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八旬“粽子达人” 20多年围着粽子转
2016年06月13日 14:36:00 来源: 南湖晚报 记者 陈 强 通讯员 张祖发

res01_attpic_brief.jpg

  浙江在线6月13日讯 在海宁市周王庙镇陈桥村的粽子达人陈阿祥家里,几乎全年粽子飘香。82岁的陈阿祥60岁爱上裹粽子,已在粽子世界里乐此不疲地忙碌了22年。“大家知道我会裹粽子,一年到头请我裹粽子的人络绎不绝,我想停都停不下来了!”陈阿祥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这里除了端午和蚕忙,有人结婚、生小孩都要裹粽子,这粽子还是一种民俗呢!”

  二十余年的粽子达人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记者来到陈阿祥家,就发现他正站在一只大铁盆前裹粽子。大铁盆里放了一盆拌过酱油等调料的糯米和一块块鲜肉,盆外的凳子上则放着一沓刚刚浸洗过的粽叶和线绳。他很轻松地拿起一张粽叶,轻轻折成兜状,抓一把米两块肉嵌入其中,再用一片粽叶轻轻一裹,白线绳一扎,一个非常饱满的大粽子就出现在记者面前。

  如此反复,一只只大粽子不停地落入他身边的大铁桶里。他的动作非常娴熟。

  “这20多年来,除了春节,我几乎天天裹粽子,经常早上6点起床,一直要做到下午5点左右吃晚饭。”陈阿祥边裹粽子边笑呵呵地说,他平均每年要裹粽子七八万只,“记得最忙的时候,我一个人一天就裹了1300多只。”

  裹好粽子,陈老伯搬来8只大蜂窝煤,一字排开,非常熟练地升好炉子,然后又把那些大铁桶里的粽子整整齐齐地重新排列在大铁桶里,浇上适量的水,加盖,蒸煮起来。“他们都说我裹的粽子好吃,叫我粽子达人,其实裹粽子并没什么特别的诀窍,用上等食材,馅料配比适当,烧熟焖透,总归是好吃的。”陈阿祥又笑呵呵地说,这一桶粽子通常要蒸煮5个小时。

  传承民俗快乐自己

  “我小时候没上过学,不识字,年轻的时候一直在村里干农活,种桑养蚕养鸡养鸭的什么都会。”陈阿祥边忙边向记者介绍,“60岁以前,我几乎没裹过粽子,过去想吃粽子也是去街上买,60岁的那个端午节前,我自娱自乐地裹了几个粽子,觉得口味还不错,于是又裹了一些给朋友吃,大家都说我裹得还不错,我就裹起粽子来了。”

  陈阿祥说,20多年里,尽管他没拜过师傅,没读过粽子制作方面的任何书籍,但他不断改进,不断摸索,也裹出了非常可口的农家粽子。“前几年,我把自己裹的粽子带到石井街市上去卖,生意非常好,有些孩子吃惯了我的粽子,天天找我买粽子。周边乡亲觉得我的粽子味道不错,纷纷找我订,我一年到头就非常忙了!”

  在陈阿祥家里,记者还发现了一桶与其他粽子造型不一样的粽子,这种粽子呈圆锥体,每两只用细绳系在一起。“这是为过世的人做五七用的解结粽,两只粽子中间有个结,做仪式时死者的女儿跪于灵前,用单手解开这个结,寓意替死者解去生前怨结。”陈老伯说,在农村,粽子有很多寓意和讲究,“过端午要吃端午粽,给过世的人做五七有解结粽,年轻人结婚要发蚕讯粽,生小孩要发抱子粽。有文化的人说,小粽子也传承着民俗文化哩!”

  陈阿祥裹粽子的名声传出去后,现在请他裹粽子的除了周王庙人,还有海宁西片的长安、许村以及盐官等地的不少居民。陈阿祥说,他在粽子的世界里一转眼已过了20多年,“这20多年坚持裹粽子,锻炼了身体,快乐了自己,也方便了他人,我觉得很开心!”

标签: 粽子;达人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