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金华 正文
武义父子接力复活“髹漆”手艺
钟奇君:老技艺“漆”出新光彩
2019年11月14日 06:44:1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朱浙萍 杜羽丰

  浙江在线11月1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浙萍 杜羽丰)“色彩如此绚丽,像裁了天边的一块云彩。”“漆器的颜色,层次如此丰富,真是巧夺天工。”……

  在日前苏州举行的长三角友好城市青年手工匠人发展大会上,武义小伙钟奇君的漆器茶具一亮相,立即惊艳全场。众多手工艺人纷纷围上来,一起切磋交流髹漆技艺。

  这次大会,钟奇君作为青年手工匠人代表受邀参加,“髹(xiū释义:把漆涂在器物上)漆”这门古老技艺因此让更多人认识。一个小伙子为何与髹漆结缘?原来他的师父就是他的父亲——民间传统漆器工艺大师钟宏云。父子两代人接力钻研,用“大漆髹饰”手艺讲述他们“视漆器如命”的人生故事。这门几近失传的古老技艺,在父子俩手上复活重生、创新传承。

  钟奇君(左)与父亲钟宏云研究技艺手法。

  40年钻研

  还原髹饰技艺

  “漆香草堂”是钟宏云在1994年创办的工作室,专门从事大漆髹饰技艺研究。走进工作室里,只见木架上摆着茶杯、砚台、套盒,墙上挂着屏风、古琴、漆画,地上还放着家具、大花瓶,或简洁庄重、或繁复精美,瑰丽丰富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

  钟宏云正和儿子钟奇君在探讨髹漆的技术细节。他身板硬朗,皮肤黝黑,手臂粗壮,头发有范儿的向脑后扎成一束,浑身散发着艺术家的魅力。钟宏云少年时代与漆器结缘,16岁便拜师学艺。凭借做事专注、踏实勤奋的性子,很快出师,成为了一名职业髹漆艺人。“那时候人们家里有喜事都会置办手工制品,我就跟着师傅走街串巷、上门服务,为他们订做漆器,很苦但是很有趣。”

  世界漆器起源于中国,中国漆器则来自浙江。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漆器就是在杭州跨湖桥遗址发现的,距今已有8000多年。“纯手工制作的漆器,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配方、湿度、粘合度,这些因素稍微有一点改动,结果便会完全不一样。”钟宏云告诉记者,完成一件纯手工漆器,工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十分考验耐心。

  上世纪80年代,大量的家具开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手工髹漆技艺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像钟宏云这样上门做工的髹漆艺人生活一度难以为继。但凭着对髹漆技艺的深厚情感,钟宏云一直坚持下来,并开始着手恢复已失传的瓷胎漆器工艺。

  传承古法

  创新应用场景

  说起大漆髹饰工艺,钟宏云双眼放光,侃侃而谈:“你看这个首饰盒,除了上大漆,还镶嵌了贝壳,所以看上去会有些闪闪发光,这叫脱胎漆器。”

  说着又拿起一盏华美的茶盖碗,仔细摩挲着上面繁复精细的装饰纹样对记者介绍说:“这盏盖碗不是直接烧制出来的,而是在素瓷胎上用大漆层层髹饰,一片片嵌上蛋壳,经历了十几道工序才蜕变而成,是将婺州窑瓷器与漆画融为一体的大漆茶碗。”

  记者仔细观看图案,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星星点点如瓷碎状,杯身闪耀着一层细腻的光亮,观之雍容缤纷,触之润泽柔韧,尽显中国古典器物之美,真让人叹为观止。这样一件漆器,制作起来着实不容易。钟宏云说,由于漆器绘制工序繁琐,一不小心就会破坏一件几近完成的作品;为了绘制一件漆器,常常一坐下便是好几个小时。

  在漆器工艺里沉浸半生的钟宏云,对大漆瓷器的古法技艺十分着迷,无奈这门技艺因为太繁复,多半已经失传。“要对陶瓷上漆,难度非同一般。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只好靠自己摸索尝试。”心有不甘的他走访各地,收集大量资料,进行无数次实验,经过3年积淀,最终摸索出一套“瓷胎漆器”的工艺方法,并结合武义当地婺州窑,还原了大漆瓷器这项失传已久的技艺,让漆瓷重见天日、大放异彩。2016年10月,武义大漆髹饰技艺成功入选“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承瓷胎漆器工艺的同时,钟宏云还大胆创新,拓展武义大漆髹饰的使用场景。除了常规的木坯、竹坯,他还采用布坯、不锈钢坯与漆画相融合,创作出漆器挂画、漆器保温杯等日用品,让古老的技艺走进寻常百姓家。比如开发的“红妆系列”,正是迎合了旧时大户人家嫁女的民情风俗,因而销路很好,订单不断。2017年的金砖国家峰会上,钟宏云制作的大漆盒子还被选定为国礼之一,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代表站在国际舞台上。

  重新定位

  赋予现代审美

  “这叫犀皮漆晕金彩绘斗笠盏,刚做出来就被客人订走,十分紧俏。”钟奇君刚从苏州回到老家武义,就直奔“漆香草堂”,他要赶制一批茶盏。这几年,“漆香草堂”接了不少大单,钟宏云也带了不少徒弟。其中一位得意门生就是儿子钟奇君。1987年出生的钟奇君从小在父亲言传身教之下,也练出一门髹漆的好手艺。学校毕业后更是专职投入髹漆工作,十余年勤奋不辍。在继承父辈老手艺的同时,他逐渐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尤其擅长古琴大漆、漆砂砚、金缮修复等技艺。

  钟奇君对金缮情有独钟。他说,金缮是古代漆艺的延续,也是大漆工艺和文物修复的其中一个分支。学习金缮很难,那段时间,他每天6时许起床,在工作室日复一日地进行繁杂的修补工作,通常要干到半夜才休息。起初身边一些朋友也不理解,年轻人干这个有出路吗?钟奇君总是笑而不答。直到有一次,他受当地古瓷器研究学者之托修复一只宋朝香炉,损坏的香炉只值5000元,而一经他修复,马上就升值15万元。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门老手艺竟能创造如此大的价值。

  钟奇君还是一名古琴斫制师。他将古法制琴之术与大漆工艺结合,袅袅琴声,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拜师学艺。相比父亲,他的作品更注重“流行化”。他把这门古老艺术的未来,定位在高端艺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上。“父亲的作品以传统的大小家具、妆盒类为主,我则侧重茶具、古琴、文房用具等,甚至应用在手机上。”

  他制作的大漆瓷和脱胎漆器多件作品被金华市博物馆收藏,屡获国家级、省市级大奖,还应邀到省博物馆、浙江大学主讲金缮修复课程。

  钟奇君说,在传承和创新之路上,他们还在摸索:“除了传统样式的工艺品创作,我还希望把髹漆工艺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做出这个时代的特色,这样才能更有生命力,能更好地传承下去。”站在一旁的老钟一边听一边欣慰地笑了。儿子挑起了“漆香草堂”担子,手艺接上了,市场也打开了。自己付出大半辈子心血的传统工艺,不会因为后继无人而黯淡下去。

标签: 漆器;技艺;古琴;漆香草堂;工作室 责任编辑: 车轶婳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jhnews/201911/W020191114336155929285.jpg

武义父子接力复活“髹漆”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