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先是引进“大胃王”,现在又引进机械生物消融术
破解垃圾难题,天子岭不断探索“新答案”
2016年06月23日 09:35:00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金励/文 叶丛/制图

  如果你对城市垃圾问题有所关注,就会知道在杭州有个天子岭,专注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5年。无论是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垃圾渗滤液还是大件垃圾,都有专业的项目处理方式。昨天,又有一项垃圾处理新技术项目在天子岭启动了,和它相关的还有不少有趣话题,不妨跟着记者一同来看一看吧。

  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项目是天子岭众多垃圾处理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2014年6月25日启动调试,至今已快两周岁。

  它每天能够处理200吨厨余垃圾,也就是人们在日常饮食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如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项目运行至今共计处置厨余垃圾75614.63吨。

  不过,这个垃圾处理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其中的分拣物。据工作人员介绍,这7万多吨的厨余垃圾中,非厨余成分的杂物比例高达31.8%,仅衣物(帽子、鞋子)等织物一项,就高达6400多吨。

  市环境集团研发中心主任唐素琴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假设按照70%的织物含水率计算,实际的织物重量为1920吨,也就是192万公斤;以一件普通外套的重量为1.5公斤来计算,换算为128万件外套;厨余垃圾处理项目运行时间长达两年半(含投产调试试验的‘中试期’),以912天来算,这也就意味着,杭州人在这两年半中每天要扔掉1400多件外套到垃圾桶里,还是厨余垃圾桶!”

  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项目已经让厨余垃圾减量率达到70%以上,如果我们能够在前端分类上做得更好,就能让减量化的效果更显著。

  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大胃王”吃不饱

  2015年12月,市环境集团在天子岭建成杭州市餐厨垃圾处理一期项目。它是个名副其实的“大胃王”,每天能处理各种食物的废料和残余200吨。运行170多天以来,已经处理餐厨垃圾7500吨,提取毛油210吨、产沼气49万立方米。

  专治泔水、地沟油,这个项目能够防范不少食品安全隐患和生态环境风险,但是目前项目收集到的餐厨垃圾却质量较差,塑料、纸张、包装容器等杂物含量较多。最严重的问题是,“大胃王”吃不饱。

  据介绍,在一期项目启动初期,只有个别企业单位愿意提供餐厨垃圾,每天的收运量只有40吨左右。今年4月,《杭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天子岭餐厨垃圾的日收运量一跃而升至170多吨,还有20多吨的缺口待填。

  研发中心负责人说:“我们在项目前期走访摸底中发现,餐饮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很多餐馆会将餐厨垃圾出售给一些私人作坊,从中获得的收益高的可以达到一年十几万元。这条灰色产业链导致了部分餐饮企业不愿意将餐厨垃圾拿来规范化处理,我们也希望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解决这个问题。”

  垃圾处理新技术,能同时处理多种垃圾

  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种类与日俱增,垃圾处理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天子岭也在探索更好的垃圾处理技术。

  昨日,一项名为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在天子岭正式启动了,它可以说是垃圾处理的全能手,不仅能处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也能处理未分类的混合垃圾。

  据环境集团环境研究院工程师郑仁栋介绍,无论是厨余垃圾还是混合垃圾,这项工艺通过各种预处理的方式,可以将垃圾中的液体和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塑料、织物等固体以及部分不能溶于水的有机物则会转化成一种燃料棒,进行进一步的生态能源利用。它每日可产生沼气2500立方米,日发电量约5000度,产生RDF(燃料棒)18吨,回收金属0.13吨,减量化率达到90%以上,减量化率比上述的两个项目都要高得多,还能最大程度地弥补垃圾前端分类的不足。

  无论是传统的厨余垃圾处理,还是最新的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变废为宝,破解垃圾围城难题。

标签: 城市垃圾;处理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