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山东大姐组团来杭卖蛐蛐
2017年08月25日 10:11:20 来源: 都市快报

  大批山东蛐蛐最近来到杭州,还有一批正在赶来的路上。

  姚园寺巷45号豪盛客房,7层高,每层9间。这两天,6层4个,7层5个房间,都被山东蛐蛐商贩包下。旅馆徐老板说,旅馆原本开在望江门,附近有个蛐蛐市场,许多蛐蛐商贩都是老顾客。后来望江门拆迁,旅馆搬到这里,老顾客也跟着来了。

  所有蛐蛐商贩都来自山东宁津,清一色娘子军,三四十岁到五六十岁的大姐,有些带着孩子。她们的老公,正在老家玉米地里,抓蛐蛐或收蛐蛐。老婆在这边卖掉一箱,老公就从老家发来一箱。一间客房就是一家商户,每个房间都放着几箱蛐蛐。

  山东大姐们房门大开,有些在房间整理蛐蛐罐,有些坐在走廊闲聊,等客人。

  50岁的郭大姐坐在床上理蛐蛐罐,陶瓷罐身上写着“白牙青”“红牙青”“紫壳白牙”……都是宁津当地盛产的品种。“大牙”“大头”“大六跳”“高方阔厚”“干老细糯”等字贴在罐侧纸条上,表示蛐蛐的特点。

  郭大姐来杭一个星期,已经卖出六七箱蛐蛐。她是地地道道的山东农民,20年前开始,每年来杭州卖蛐蛐。

  “俺们都觉得杭州人素质高,所以年年来,习惯了。”郭大姐说,这些蛐蛐都是她老公和家人在玉米地里抓来的,有一箱是今天刚到的新货。

  隔壁,32岁的程大姐在喂1岁半的女儿白粥,11岁的儿子在旁边泡方便面。床上放着一箱刚寄来还没开封的蛐蛐。

  房费加上伙食费,程大姐每天生活成本200元,来杭州1个星期,卖掉3箱蛐蛐,她预计到11月回家,能拿1万多块钱回去。

  有的房间关着门,客人正在里面挑蛐蛐。我敲开一间,杭州本地买家朱大伯和项师傅正戴着头灯,手拿放大镜和蛐蛐棍儿,坐在窗口仔细查看每一只蛐蛐。段大姐和女儿小刘坐在一旁,不停递上蛐蛐罐儿。

  大约10分钟后,两人看完一百只蛐蛐罐儿,各挑了三只。经过讨价还价,朱师傅递给段大姐150元,一边摇头感叹,上午没时间来,好蛐蛐都被别人挑走了……

  朱大伯和项师傅都是段大姐的老顾客,这几天只要段大姐有新蛐蛐,他俩必来。

  “我玩蛐蛐几十年了,最贵买过几百块的,1000块以上的从来不买,都是小搞搞,真正好的蛐蛐哪里轮得到我们?在山东就被人买去了,到杭州来的都是人家挑剩的。”朱大伯说,旅馆里被人挑剩的蛐蛐,会被店主打包卖给贩子,贩子再拿到仁和路那个市场卖,所以真正的行家,都来这里。

  每年7月底到11月底是虫季,全国各地顶级蛐蛐玩家都会跑到山东买蛐蛐,那里市场规模巨大,其中宁阳县的泗店蛐蛐交易市场最有名,每年靠卖蛐蛐带动当地产值几十个亿。

  “最好的蛐蛐都在山东被人买走了,山东没消化的蛐蛐才会被带到玩蛐蛐的城市。”杭州蟋蟀协会副秘书长朱奇磊说。杭州人玩蛐蛐在全国可以排进前三(上海、北京、杭州),杭州是蛐蛐的原产地之一,“杭虫”个头虽小,但擅长打斗,历史上久负盛名,近些年因为城市发展太快,农田大幅减少,优良蛐蛐品种几乎绝迹。现在相比山东蛐蛐,“杭虫”虽然能够对抗,但胜率微乎其微。

  国内许多顶级玩家都是杭州人。“杭州有几个厉害的玩家,一年要养几千条虫,雇七八个养虫师专门找场地养蛐蛐,单条蛐蛐最贵的能花10万元,一个虫季最多能投入300万元。”朱奇磊说。

  目前,杭州全市一个虫季的蛐蛐销售额在1个亿左右,与巨大的销售额相比,杭州的蛐蛐市场却很少。最有名的仁和路市场属于自发性质。朱奇磊说,上海几乎每个区的花鸟市场都有专门的蛐蛐集市:“西藏南路的万商花鸟市场、灵石路岚灵花鸟市场、中山北路吉凯花鸟市场、武宁路曹安花鸟市场都有,北京也差不多。”

  虽然杭州蛐蛐市场不如上海北京,但也发展出一套网上卖蛐蛐的电商模式。

  去年开始,就有杭州人在一家网络平台上开设了蛐蛐专卖店。卖家上传蛐蛐的照片,配上介绍,设置起拍价和封顶价就可以拍卖。拍卖成功后,从山东原产地快递发到买家手中。去年整个虫季,据说销售额超过100万。

  朱奇磊告诉记者,斗蟋蟀在2014年就入选了第五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市蟋蟀协会每年都组织3场正式比赛:民间斗蟋蟀大赛、全国城际争霸赛和协会会员交流赛,优秀者发奖金,协会主管单位市体育总工会和拱墅区体育局每年也有拨款,支持文明健康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标签: 蛐蛐;大姐;山东;朱奇磊 责任编辑: 洪慧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