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提高土地利用率 丰富食物结构 旱粮生产让村民钱袋渐鼓
2016年07月27日 14:28:28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胡宗仁 通讯员 李昕晨 陈建明

  浙江在线7月27日讯 山脚的一块块田地里种着水稻,几座新开垦的山头却自上而下种着高粱和黑豆等作物。7月19日,记者在柯城区沟溪乡宋家垅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

  “这一大片山有500多亩,原先是杂草丛生、失管多年,经过开垦造田,我们陆续种了水稻与旱粮,现在是一片生机。”衢州市智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智勇介绍,目前已经整理出水田200亩,今年种下110亩的再生稻,山上的梯田里种了高粱100多亩,黑豆100亩。

  看着长势不错的高粱,一旁的沟溪乡农技站站长朱海耀说:“新开垦的坡地比较适合种旱粮,那些长得好的高粱估计亩产有100斤左右。”

  “种水稻必须有充足的水源。”罗智勇告诉记者,他在山垅挖了11个水塘。梯田种旱粮,不仅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到高粱成熟了,还有一片美丽的风景。

  而在沟溪乡另一个有名的“农民画之村”余东村,村民主任郑建康也将51亩受冻害的柑橘橘园,改造成了旱粮种植基地。

  “靠小溪边的地,因为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容易受灾。” 郑建康带我们到现场走了走,只见连片的地里种了不少大豆。

  郑建康介绍,橘园承包来后,先是砍了冻死的橘树,再雇挖机平整土地,播种大豆则是从今年6月份开始的,“豆子播种了30多亩,刚种下,地势低洼处就被水淹了两次,今年的产量不是太高,但预计亩产有150斤。”

  如今,为了弥补被水淹的损失,郑建康已预订了高粱种子,马上要将10亩地改种高粱。“我种旱粮作物,主要是带个头,能减少受冻橘园的抛荒现象,还能为家里多些收入。” 郑建康一语道出种旱粮的目的。

  衢州市农业局农作站的陈建明介绍,衢州市的旱粮作物种类繁多,除大小麦外,玉米、番薯、大豆、荞麦、小米等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几年,随着省、市对旱粮生产的重视,我市各地又出现了不少扩种旱粮的新趋势:有的利用冬闲农田种植大小麦、蚕豌豆,提高粮食复种指数;有的利用新开垦耕地和山坡地种植大豆等作物,扩大旱粮种植面积,减少耕地抛荒;有的向鲜食型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旱粮鲜食化进一步推进,鲜食玉米、鲜食大豆、鲜食蚕豆和迷你番薯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既满足了人们的饮食多样性,丰富餐桌食物结构,又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发展旱粮既能稳定粮食生产,让不少村民的钱袋渐鼓,还丰富了城乡居民食物结构,这是多赢的好事情。”

标签: 种植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