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春节大家过得都挺健康 今天将迎来节后就诊高峰

字体:
—2023—
01/30
10:47:10
2023-01-30 10:47:10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俞茜茜 金晶 张慧丽 林琳 见习记者 吴双 通讯员 王蕊 朱诗意 方序 孙敏慧 李文芳 陈岩明 王文婷 朱韵熙

  预计今天将迎来节后第一个就诊高峰

  春节长假结束,大家的工作和生活又逐渐步入正轨。春节期间,各大医院的门急诊情况如何?快报记者从杭城几家医院了解到,今年因酗酒入院、鱼刺卡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总体比往年少,各大医院的门急诊量相比往年同期有所下降。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急性青光眼发作的患者特别多,有医院接诊急性青光眼患者比去年同期多了10倍。

  一般的就医需求正慢慢恢复正常 预计今天迎来节后第一个就诊高峰

  浙大一院门诊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大年初三开始,浙大一院门诊接诊患者人数一天比一天多。随着大家陆续返杭、开工,预计今天(周一)会迎来节后第一个就诊高峰。

  和节前相比,就诊患者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慢性病相关科室,比如消化内科、肾脏病科的诊疗需求快速上升;一些专科及外科相关科室,比如耳鼻咽喉科、眼科、泌尿外科、骨科、肝胆胰外科等就诊患者明显增加了,一般的就医需求正慢慢恢复正常。

  各大医院门急诊量

  春节期间都较平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客户服务中心叶小云主任介绍,春节期间医院的日均门诊量跟之前高峰期相比,少了四分之一左右。“来看病的基本还是以慢性疾病患者为主,很多外地的慢性疾病患者,会过了正月十五再来看病。”

  浙江省人民医院医务部副主任袁方表示,春节期间医院门急诊就诊人数都不多,一来很多慢性病人都赶在年前配好了药,二来可能还有部分人没有返城。“另外还有一些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不是特别急的病,都会等过完元宵节再来医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于忠表示,春节期间门诊量不大,就诊人数从除夕、初一开始逐渐增加,各科室运行较为平稳,主要是慢性病复诊及配药患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科主任洪玉才也提到,今年春节的急诊接诊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可以说是一个平稳的春节。

  春节大家过得都挺健康

  酗酒和消化道疾病患者明显减少了

  “今年和往年相比,最明显的一点是春节期间醉酒的病例明显变少了。” 邵逸夫医院急诊科陈棚棚医生说。

  浙江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张卓一介绍: “往年春节期间,我们接诊消化道疾病和酗酒的患者比较多,今年春节大家过得都挺健康,酗酒的也不多,春节期间因醉酒入院的只有1例,肠胃问题的也没以往多。”

  这可能和春节前夕很多市民经历了新冠感染,还没有完全康复,因此在春节期间大家一起聚餐时变得更注意了,酒喝得少了,饮食也更有节制,所以酗酒的少了,暴饮暴食导致的消化道疾病也少了。

  浙大二院急诊医学科徐善祥副主任也发现,相比往年,今年急诊收治因醉酒入院的患者明显减少。

  急性青光眼患者数量多了10倍

  焦虑、失眠最易诱发

  一些退烧镇痛药也会增加发病风险

  “医生,我的头好痛,感觉都要裂开了……”1月28日(大年初七)上午,70多岁的李奶奶特地从绍兴老家赶到浙大二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春节前夕,李奶奶感染了新冠,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为此,她连续吃了三天退烧镇痛药。感染的那几天,李奶奶心里非常焦虑,连续几天晚上都没睡好觉。没想到,几天后,她的一只眼睛突然看不清了;紧接着,另一只眼睛也变得视力模糊,而且双眼明显胀痛。家人赶紧送李奶奶到当地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发现眼压很高,建议赶紧转到大医院。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凯军主任医师接诊时,仔细询问了李奶奶的发病情况,他认为,李奶奶可能是感染新冠后出现了急性青光眼。“检查发现,老人的眼压非常高,我们为她安排了激光手术,第二天眼压就下来了,视力也在逐渐恢复。”

  王凯军说,今年接到的急性青光眼病人比去年同期多了10倍。“以前一个月只有十几例急性青光眼病人,今年1月接到了150多例青光眼病人,以中高龄女性为主。”

  浙大二院眼科中心尹厚发副主任医师介绍,春节前夕,他也接诊了不少青光眼患者。最多的一天,他为17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做了激光治疗,都是刚刚“阳康”,又出现了青光眼的问题。

  青光眼患者扎堆,青光眼专科另一位专家吴炜主任医师也有同感,1月4日那天他做了28台手术,其中20台是新冠感染后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

  为何急性青光眼会大幅增加且病情变得难控制呢?王凯军说,担忧、焦虑这些情绪本就容易引发青光眼,加上很多人感染后失眠,晚上睡不着一直看手机,也是很大的诱发因素。

  他还特别提到一点,“一些退烧镇痛药,含有血管收缩剂和抗组胺成分,这些成分可能引起瞳孔散大,容易诱发急性青光眼。”

  大年初一去祭祖

  50多岁男子被鞭炮“震聋了”

  被鞭炮声震到“耳聋”,还真不是说说的。今年春节不少地方烟花爆竹燃放解禁,还真有人因为放鞭炮,把耳朵“震聋了”。

  “从大年初一到初七,我们接诊了十来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治医师解道宇提到一位50多岁的男性患者,老家在河南,大年初一那天按照习俗去祭祖,当时有人在他身边燃放鞭炮,左耳瞬间“嗡——”的一声。

  解道宇说,起先患者以为是声音太大了产生耳鸣,但一直到回杭上班症状还在持续,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这才来医院就诊。

  经过听力学检查结果提示,患者左耳中度听力损失,右耳听阈正常范围,而右耳鸣为典型的听觉过敏。“所谓听觉过敏,就是大部分情况下没什么明显症状,但接触到噪音时,会觉得噪音带来的刺激比正常情况下更强烈。”

  包括上面这位患者在内,大年初一那天,解道宇接诊了3个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另外两个,一个是阳康后双耳听力下降的69岁大伯,经检查已经是中度听力损失;另一个则是50多岁的大姐,大年三十晚上左耳突然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解道宇表示,一般情况下,突发性耳聋的诱因,与噪音影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睡眠不规律、温度骤降等因素相关。“如果是中重度的突发性耳聋,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尽管有极少一部分年轻人可以自愈,建议出现症状后还是尽快就医,尤其是老年人,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拖到发病一周以上,治疗难度增加不说,效果也可能大打折扣。”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春节;医院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