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走路,最怕一脚下去踩进水坑了。什么时候人行道能像海绵一样大口大口吸水,快速把积水“吃”掉呀?
这样的“海绵”人行道,杭州还真有了!就在密渡桥路上。
前一阵一场暴雨过后,拱墅区城管局的工作人员在密渡桥路上拍了一张很“神奇”的照片:路人都撑着雨伞,但人行道半条是干的、半条是湿的。
“干湿分明”是怎么做到的?
拱墅区城管局“揭秘”说,今年密渡桥路提升改造时,他们在人行道上试用了一种叫仿花岗岩硅砂滤水砖的新型材料,这种滤水砖透水性可以达到行业标准的30倍以上。“干湿分明”的那条人行道,干的地方就试用了滤水砖。
这么多水“喝”下去,都“跑”到哪里去了?密渡桥路西段立体停车场靠近人行道一侧的地下,建了一个约18立方米的雨水收集池,池子里的水经过渗透净化后,用来浇灌停车库的立体绿化带。
这样的“海绵”人行道,西湖区在丰潭路(天目山路—文三路段)上也在试点。
这段人行道全部用了和密渡桥路类似的硅砂滤水材质人行道板砖,共铺设了面积3753平方米的滤水砖,同时路边的侧石、平缘石、树池也换上了滤水材质。
这些透水材料就像“海绵”一样,遇到下雨天,可迅速吸收雨水,然后雨水下渗到土路基下的雨水收集管,再通过排水管道,让雨水全都“乖乖”走地下通道。这样一来,下雨天路面就很少积水了。
黄龙路的人行道上,也试用了透水混凝砖。现在看来,这批透水材料的试点效果都不错。
城管部门说,效果不错,就意味着我们脚下会“喝水”的海绵人行道,有望越来越多。
两边低中间高排水很方便 80个平路工程6月底完工
还有一个细微的变化,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杭州有一批全翻新的道路,并不是全平的,而是两边低、中间高。
“这个跟今年年初开始实施的平路工程有关系。”市城管委防汛办指挥部工作人员“透露”说,平路工程涉及主城区的80条重点道路,这次施工,把它们又调回能够顺畅排水的坡度了。
这么设计的原理,其实跟我们家里装修卫生间地面一个道理——为了让洗澡水排得快一些,离地漏位置远的地面会高一些,离地漏近的地面低一些——城市道路的“地漏”,实际上就是雨水收集口,一般都在道路两侧,所以在修建道路的时候,也要做成中间高、两边低。
但道路使用的年限一长,中间部分的坡度就不明显了,又因路面坑洞会出现积水,排水自然就没那么顺畅了。
防汛办指挥部工作人员解释,前几年,杭州对道路的整治一般都是修补坑洼,很少像今年这样整段铣刨后全面翻新,所以这次道路翻新后,市民应该能够明显感觉到经过这一轮整治的道路,排水性能好了。
据了解,包括西湖大道、体育场路、解放路、庆春东路在内的城区80个平路工程,将在6月底全面完工。
今年100个积水治理项目6月底全部完工
从相关部门了解到,经过两年时间,杭州的重点防汛项目到今年已经陆续建设完成了。
2014年年初,杭州发布了防汛排涝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根据计划安排,第一年是重点,共计实施378个工程项目;之后两年的实施项目数量相对减少。
今年,市区(包括萧山、余杭、富阳、大江东)共计划实施200个项目,其中包括100个积水治理项目。
杭州市城管委市政监管中心主要负责100个城区道路、小区的积水治理项目。工作人员说,经过之前两年的努力,“陈年”低洼积水点基本被“消灭”了,但因为实施建设工程等又产生了新的积水点,但好在工程量都不大,所以他们着重解决实打实的出行难问题。
比如,德胜快速路与秋石高架交叉口西南角,以前有农都市场,自市场整体搬迁后,原农都市场门口不光冷落了,每逢下大雨,还经常出现积水,周边行人路过只能绕着走。
这个地方为什么老是积水?
市城管委市政监管中心排水科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去“诊断”过,因为地下有一个雨水排放口,在高架施工时被损坏了,流经那里的雨水无法顺畅排出,所以雨水只能往路面走了。
今年,江干区把这里列入防汛排涝改造项目,修复破损雨水排放口,并在路面新增雨水收水口。
市城管委市政监管中心说,到目前,100个积水治理项目大部分都已完工,剩余部分预计6月底全部完成。
西湖区今年修雨水管道
七成以上不开挖 他们怎么做的?
根据杭州三年防汛排涝行动计划,今年年底前,杭州城区要达到“十年一遇”的防涝标准。所以,主城区今年还在各出新招治理“排涝水”。
西湖区在用一个办法——非开挖修复,顾名思义,就是不用挖开路面就能进行修复。
西湖区是杭州治理城市积水的重点城区。今年,西湖区专为防洪排涝的两个项目单独立项,一个是排水管道检测,区城管局准备对55公里雨水管道实施CCTV检测;另外一个,就是雨水管道修复项目,修复对象是37条重要道路的雨水管道主管。
别误会哦,CCTV不是中央电视台的简称,它实际上是一套内窥摄像检测系统,你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市政设施智能机器人,由控制器、升降台、摄像头、爬行器等部分组成,爬行器可以穿越障碍物,在排水管里自由穿行,全方位记录管道状况。
地下的管道哪个部分有漏洞、哪里被压扁了、哪一段淤泥特别多,负责操作的工人在地面上通过监视器看得一清二楚。
简单说,CCTV就是检测雨水管道健康状况的必备仪器。但这并不是一个新技术,从2011年以来杭州就在陆续推广,取代工人以前只能靠肉眼目测管道状况的原始手段。
CCTV检测后,发现管道有破损怎么办?37个雨水管道修复项目,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西湖区城管局重点办工作人员说,37个雨水管道修复项目中,有七成采取的是非开挖修复手法。
非开挖修复,顾名思义就是不用挖开路面进行修复,通俗地说,就是把一种特制软管材料送到破洞内壁,通过加热固化让材料堵住漏洞,不需要开挖,既可以减少施工对交通的影响,而且噪音也小、施工速度也快,这是解决管道局部小破洞的好技术。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雨水管道也是一样的道理。用上这门“手艺”,37个雨水管道修复项目实施得很快,预计近期就可完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