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衢州 正文
上方街头品乡风
2018年02月11日 09:14:43 来源: 衢州日报 记者 葛志军 报道组 柳婧 江玥

  最近一段时间,衢江区上方镇上方村的黄秋牛和他的早餐店经媒体报道后彻底火了。一家四十平方米的小店开了19年,食客自助付款,没赖账,没少钱,生意还越做越红火。

  2月9日下午,记者带着好奇来到上方镇,想看看究竟是什么让一位做小本生意的农民如此坦然面对这世俗的乡风。

  春节临近,上方镇朝阳街显得异常热闹。商家叫卖声、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虽已是下午两点,但位于朝阳街21-23号黄秋牛的小餐饮店门口依然围了不少顾客。黄秋牛忙着下面条、煮馄饨。

  “天这么冷,吃碗面条就暖和了。”郑三江侬是这里的老主顾,他放下筷子,摸摸肚子,顺手往一个铁盒子里扔了一张20元纸币,再从盒子里找回一张10元纸币。这样的“买卖”在黄秋牛的店里是常态。

  “谁会在乎这几元钱啊,都是乡里乡亲的,吃饭给钱,理所当然。”在等着吃馄饨的顾客刘卸明说,整个上方村也找不出会赖这种账的人。

  今年74岁的村民徐水姣当了整整40年的村妇女主任,退下来后又发挥余热,当上了村里“和谐促进会”的会长,兼任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员。“促进会有5位老同志,前些年还有些邻里纠纷需要出面调解,这两年几乎没什么事,大家在私底下讨论还要不要这个促进会。”徐水姣说,黄秋牛一家都是好人,气量大,不计较,和邻居相处得很好。

  上方村党支部书记余春发陪着记者沿新街、老街走了一大圈,渐浓的年味让这个衢北老村增添了几分韵味。“上方村常住人口才2900多人,但外来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四千多,两条新街一条老街上,大大小小的餐饮店有十四五家,吃的各有特色,经营模式和黄秋牛家差不多,一忙起来就顾不上收钱,都是自助付款。”余春发说,民风好不好,在付钱的时候最能看出来,本村村民做得好,外来的打工者也就自觉了。徐水姣说,她家曾经住了三家来自山东的打工者,一住就是五六年,后来都成了亲戚相互走动,“以心换心,成了一家人。”

  余春发给记者看了一份长达8页的《上方村村规民约》。内容细致、行文规范,实为少见。“我们这份村规民约已经有15年了,每一次村两委换届都要修订一次,与时俱进嘛。”余春发说,一次次补充完善,村规民约的内容也就慢慢充实起来了。

  近几年,上方镇面临着产业转型的阵痛,钙产业的整治带来利益格局的大调整。“产业转型是社会转型的一部分,必然影响社会心理的微妙变化,社会治理也面临新课题。除了村里有个‘和谐促进会’,镇里还有个‘文明理事会’。发挥民间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让好事有人做、坏事有人管,在相互监督、相互疏导、相互沟通中形成和谐的文明乡风,这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上方镇党委书记郑益红说,“黄秋牛早餐店现象”是整个上方镇乡风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中国好人”陈爱霞、“省级最美家庭”徐早英、“浙江好人”胡祥海、“浙江骄傲”毛水标等等,就是“爱心上方”最好的印证。

  记者手记

  构建以信任为核心的乡村社群生态,是乡村振兴中促进文明乡风形成的一个重要抓手。衢江区上方镇上方村的黄秋牛早餐店“自助付款”,体现出的是相互信任的买卖关系,同样也折射了当地良好的社群生态。这里有与时俱进的“村规民约”,有持之以恒抓村风、民风的传统,孕育了文明乡风的温润土壤。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风气由盆景变风景,最终变成一种人人自觉的社会风尚,乡村必将成为美丽幸福的家园。

标签: 早餐店;上方镇;衢江区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