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千亿产业带 百亿企业群 15年再造一个经济大嘉兴将实现
2018年10月10日 08:21:1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朱卉

  2005年12月15日《嘉兴日报》头版。■摄影 记者 李剑铭

  年代热词

  历史存照

  滨海开发

  2005年12月15日,《嘉兴日报》在头版头条的醒目位置刊登《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滨海新区》一文,对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进行报道。

  时任市委书记、市滨海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黄坤明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建设,力争“3年打基础,5年见成效,15年取得新成就和质的变化”。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如今,滨海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已破千亿元大关,占全市总量的七分之一,成为全市大企业、大项目最集中的板块,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05年提出的“15年再造一个经济大嘉兴”的目标已经触手可及。

  时代回眸

  一座城市的战略布局:

  从“运河时代”跨向“滨海时代”

  从嘉兴市区出发,沿着高速,不到1小时,记者便来到了浙北唯一的出海口——嘉兴港。

  一艘大型集装箱船正在缓缓靠泊;龙门吊正在作业,将集装箱一一装船;码头工人们正忙着装卸货物,一辆辆集卡来去有序;远处是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堆放于堆场;中控室里,控制员正通过摄像头和电脑实时监控码头动态……

  迎着习习海风,市滨海办党委书记王照祥向记者介绍说,进入21世纪,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环杭州湾地区建设成为全省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嘉兴市委、市政府也适时作出了推动城市从“运河时代”跨向“滨海时代”的战略性规划。

  嘉兴是浙北唯一拥有港口的城市,这是嘉兴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当时国际产业已经进入重化工和高技术产业加速转移期,同时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长三角,这些都为我市扩大利用外资、发展临港重化工产业等产业集群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会。

  对此,如何真正放大港口优势?如何以港带产,带动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板块快速崛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全盘谋划之后,滨海开发战略以及滨海新区“横空出世”。

  2005年10月,《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协调、统一宣传,分头开发、分步实施”的要求,通过几年努力,把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嘉兴最具经济活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地区。滨海新区统筹开发建设范围则划定为:东起平湖金丝娘桥,西至海盐西塘桥镇与武原镇交界处,北至杭浦高速公路,共涉及8个乡镇。

  一个月后,中共嘉兴市委五届八次全会通过了《中共嘉兴市委关于制定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首次提出滨海开发战略,并将其作为“十一五”时期我市六大战略之一,提出了“15年再造一个经济大嘉兴”的宏伟蓝图。

  滨海开发战略的提出,是嘉兴面对蓝色新机遇,作出的一次全新战略决策,开启的一次全新战略征程,既承载着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构建乍浦东方大港的梦想,也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对加快环杭州湾开发,构筑海洋经济强省的希冀,更承载着嘉兴儿女抢抓机遇,勇于挑战,努力实现港口兴市的诺言。

  至此,嘉兴城市发展正式开始从“运河时代”跨向“滨海时代”。依托嘉兴港,以临港工业、港口现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为代表的临港型产业加速崛起,新区工业板块日渐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极。

  一块新区的热力发展:

  “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崛起

  进料、反应、出胶、切胶、包装,全过程一气呵成,成品硅胶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产出,在嘉兴港区企业合盛硅业的生产车间内,各条生产线已经实现全自动化运作、24小时不停工。

  从去年开始,合盛硅业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10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原本需要6人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1人就可轻松完成,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能不断释放。作为国内硅基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合盛硅业这两年强练内功,在技术改进上不断投入,同时加快扩张步伐,在四川、新疆等地布局生产基地,进一步奠定了其在有机硅行业全球领跑的地位。今年上半年,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70.99%,净利润同比增长161.08%。

  以合盛硅业为代表,在一批龙头企业的带领下,滨海新区“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快速崛起,“工业看滨海”的品牌在全市叫响。但谁能想到,15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滩涂,处处透着荒凉。

  “那时,除了乍浦港一期码头已经建成外,周边都是荒地,杂草丛生,没有路,只能骑个借来的自行车来看地块。但是这里有着离港口近、离市场近的优势,我觉得是个理想的地方。”2005年,一个名叫管建忠的创业者,在滨海新区大地上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征程——建起了第一套环氧乙烷生产线。

  管建忠注册成立的嘉兴三江化工有限公司是当时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民营性质的环氧乙烷生产制造企业。一年后,嘉兴港区化工专用码头建成,使三江化工如虎添翼。从此,国内环氧乙烷市场长期由中石化、中石油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变成“三国鼎立”之势。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三江的事业越做越大,在滨海新区已经拥有了三大投资主线:一是三江化工有限公司和嘉兴永明石化有限公司,二是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兴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是浙江嘉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三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三江帝国”的发展可以说是滨海新区临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当年根本无法想象,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会工厂林立,道路四通八达,成为‘中国化工园区20强’,领跑全国。”管建忠说道。

  正如管建忠所言,滨海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以港口为龙头,港产联动,滨海新区临港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2005年新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是144亿元,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了1179亿元,是原来的8.18倍。在全市的工业经济版图中,新区的工业总量仅次于海宁和桐乡两地。

  以占全市1/15的面积、1/20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7的规上工业产值,对全市经济贡献度和带动能力持续提升,是滨海新区交出的发展答卷。

  值得一提的是,227平方公里的新区更是全市大企业、大项目的“集聚地”。自2005年以来,这里陆续集聚了英荷壳牌、乐天化学、德国巴斯夫、德山化工、新加坡美福、三江化工、浙江传化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2017年,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14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19家、超10亿元的企业有25家、超50亿元的企业有6家,“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已经初具规模。  

  发展启示

  短短15年时间,曾经的荒凉之地已经成长为嘉兴工业经济最具亮点的新增长极。这是滨海新区显现出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力度。

  工业强市,必须要有平台、有产业、有项目。2005年,我市提出滨海开发战略,正是契合这一思路作出的顶层设计。嘉兴是浙北唯一拥有港口的城市,而港口正是沿海区域的战略核心资源,以港口为纽带,带动产业发展,形成港产良性互动,是国内外各发达港口城市发展的普遍经验。提出滨海开发战略,并将其作为“十一五”时期全市的六大战略之一,嘉兴的这一顶层设计,无疑是恰到好处地踩准了时代发展的节拍。

  超前的顶层设计、持续的投入开发,换来了滨海化工产业集群的迅速集聚。而在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港口和临港产业互动融合发展也是我市这一战略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方面,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应运而生;另一方面,临港产业快速集聚反过来推动港口快速发展。得益于这样的良性互动,嘉兴港吞吐量不断攀升,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扶摇直上突破千亿元大关。

  奋起新时代、奋力谋新篇。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滨海新区再次擘画发展新蓝图。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万亩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00亿元以上,化工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千亿元以上;年产值达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左右……“万亩新空间、千亿产业带、百亿企业群”,相信只要不断做强优势、补齐短板,滨海新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标签: 升级 责任编辑: 丁慧刚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