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为“重要窗口”增添“三农”风景

2020-10-12 04:34:01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孜孜 丁博杰

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孜孜 丁博杰) 绿色,是缙云富有诗意的底色、亮色,更是缙云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缙云是一个传统农业县,素有“人间仙都”“中国茭白之乡”“名茶之乡”等美誉。

  9月21日,农业农村部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之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教授带队的专家组来缙云县调研农业农村发展,并组织召开座谈会,对缙云农业农村发展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近年来,缙云坚持绿色强县、生态富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扬勤教苦学“霉干菜”精神,发展“乡愁产业”、打造花园乡景、创造富裕生活,全域打造富有实力、充满活力、蕴含魅力的花园乡村,助力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花园乡村先行地创建和生态绿谷金花组团发展,加快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通道。

  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也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相关数据显示,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1年高位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4年获得26县考核优秀,入选省首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和首批部省共建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荣获2019年度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秀单位。对于山区小县缙云而言,拿出这样一份沉甸甸的绿色发展成绩单其实并不容易。

  发展乡愁产业 缙云农业有奔头

  近年来,缙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把乡愁植入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有故乡情、有乡土味、有独特性、有价值链的“乡愁产业”。

  通过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产业人才培育,加快全产业链基地建设,全力构建乡愁产业政策体系、五彩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产业集聚化融合发展“三大体系”,缙云奋力打造“有缙道”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实现“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一个小烧饼走向世界,一年产值22亿元。缙云专门成立“烧饼办”走品牌发展之路,累计培训烧饼师傅10757人、“烧饼大师”10人,在全国各地开出7000多家烧饼店,成功进军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等16个国家。

  缙云县被授予全省首批“浙江小吃之乡”称号,列入全省首家“小吃文化地标城市”名录。年产值从2013年的2.3亿元攀升至2019年的22亿元。

  一根美人茭入川扶贫,产品远销欧盟。缙云是全国最大的茭白生产基地,种植面积6.58万亩、占全国的8%,通过欧盟严格的农残检测,代表着中国食材的世界标准。

  2018年以来,缙云五羊湾合作社与四川南江县合作,在南江建成茭白基地3000余亩,帮助400多位贫困户实现脱贫,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

  一片黄金叶风靡G20,富了一方百姓。缙云黄茶基地有1万多亩,黄茶均价2100元/斤、最高可卖到15000元/斤,亩均收益达2万元。

  在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缙云黄茶连续4年获评最具溢价力品牌,荣膺2019全国绿色农业十佳茶叶地标品牌。2020年,缙云县又被列入全国浙南生态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集中力量推动黄茶等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乡愁里蕴含着大产业,产业中承载着浓浓乡愁。这就是缙云的乡愁产业富民之道。

  打造花园乡村  缙云乡村有看头

  以建成人民美好乡村生活向往的共享休闲花园、生态文明花园、健康养生花园为目标,大力实施“花开缙云”暨花园乡村创建,高标打造花漾庭院、花貌村居、花韵风情线,打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花园乡村新格局。

  点上精致,村居乡墅尽显乡愁。以“花漾庭院”“花貌村居”创建为引领,打造富有乡土农趣的景观小品,形成一院一景、一院一韵、一村一特色、一镇一主题。

  行走在星罗棋布的缙云乡村间,是水韵仁岸的碧水杨柳,是山水石笕的十里杜鹃,是花海笕川的创意稻田,是澄心三溪的鹤林公园,是古村河阳的循规映月,是大美联丰的灯火阑珊……

  依托有历史、有故事的古民居,打造“缙云乡墅”品牌,建成农家乐民宿412家,省级特色乡镇2个、省级特色村(点)7个、民宿产业集聚区1个、精品民宿部落1个。

  线上出彩,连线成景处处风情。以“花韵风情带”创建为载体,对沿线路域、山域、河域进行美化提升,做到“四季有花,四季有相”,打造“帝韵仙境·养心缙云”全省精品线路。

  相继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4个、省级特色精品村13个、美丽风景线9条、3A级景区村10个,申报实施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项目8批67个村,开发经典“驴道”24条240公里,10个乡镇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样板率除市辖区外全省第一),缙云入选首批“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

  面上美丽,农旅融合宜居宜游。以“花漫田园”创建为抓手,培育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中国天然氧吧”金名片。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9.3%,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人均预期寿命79岁,全县共有百岁以上老人109位、90岁以上2285位,是远近闻名的养生福地、长寿之乡。

  累计完成农村公厕改造、提升722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制村覆盖率达93.1%,垃圾分类覆盖面达95%,三项工作均获评省级优秀县。建成万亩农业休闲观光区(点),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星级示范企业8家(总量全市首位),大洋镇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笕川村入选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仙都景区成为全市首家国家5A级景区。

  创造富裕生活  缙云乡亲有盼头

  始终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来抓,高质量打好“政策惠民”“帮扶助民”“消薄强村”“富民安居”组合拳,引领勤劳肯干的缙云人民增收创富。

  真金白银“富民惠民”。制定出台《缙云县乡愁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缙云县提升发展乡愁产业 加快富民增收的意见》《缙云县“草根创业”专项行动方案》等一揽子政策,富民增收年专项资金从2014年的8100万元提升至1.2亿元,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

  持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加快创新联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2013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民培训5.3万多人次,打响“缙云烧饼师傅”“缙云茭白师傅”等金字品牌,形成“四万鸭农闯天下”“五万虾农走市场”“烧饼师傅创大业”等创富故事。

  真帮实扶“精准脱贫”。创新实施“精准扶贫十法”,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7年增幅超过15%。2020年上半年,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6564元,增长15.3%,增速全市第5位、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第7位。

  推进“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扶活动,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探索开发应用“小康码”,打造低收入农户“幸福清单”,实现全县低收入农户的脱贫需求、脱贫路径与政府及全社会帮扶举措“一个系统、一张清单、一键预警、一码通办、一帮到底”。围绕缙云南江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红黄白三色产业协作”,助力南江县顺利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获国家验收组高度肯定。

  真招实策“消薄强村”。持续打好“消薄十八招”,“光伏小康工程”率先在全市实现并网发电,缙云“光伏+”等丽水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典型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真抓实干“富民安居”。高站位推进“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在解决好“搬迁哪些人”“人往哪里搬”“人要如何搬”上下功夫,2008年以来,全县完成农民异地搬迁7387户19643人,其中整村搬迁5442户13585人。

  行走在缙云大地上,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美不胜收。这背后,是对生态底色的坚守。下一步,缙云县将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新时代“三农”工作“369”行动部署,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成为缙云县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最鲜明特征和最亮丽底色,为我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贡献缙云“三农”智慧、增添缙云“三农”风景。

  为了高质量、更稳健地蹚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缙云正怀揣理想、坚定自信、创新路径,2021年将建成5条示范花韵风情线、10个示范花园乡镇、100个示范花貌村居、1000个示范花漾庭院,塑造缙云特色花园乡村新景象,全力打造新时代乡村生活目的地。

  数读

  2019年

  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7667.43万元、

  经营性收入12196.63万元,

  比2016年分别增长86.99%、73.57%。

  村均经营性收入48.21万元,

  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上村41个。

  缙云县连续两年获评丽水市“消薄”优秀县。

  2013年~2019年,缙云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倍,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0缩小到2.12。今年上半年,实现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1162元,增长5.5%,增速全省第1。

  2014年~2019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增长1.23倍,增加值年均增长4.83%。今年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4亿元,增长2.3%,增速全市第2。

相关新闻

//图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