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6月19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陆遥) 一河流经两地、治水难以协同,这样的情况在河网密集的地区并不少见。最近,绍兴出台水质考核制度,强化水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完善流域、区域协调治水机制,从考核方面入手,补上流域治水的短板。
今年,绍兴将提升河湖水质作为工作重点。“为系统反映水质情况,我们进一步扩大了考核范围。”绍兴市水城办业务二处处长贾良荣表示,在环保部门原有85个地表水考核断面的基础上,把水利部门的水功能区断面纳入整体考核范围,使考核断面增加到128个。同时,各乡镇(街道)以出境断面、集镇中心区域断面、工业园区断面为主,经环保部门核定,确定243个断面进行水质监测,还延伸到重点区域村(居)河流的约800个水质断面。
为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全流域治水,绍兴根据行政区域和水系特征,设立曹娥江中上游流域、绍虞平原地区、浦阳江和壶源江流域3个考核区域,每年投入2亿元资金,在各分区考核体系内分别统筹设立水质提升考核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流域内的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治理和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年末根据考核综合得分情况,分配安排考核专项基金。
“通俗来说,就是下游出更多的钱,来补偿上游的生态建设。上游对下游负治水责任,必须将清水送出断面。”绍兴市水城办副主任孙炎松说,新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出境断面的达标要求,如新昌到嵊州的澄潭江出境断面、黄泽江出境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Ⅱ类,新昌江出境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且至少两个月度水质达Ⅱ类,嵊州市、上虞区的出境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Ⅲ类。
“以水质论英雄,不完成指标就要问责。”柯桥区治水办副主任孙其康说,这一考核制度明确了治水目标、加大了问责力度,便于基层细化工作。据了解,绍兴今年要求70个市控及以上水功能区断面水质达标率比上年提升8%,到2020年全市达标率达100%(鉴湖除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