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软”命题“硬”做法 湖州市南浔区德育工作落地生根
2016年08月02日 10:27:38 来源: 湖州在线-湖州日报 杨晨

  浙江在线8月2日讯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走进南浔实验小学的校友廊,红漆的柱子、金黄的栏杆让人眼前一亮,一幅幅校友照片和人物简介挂在醒目处。“每天穿过校友廊,抬头望见的是火箭专家屠守锷、文学家徐迟、作曲家沈亚威这些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想到他们曾是我的校友,由衷自豪。”该校一位四年级学生告诉记者。校园内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更是老师和学生衡量自己德行的一把把尺子。“德育一直是个软指标,是个抽象命题。相对于文化知识教育,一直以来德育总是没有一个很好的抓手。”南浔区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把德育唱成与专业教育一样的“重头戏”,该区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记者了解到,该区曾对区内5万多名中小学生开展过思想、学业、心理、生活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相当多的学生家庭教育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另一方面,学校德育针对性不强,德育教育资源需要合理整合。为此,他们推出了“学生成长导师制”,目的在于“关注特别需要关爱的学生”、“让教育更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这一支支队伍,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资源得到整合,形成了全方位成长导师制。

  张慧英是重兆小学的教师,也是一名“学生成长导师”。她曾经带过一个3年级的小学生。孩子的母亲离家出走,孩子养成了不少不良习惯,难以融入集体。由于有了张慧英这位导师,孩子有了倾诉的对象,也获得了更多的鼓励和锻炼。几年下来,孩子有了自己的朋友,也能和老师相互交流,成绩有了提高。“目前全区2200多名中小学教师都担任了学生成长导师,基本实现全员育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每位导师同时担任学科成长导师,为每位受导学生建立档案,对学生家庭情况、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学业水平等进行详细记录。

  不仅如此,近年来,南浔区还完成了浙江省县区级最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南浔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中心校外育人阵地作用,开展各类活动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2000人次以上。建立以“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三残儿童、流动儿童”为关爱对象的“四生”档案,开展“助困、助学”活动,共资助服务近700余人,资助资金共计100.8万元。同时建立健全教师家访制度,学校每学年对学生的家庭访问不少于两次,听取家长意见、建立家访档案、加强沟通联系;全区43所中小学均建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民主议事、民主监督作用和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建立校外教育网点,使学校德育向校外延伸。

  为充分发挥育人工作课堂主阵地作用,南浔区以德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将德育渗入每一门课程。通过鼓励学校立足学校实际,整合德育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合地方特色,近年来共开发有特色的德育拓展性课程123门,其中南浔镇中心幼儿园的《丝韵》、南开实验学校的《生态文明你我他》、练市小学的《潺潺练溪,幽幽菊香》被评为市精品课程。还通过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教育、引领少年儿童的核心作用,进一步丰富团队活动。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指导和帮助学生组建各类有益的社团和俱乐部活动。截至目前,该区中小学已建立各级各类社团900余个,开设了知识拓展类、体艺类、科技类、综合实践类等门类齐全的社团, 31563名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率达100%。

标签: 教育;德育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