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写了70年 一个农村老伯的日记成了档案馆的珍藏
专家称日记“展现了浙南小山村近百年的民俗画卷”
2016年07月18日 04:52:56 来源: 钱江晚报 通讯员 周率 记者 盛伟

qjwb20160718a0007v01b010.jpg

叶宗伟老人的日记都用小楷写成,字迹优美,装在一个大木箱里。

  浙江在线7月18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盛伟)最近,丽水市档案局新增了一件令人惊讶的藏品。这是一套25万字的日记,作者是已经去世20年的庆元县官塘乡横坑村老人叶宗伟。

  从15岁到85岁,老人足足写了70年,一直写到去世前一天。

  丽水市档案局副局长吴利明评价说,老人的日记“记录了乡村农民的生活遗存,展现了浙南小山村近百年的民俗画卷”。

  15岁开始写日记

  一直写到去世前一天

  叶宗伟老人出生于1911年,年少时在景宁念过高小。

  “他是村里最有文化的人。字写得好、水平高,在村里德高望重。”叶宗伟唯一的孙子、49岁的横坑村村主任叶华爱说。

  15岁时,叶宗伟高小毕业。老师给他的毕业评语是“胸襟豁达,学识宏渊”,正是这个评语,让叶宗伟开始记日记。

  “他觉得老师在鞭策他。”叶华爱回忆说,爷爷希望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胸襟豁达、学识宏渊的人,所以开始了日复一日的记录。

  叶宗伟老人把这个习惯一直坚持了70年,直到1996年去世。

  叶华爱告诉钱江晚报记者,老人走的前一天还在写日记,“写完日记后睡觉,第二天早晨,已经叫不醒了。”

  日记内容包罗万象

  记录了很多珍贵的民风民俗

  70年里,叶宗伟老人在私塾教过书,开过小店,当过兵,去福建办过香菇行。平时,他还经常帮村民写信、写对联、主持修家谱。

  丰富的人生经历,全都浓缩在了日记里。

  老人把这些日记装在一个木箱里,取名“包罗古今”,书箱上签着叶宗伟的笔名——“蔚然”。

  就像老人自己起的名字一样,他的日记包罗万象。其中最难得的,是对当地婚丧嫁娶、民俗民风的记录。

  比如当地独有的迎仙节,老人在日记里写道:

  “村里迎仙节非常热闹,每年择大暑后去官塘洋尾五谷仙宫扛来五谷仙,即神农帝,还有两个金童,共一乘轿。

  又一个香炉用一乘轿扛,另外还有两块牌,为衙门官出衙署的牌,刻着“肃静”、“回避”、“神农圣帝”等金字牌。

  村里每家起码一个人要到官塘去接佛,敲着五音响乐,扛着长番彩旗,放着三眼铳,双响炮,热闹非凡……”

  丽水档案局将日记收藏

  整理完毕后还要集结出版

  根据粗略统计,叶宗伟老人的日记有25万字之多,厚厚的几十大本。但因为年数久了,纸张发黄发脆,有些还被虫蛀。

  眼看爷爷的珍贵遗产受到破坏,叶华爱心里很着急,总想着为它们找个好去处。

  今年6月,丽水市档案局副局长吴利明来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叶华爱就向他推荐了爷爷的宝贝。

  泛黄的书卷,工整的毛笔小楷,深深地吸引着吴利明,他足足看了两个小时,当即拍板:丽水市档案局要收藏这些日记。

  “里面有许多浙南地区失传的风俗,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吴利明说。

  如今,叶宗伟老人的日记连同那个木箱,一并珍藏在丽水市档案局里。

  目前,对老人日记的整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丽水市档案局的工作人员告诉钱江晚报记者,等整理完毕,他们还会将其中的精华结集出版。

标签: 日记;老人;档案局;丽水市;叶宗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71830330824113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