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2日讯 昨天是我国第12个航海日,也是世界海事日在我国的实施日。为更好地保障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宁波海事法院发布“审判白皮书”,通过对近5年来“涉外、涉港澳台”和“船员劳务纠纷”案件的归类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为海洋经济发展及“一带一路”建设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白皮书”显示,随着海洋经济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宁波海事法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总体呈增长态势,近5年来共受理该类案件1501件,收案标的总额78.59亿元,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许多案件发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纠纷、船舶碰撞或触碰损害责任纠纷、船舶建造和买卖合同纠纷、船舶抵押合同纠纷最为常见。
为妥善处理这类海上纠纷,宁波海事法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如定期开展国际公约及航运惯例的中英文讲座,组织新任法官到港航、货代企业见习,全面提升海事司法能力;建立与仲裁机构、涉海行业组织、金融机构的多元纠纷调解机制,加速纠纷处理;在确保涉案船舶处于法院和债权人监督的前提下,对其采取“活扣押”,让其继续生产,达到双赢等。
另据了解,船员劳务纠纷一直是我省海洋经济领域矛盾纠纷频发的重点之一。近5年来,宁波海事法院共受理该类案件4224件,居全国海事法院前列。“白皮书”还专门就案件呈现出的船员劳务合同相对方识别等主要问题,针对船员、用工主体、行政职能部门分别提出了司法建议。
“近年来,由于办案公正、透明,宁波海事法院连续三年在海事司法透明度测评中荣获第一,许多发生在公海的涉外案件,当事人喜欢选择来这里起诉,在国际上树立起了我国海事法官的新形象。”宁波海事法院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该院将继续关注民生诉求,关注海洋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努力提高海事司法水平,为“一带一路”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