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宁波 正文
宁波本地杨梅 夹击中奋力突围
2019年06月18日 09:49:34 来源: 中国宁波网  

  慈溪果农在大棚内采摘杨梅。5月下旬,本地大棚杨梅抢“鲜”上市。(陈章升摄)

  “端午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这两天,我市杨梅主产区进入采收高峰期,累累红果压弯树枝,一时间飞红流翠,一年一度的“杨梅盛宴”就此开启。6月的宁波,空气里仿佛也是酸酸甜甜的杨梅味道。

  本地杨梅,尤其是乌黑的荸荠种杨梅,是宁波人眼中的“人间至味”。但这些年,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前是一年等一回,端午过后才能吃到心心念念的杨梅,但现在从5月初吃到7月初,而且还能品尝到不同口味的杨梅。”市民李小姐的话,点出了我市杨梅消费市场的现状,外地杨梅大举进入,消费者喜上眉梢,但本地杨梅种植户压力重重。

  巧打时间差

  努力延长销售周期

  “云南杨梅5月初就出现在宁波市场,虽然价格卖到200元一公斤,但急于尝鲜的人不少。随后是福建和浙南地区出产的杨梅,消费者反映口感不输本地杨梅。”江北区一家水果连锁超市店长告诉记者,“等本地杨梅上市时,就没以前那股新鲜劲和急迫感了。”

  面对打着“飞的”前来抢占市场的外地杨梅大军,我市杨梅产业如何打好“突围战”?我市梅农应对的第一招是试水大棚杨梅种植,提早上市时间。

  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我市已建起数百亩杨梅大棚。杨梅种植户引入智能温控设备,对大棚进行精细化管理。“与露天杨梅相比,大棚杨梅受天气影响小,种植效益好。这两年,大棚杨梅每公斤可以卖到120元至200元。”慈溪众品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孙佰桥说,去年,他们6亩大棚杨梅产量约2500公斤,销售额超过30万元。作为我市重要的杨梅产区,余姚也在尝试大棚杨梅种植。余姚今年首批大棚杨梅5月25日供应市场,比露天杨梅提早上市20天左右。

  有农户和时间“赛跑”,也有种植户和时间“比慢”。鄞州咸祥人颇为自得地称:“咸祥杨梅天生为错峰而来。”咸祥虹祥水果合作社有150亩杨梅林,其中5000多株是东魁杨梅。该合作社的杨梅6月下旬开始成熟,采摘期可持续到7月上旬。彼时,我市杨梅主产区余姚和慈溪的杨梅已下市。“我们的杨梅不但成熟晚,而且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不使用保鲜剂的情况下,冷藏保鲜期能延长至5天。”合作社负责人金万祥说,“7月10日左右还能吃到新鲜的本地杨梅。”据记者了解,相较于我市传统杨梅品种,东魁品种凭借成熟晚、易保存的特点,这些年颇受我市梅农青睐,在象山、宁海的种植面积有所增加。

  引进新品种

  提供更多口味选择

  荸荠种是宁波杨梅中当之无愧的“龙头”,肉细软、核粒小、味香甜、液汁多,不少宁波人就好“这一口”。

  但这些年,以东魁为代表的外地品种的占比逐年提升。“东魁的‘粉丝’不少,虽然这几天本地杨梅上来了,但不少顾客点名要东魁。”海曙区一家水果店负责人说。

  荸荠种虽好,但集中上市,就未必能卖出好价钱。在农业农村部门的“牵线搭桥”下,我市部分梅农积极引进杨梅新品种。目前,余姚正在推广个大多汁、白里透黄的水晶杨梅,这几天最高卖到每公斤240元。“水晶杨梅色泽晶莹,回味清香,采摘较迟,同时较易运输和储藏。”余姚市林业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汪国云说。

  余姚杨梅产区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主要为丈亭镇、三七市镇和凤山街道,主栽品种为荸荠种;而西部地区的马渚、牟山和临山,主栽品种为夏至红和水晶。“余姚夏至红和水晶两个品种比荸荠种晚一周左右上市,可持续到7月初,种植面积近2万亩,实现了不同品种的错峰上市,形成互补。”汪国云说。

  此外,慈溪从省农科院引进杨梅早熟品种“早佳”,已在龙山、观海卫等地推广种植,成熟时间比其他露天杨梅提前一星期左右;江北区选育出大果型良种“慈荠”,单果重和果径分别达14.25克和3厘米,颇受消费者欢迎。

  面对竞争,我市注重杨梅栽培技术的培训与推广,大力发展精品杨梅果园,让梅农享受到农业科技带来的“红利”。慈溪市杨梅种植专家柴春燕告诉记者,随着杨梅设施栽培、矮化整形修剪、树体复壮、疏花疏果等技术得到大范围推广,精品果、优质果的比例逐年提升。

  发力新渠道

  为消费者提供新体验

  杨梅种植是传统产业,为提升竞争力,我市相关部门和梅农想尽办法让“老树发新芽”,闯出增收致富“新天地”。

  杨梅采摘一直是行业的痛点。杨梅山上较为闷热,加上蚊蝇骚扰,让不少“吃货”望而生畏。同时,杨梅上市时间短,产区又较为集中,一到采摘季节就堵车。“路上堵、山下等、蚊子咬”,是不少采摘客的感受。几年前,慈溪市新浦镇三红农庄在田里种上杨梅。无堵车之烦、无上山之忧的农庄,如今成了杨梅采摘胜地。“比起山上种植的杨梅,种在田里的杨梅个头更大一点,保质期也更长。”农庄负责人说。

  杨梅深加工是我市杨梅产业的短板,相较于仙居县每年4万吨的深加工能力,我市在杨梅深加工领域的亮点乏善可陈。近年来,慈溪试水杨梅深加工,并将杨梅融入文创产业发展。其间,慈溪推出一款装有杨梅烧酒的越窑青瓷,成为旅游“伴手礼”中的人气产品。

  我市杨梅成熟期正值梅雨季节。如何实现保鲜,进而解决贮运期短、损耗大等问题,一直是梅农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市农科院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据市农科院专家介绍,他们研发的杨梅专用气调保鲜箱,结合产地预冷、冰温等综合配套技术,杨梅保鲜期可在21天以上,有力推动了我市杨梅“走出去”。

  外地杨梅抢占宁波市场,我市杨梅也在外地市场“攻城略地”。“网络为杨梅销售打开了新天地。据估算,我镇的杨梅有近10%是通过顺丰快递发往全国的。”余姚市三七市镇石步杨梅专业合作社傅海均说。

  “竞争未必是坏事,良性竞争倒逼宁波杨梅产业更加重视品种选育和改良,加强杨梅全产业链科技进步和绿色精品技术示范应用,使得本地杨梅上市时间更长、口味更丰富、口感更好,物流距离更远,食用更安全。”宁波市林特科技推广中心研究员郑金土说。

  记者何峰 陈章升

  通讯员董天天

标签: 责任编辑: 汪江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nbnews/201906/W020190618353695264474.png

宁波本地杨梅 夹击中奋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