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从“一时美”到“长久美”
姚庄:“户比互评”激发“美丽乡村”建设自觉性
2016年12月26日 14:34:06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戴纯青 通讯员江继铭 邢乐静

  浙江在线12月26日讯 “看,我们村大伙儿扮靓家园的热情多高涨!”昨天,嘉善县姚庄镇横港村党支部书记张林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手机图库,里面存满了村民发来的照片,有的“秀”出了自家的小花园,有的晒出了门前水塘的今夕对比照,还有的用镜头记录下了热火朝天的清理河道、场院的场景……

  横港村的村民为什么对参与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怀有这么高的热情呢?

  “以前,我们村可是全县都排得上号的污染村。”张林回忆道,虽然户籍人口仅有1670人,但是几年前,全村2.3平方公里土地上,生猪存栏量超过2.3万头。随着“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的深入推进,遍地猪棚消失了,村里的环境有了初步改善;去年以来,村里还聘请了专业的保洁公司,村道有人扫了,河里的垃圾也有人捞了。

  保洁员只能管公共区域,最多能让村里的环境“一时美”,可是每家每户房前屋后还是得自己管。怎么让村民行动起来,自觉把家门口这个摊子管好,让村庄能够“长久美”?今年初以来,村里的干部和党员们连续开了好几次会,一套新的办法渐渐成形。

  横港村决定由党组织牵头,由党员、“三小组长”、村监会成员等组建“党群联动、户比互评”农村环境长效治理统筹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交叉互评,由全村63名党员和村民代表轮流参与,根据“房前屋后整洁美观”“畜禽养殖有序环保”“生态保护人人参与”“绿化设施共同维护”4个方面进行匿名打分。这个小组一周一碰头、一月一评比、一季一结报、一年一表彰。

  这套机制首先在村里的60多户党员户中间试运行。

  “没想到‘户比互评’一开始,我自己家就先当了‘靶子’。”张林说,他的父母在家务农,种了10多亩葡萄,平时,家里农具用完了就在房前屋后随手一扔,地里收下来的藤蔓也直接丢在晒场上。

  结果在第一次评比中,党员和村民代表丝毫没留情面,经过细致的现场观察,张林家“房前屋后环境”“绿化美化建设”等项目都被狠狠地扣了分,总评成绩也没有挨上90分“优秀户”的边儿。

  这个分数让张林的父亲感觉有点“面子挂不住”。成绩公布以后,他专门带着全家搞了一次大扫除,农具放哪里、院子怎么布置、垃圾怎么处理……一一立下了规矩。最近,张林父亲还经常向儿子打听:“这个月什么时候来打分?现在再评,咱家肯定能拿优秀!”

  以党员干部家庭为骨干,标准立了起来。这一套“户比互评”机制在全村逐步推开。

  “自从搞了‘户比互评,’大家都铆足了劲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盼着取得好成绩。”横港村港南片社长陈培根由衷感慨。前不久,他向港南片50余户农户发布了第三次月度“党群联动、户比互评”评比结果。在这次评比中,有45%的农户被评为“良好户”、15%的农户被评为“优秀户”,优良率比前两次月度评比提高了不少。

  “通过‘党群联动、户比互评’活动,我们希望推进农村环境面貌由依靠硬件建设为主的‘一时美’向大家参与治理的‘长久美’转变。”张林表示。奖励优秀户、带动需要提高户,“党群联动、户比互评”机制激发了村民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

  为了“长久美”,村里还组建了巡护党员志愿服务队,不定期开展巡逻维护、文明劝导、监督检查等志愿服务,在今年的巡护检查过程中,共有20多处标准不达标的区域得到限期整改。

标签: 党群;党员;房前屋后;农村环境;打分;农具;农户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