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紧紧蒙张皮 密密钉上钉
2018年02月13日 10:05:08 来源: 绍兴日报 见习记者 张峰

  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到处鼓乐阵阵,沈可金也进入一年一度的制作皮鼓旺季,上门请他制鼓的客人一茬接着一茬。

  69岁的沈可金,家住嵊州市甘霖镇东山村,记者到他家采访,老远就听到了“咚咚咚”的鼓声。“几个月前就开始排队了,刚刚把一批单面鼓发到新昌,现在还要赶制两个大鼓,过两天,诸暨的一个民间剧团要来拿。”沈可金一边忙手里的活一边说。

  嵊州制鼓已经有150多年历史了。沈可金14岁时就跟着爷爷学做鼓,制鼓伴随着他度过了56个春秋。到了沈可金这一代,他成了嵊州唯一一位手工制鼓师,成为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

  “紧紧蒙张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落雨,打起一样音。”古时候有一则《制鼓歌诀》,生动地勾画了一只鼓的诞生。

  制鼓真的是一项技术活。包括选材、刨板、铆接、箍紧、蒙牛皮、钉竹钉、打底、上漆等十几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马虎不得。沈可金制鼓时,会抓着房梁上悬下的一根麻绳,在刚封好鼓面、被钢条固定在地上的大鼓上跳来跳去。他说,只有把牛皮踩松,才容易绑鼓。

  而鼓的音色最关键的是,把蒙在鼓面上的厚牛皮踩得柔韧,做出来的鼓才能音色浑厚纯正,而这些全凭踩鼓人脚上的力道及张皮的功夫。

  现在工厂制鼓的牛皮,会比较单薄,不耐用,沈可金为了得到上好的牛皮,专程去宁波一家屠宰场精心挑选,“那里的牛是泰国进口的,牛皮都是上上之选”。

  说话间,来自余姚的客户解树森上门来取鼓,他在沈可金处定制了两只直径60厘米大鼓,过两天参加演出要用。

  “我在沈师傅处做鼓有十几年了,之前找过许多鼓厂,但是声质达不到我的要求。”解树森说,用机器生产的皮鼓,只能发出一种声音,而沈可金制作的大鼓,从中心到边缘能敲打出高中低三种声音。

  “很难找到这么好音色的鼓。”解树森夸赞道。

  “制鼓不仅要心灵手巧,更要倾注真情,只有这样,制作出来的鼓才会有灵性。”沈可金说。

  沈可金继承父辈高超的做鼓技术后,如今的他在制鼓用具、销售渠道上有所改良,杭州、宁波、广州等地客户纷纷找上门来订鼓,一只直径60厘米的红色大鼓,能卖到1800多元,碗口大的小鼓每个150元。他准备制作一只直径2米的大鼓,售价15000元。

  “我一年制鼓300多个,小鼓一天制作一个,大鼓5天一个。”沈可金家100平方米的客厅被竹篾、竹钉、千斤顶、楔子等制鼓材料工具占去了一半,一些制成的小鼓堆在一边。

  沈可金有些惆怅地说,随着年纪的增长,做鼓有点力不从心了,但这又是他穷其一生都要恪守的“事业”,所以不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只要有人上门求鼓,他都不会拒绝。

  “制鼓收入很不错的。”沈可金说,这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好手艺。

标签: 制鼓;大鼓;收入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