们那句朴实的“有了你们,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过马路”,也比不上孩子们清脆的一声“陈爸爸早上好”。曾经有位已经毕业的学生专程回来看他,抱着他说:“陈爸爸,我现在上初中了,还记得你以前每天送我过马路,谢谢你!” 那一刻,陈辉的眼眶湿润,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有人问陈辉:“你做这些事,不图钱,不图名,图什么呢?”他坦言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的初心;我也是一位父亲,守护孩子是我的本能。看到孩子们平平安安上学,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我就觉得特别满足。”
如今,陈辉的儿子已升入高中,但他依然每天准时出现在护学岗上。有人不解:“你家孩子都毕业了,你怎么还来?”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只要这个路口还有孩子需要护送,只要孩子们还愿意叫我一声‘陈爸爸’,我就会一直来!”
从一个人的“孤军奋战”,到一群人的“爱心接力”;从校门口的“安全防线”,到全社会的“公益暖流”,陈辉用九年光阴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它不在远方,就在在每个平凡人伸出援手的刹那,就在为他人、为社会默默奉献的坚持里。陈辉就像一盏明灯,以平凡之光照亮了更多人的前行路,也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