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中小学老师开始密集家访 家长孩子做好准备
2016年08月02日 10:29:38 来源: 都市快报 姜晓蓉

  周益敏老师在教小朋友握笔姿势 姜晓蓉 摄

  暑假过半,杭州很多中小学老师开始密集地进行家访。这两天,江南实验学校副校长田燕芳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家访第一天回顾,起早贪黑的老师们,一天访问量最高的居然达到16户!老师们奉献爱、传播爱,但也收获着爱,收获着职业的幸福!

  田校长晒了一组老师家访的照片,画面都很温馨——有老师们手把手纠正小朋友的握笔姿势;有小朋友为了迎接老师,特地在门口放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欢迎袁老师大驾光临”……

  高温酷暑,老师们家访都是怎么样进行的?前天晚上,快报记者跟着江南实验学校106班班主任周雅军、副班主任周益敏,还有年级组长童丽君老师一起走访了三户家庭。

  三位老师一个晚上完成6户家访

  晚上六点半,在东方郡西区南门,我和三位老师见面。男老师周雅军,穿着灰色T恤、牛仔裤,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一个大本子,上面是学生的信息,两天家访下来,周老师晒得有些黑。

  漂亮的周益敏老师,穿着粉色T恤,青绿色短裤,她开玩笑说:“本来白富美就只有一个白,现在连白都没有了。”年级组长童丽君老师风风火火地骑着自行车赶到,利索地把自行车一锁:“不好意思,刚从另一户家庭过来,家长拉着我们聊得停不下来,抓紧时间,赶紧进小区。”这个晚上,三位老师要完成6户家访。

  一个白天,他们已经家访了将近十户家庭,上午八点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温馨人家小区,下午在钱塘春晓。中午时段,老师们走访完一家,都没来得及吃饭,就赶着去下一家。虽然学生的家基本都在学校附近,但是每一户走走,也要花费不少时间。老师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中午最热的时候,有老师会戴着帽子,用丝巾把脸包住,只露出眼睛。还有的老师,家属们都出动了,把老师送到小区门口,在外等待。

  18点38分,我们到达第一户家庭。一开门,家长很热情地和老师们打招呼:“我们还以为家访是一位老师呢,进来吧,别脱鞋了。”

  家里收拾得很干净,茶几上,已经摆好两盘切好的水果。妈妈给大家递上了大麦茶:“这么热的天,老师们太辛苦了,先喝点茶吃点水果解解渴。”

  这户家庭的小朋友是个小男生,刚开始看到这么多老师,有些不好意思,站在一边不说话。周益敏老师摸摸他的头,问孩子的名字,让小朋友坐在她和周雅军老师中间。

  周雅军老师开始问,“能做个自我介绍吗?”小朋友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周益敏老师随后拿起旁边一本绘本,问小朋友认不认识上面的字,妈妈连忙接话:“我们认字不是很多,之前也没有特地学过,不过接下来有个二十天的幼小衔接班,也是为了开学做准备。”

  听到这里,周益敏老师赶紧提醒妈妈:“如果真的去上幼小衔接班,一定要注意握笔姿势,刚开始没养成好习惯,后面改过来会很难。”说完,周老师拿起一本本子、一支铅笔,教小朋友握笔的姿势。

  小朋友一直表现得比较内向,这时候,周雅军老师提了个小建议:“有没有什么特长,可以展示给老师们看看?”妈妈立刻招呼“会尤克里里,快,快,给老师弹一曲《丢手绢》。”小朋友很听话,一首弹完,又弹奏了一曲《小星星》,开始慢慢进入状态,和老师也不是那么陌生了。

  妈妈从手机里翻出了小朋友的水彩画向老师展示,童丽君老师说:“开学时会有一个游园会,到时候能不能试着设计一个入场券?”小朋友高兴地点点头。

  周雅军老师新建了班级的微信群,他发了两个数学的小游戏,请爸爸妈妈有空陪孩子玩。周老师要了一副扑克牌,和小朋友玩游戏:一人出一张牌,看小朋友能不能报出两张牌相加的结果。小朋友玩得兴致很高。

  离开前,老师们送上《新生家长指南》和《入学手册》,里面有暑期习惯的培养和入学后要注意的事项,写得很详细,家长和孩子可以提前准备起来。

  19点10分,第一户家访结束。出来时,童老师说:“这户学生家电视柜上放着一些书,有《拿破仑传》,说明他们的学习氛围还不错。”

  接下来,老师们要去的是江南望庄,那里约了两户家庭。虽然两个小区看起来不远,走过去也要十多分钟。

  19点28分,第二户家庭家访开始。看到这么多人,小男生有点害羞,一直抱着妈妈,不肯松手。妈妈温柔地劝了一会儿,他才肯坐到两位老师中间。说到识字,妈妈从电视柜上拿来三本试卷——《幼小衔接冲刺100题》。老师们翻了翻,有些吃惊:一些复杂笔画的字也开始接触了,而且在练书法,字写得很有笔锋。周益敏老师建议说,接下去就不要再写难的字了,还是要多关注写字的姿势。

  妈妈跟老师吐苦水,孩子不肯自己阅读,识字也教不会。周益敏老师说,这种情况可以在生活中让孩子多认字。周老师指着电视柜旁边农夫山泉的盒子,让小朋友读,他很开心地说出来了。

  由于时间比较紧张,三位老师叮嘱家长几件事情,又要匆忙去另一家。

  19点58分,到达第三家,在同一个小区,小女孩去外婆家了,爸爸妈妈单独招待老师。不过,爸爸妈妈很细心,老师一进门,妈妈就递给老师一张卡通的A4纸,是小女孩的个人简历,兴趣爱好、兴趣班、特长、脾气、优点、缺点、学习上的表现都罗列得清清楚楚。

  20点24分,老师们结束第三家家访。接下来,还有三户家庭等着他们。

  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欢迎老师 学校供图

  很多老师说“家访最怕家长送礼”

  最近,锦绣育才小学也已完成大部分家访,每位老师家访结束后,还要写一份详细的家访报告,总结家访中遇到的情况。锦绣育才小学的周玲玲老师,家住萧山,由于育才小学是民办学校,学生的家分布在杭州各个地方,最远的在下沙和余杭。周老师说,学生家无论多远,都要去。有的时候一天只能安排一户,所以完成一个班的家访,时间跨度很大,一般出行方式有地铁、公交……

  除了新生家访,很多学校,二到六年级也会选择性地进行家访。不少老师都说,家访蛮有意义,一圈走下来,对孩子们会有一定的了解。

  不过,在家访中也会有一些小插曲。不少老师都提到了同一个现象——送礼。一位初中老师说,“到学生家,有家长神神秘秘塞礼物,推来挡去,实在很尴尬,家访最怕家长送礼,我们肯定不会收的。”

  一位小学班主任说:“以前也是新生家访,有位家长向我塞卡,我拒绝了。她等我进电梯,趁着电梯门要关,把卡扔了进来。没办法,我只能先拿走,开学后用一个小信封装好,请小朋友交给妈妈。家长真的没必要这么做。”

  “有些家长会准备工艺品。我曾经收到一对木碗,家长说是他们家乡的工艺品,我不好拒绝。回去上网查了价格,后来我买了一套书送给孩子,处理这些事很费脑子。老师暑假家访,其实目的很单纯。有的家长想多了,反而会让简单的师生关系变味。”

  家长和孩子该如何准备

  老师家访,绝大部分家长很重视也很期待。采访中,有家长说,“老师第一次来,一定要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怎么招待会比较得体?老师上门会提前通知吧?”还有家长关心:“老师家访,孩子需要展示特长吗?”这些问题,我们也问了几位一线班主任。

  新生家访,大部分老师都会提前和家长约时间,有些老师在暑假前就给家长一份意向单,有些老师会电话联系,请家长提前安排时间,老师会按照约定的时间过去。有些老生的家访,老师会随意一些。有位老师说,“有一次没有提前通知,去学生家里正好碰上孩子和妈妈在闹矛盾,这也没什么,很真实。”

  招待老师不用很紧张,大部分家长出于礼节会准备切块的水果和水。不过很多老师不想麻烦家长,都会自己带水杯。有位老师说:“遇到过一位很特别的家长,准备了水煮蛋,说老师第一次来家里是喜事,一定要我吃个鸡蛋。”

  新生家访工作量比较大,大部分班主任会把时间控制在二三十分钟,有些家长特别愿意聊的,时间可能会久一些。主要是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比如入学前的基础、身体情况、性格特征、家长的理念等。除了和家长孩子聊天,老师们还会观察一些细节。

  孩子有特长也不用刻意准备,如果孩子很愿意展示,老师当然不会拒绝,没有的话也没关系。(都市快报)

标签: 暑假;家访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8023786204682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