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妙手仁心护患儿 七代医脉不间断
2018年08月14日 08:18:57 来源: 宁波日报 记者 周燕波

  董幼祺临床带教研究生

  《董氏儿科》

  在宁波,说起董氏儿科几乎家喻户晓。它以家学传承为基础,横跨三个世纪,历经七代传人,在对诸家学派兼容并蓄的基础上,创立了“推理论病、推理论治”的学术思想,确立了一整套中医儿科理论体系和独特的诊疗方法。2014年,董氏儿科入选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传统医术类),这是我省唯一的传统医术类的“国”字号非遗项目。作为董氏儿科的第六代传人,宁波市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教授董幼祺今年又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日前,记者来到宁波市中医院董氏儿科非遗传承基地,对董幼祺进行了专访。

  幼承家学 扛起家族传承重任

  1953年,董幼祺出生于董氏中医世家,从小在散发着中草药气息的家中长大,耳濡目染,儿时的他就会背诵《汤头歌》《药性赋》等中医基础课本。看到父亲白天黑夜在家里为病人搭脉开方,年幼的他自然萌生了“长大后也要像父亲一样治病救人当医生”的心愿。

  董幼祺介绍,在董氏儿科200余年的传承历史中,最为关键的人物是第四代传人也就是他的爷爷董廷瑶。作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董廷瑶以80年的行医实践,总结出了董氏儿科临床处方用药“六字诀”:轻、巧、简、活、廉、效。由此,用药精细、方简效显,成了董氏儿科的一大特色。

  董幼祺说:“我的医术就是向爷爷学的。”原来,他的爷爷早年赴上海行医,后来任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他跟随父亲、董氏儿科第五代传人董维和在宁波生活。董维和当年在海曙鼓楼联合诊所(现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任副所长,延续董氏儿科的宁波根脉。可惜董维和因操劳过度于1972年去世,年仅53岁。当时董幼祺才刚成年,还没来得及向父亲系统学习医术。为了不让宁波的“董氏儿科”这朵中医奇葩就此凋零,宁波卫生局把19岁的董幼祺派遣到上海,让他跟随爷爷、当时名震上海滩的中医学界的泰斗人物董廷瑶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儿科。“那时我一边在上海中医班读书,一边跟着爷爷学习,从抄方子开始,到分析病例、书写医案,再到搭脉开方,一步步积累,整整跟了4年。”学成后,董幼祺回到宁波,扛起了董氏儿科第六代传人的重任。

  吃透精华 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在宁波,董幼祺精湛的医术早已有口皆碑,而且他的声名还远播全国各地,北京、上海、福建、广东等地的家长常抱着患儿慕名而来,许多病人家属为了挂上他的号,凌晨两三点就排队等候。那么,“董氏儿科”真的有传说中那种神奇的“秘方”吗?对此,董幼祺坦然道:“董氏儿科的每张方子都是公开的,我们从不保密,作为医生,最终的目的是把病人治好,故弄玄虚或夸夸其谈都无用,所谓的秘方、秘诀,其实就是我们在总结前人留下的理论、经验基础上,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诊治之道。”

  董幼祺认为,董氏儿科的最大魅力就是推理论治加上临床疗效,传承董氏儿科最根本的就是要先吃透前辈留存下来的医学思想精华,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病例去分析和把握病情,从中找到有效的治疗路径。他说,董氏儿科不能光啃老祖宗的本,要不断地发展。“因为时代在变化,人们的饮食谱不一样了,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也不一样了,疾病谱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运用前辈的辨证论治思路,查找发病的机理,做出正确的诊断。”他举例说,同是患感冒,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发病过程也不一样。“开出同样的药,这个病人吃好了,那个病人却没好,为什么?这里面,考验的是医生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用药精细的掌控能力。”董幼祺说。

  倾囊相授 董氏医术发扬光大

  从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董幼祺度过了46年行医生涯。在这近半个世纪的悠长岁月里,他深耕中医儿科临床一线,诊疗病人100多万人次。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董氏儿科的传承是多种方式并存。董幼祺的儿子董继业从中医药大学毕业后,随父亲在宁波市中医院董氏儿科工作,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成熟,目前已担负起董氏儿科第七代传人的重任。

  除家族传承外,董氏儿科的授徒传艺以师承教学与院校教育互补、传统口授与现代科技手段并存的方式进行。董幼祺说,目前董氏儿科有了众多学术传承研究平台,如非遗传承研究基地、全国及浙江省董幼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上海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基地及诊疗研究中心等。

  “董氏儿科不仅是宁波的,更是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事业也不仅仅是我们董氏家族的事,而是整个董氏儿科的团队在发挥作用。”董幼祺介绍,目前董氏儿科的传授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拜师带教,这是针对已经是各地中医儿科临床或教学骨干的;二是研究生及基层医生培养,传授对象是上海与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海外留学生及省内基层名中医等,同时面向全国接收研修人员,形成培养传承型人才的“流动站”;三是办班授教,通过举办非遗知识普及推广班、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讨会等方式,扩大董氏儿科的传授与培训覆盖面。

  近年来,董幼祺还把自己对董氏儿科学术思想、医术的理解及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提炼,最终与董继业一起编著了51万余字的《董氏儿科》(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并获中华中医药学著作二等奖。此书为后人了解、学习董氏儿科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提供了范本。

  对于后辈弟子,董幼祺竭尽全力、毫无保留地传授董氏儿科的学术和医术,他亲自指导学生、弟子分析病例,撰写医案,搭脉开方等,每天晚上,批阅学生的医案直到夜深。如今他带出的弟子、学生已经遍布全省乃至全国中医儿科临床、教学领域,很多人成为中医儿科的骨干医生、教师。

  大医精诚,在带徒传授中,董幼祺最强调的一点是“德为先,术为本”。他说,当一名医生,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德,然后要有过硬的医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把爷爷当年教导他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作为人行医的座右铭。尽管因多年劳累,董幼祺身患慢性肠炎、胃溃疡、腰神经性损伤、耳鸣等疾病,但年已65岁的他依然坚守在董氏儿科的前沿阵地,为广大婴幼儿的健康事业日夜操劳……

标签: 董氏;董幼祺;临床;研究生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