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欢欢喜喜过大年 拜年的方式在变,不变的是情义
2018年02月16日 22:47:43 来源: 绍兴晚报-绍兴网 见习记者 徐晶锦

  “祝2018年新春快乐,心想事成!”昨晚,“滴”的一声,市民许小姐的手机上收到远在北方亲人发来的视频祝福,这种自己录制的短视频祝福,带来的是亲人熟悉的乡音和浓浓的思念。如今,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及活动范围的扩大,从老一辈身体力行的登门拜贺到年轻人的“拇指祝福”,人们拜年方式也在悄然变迁。

  登门拜年:

  重要的一种礼节

  以前人们活动范围不如现在广,通信工具有限,抓紧春节的时间与一年未见的亲友团聚,带上一家老小登门拜年,显得最为质朴和真诚。

  “以前比较穷,过年可是件大事。”79岁的姚奶奶回忆说,除了年三十在家吃团圆饭外,剩下的时间都要和家人一起去拜年。小孩儿还可以领到长辈的压岁钱或新鲜玩意儿,亲戚朋友你来我往地串门,感觉特别的亲。“现在年轻人都不太爱到处跑,嫌麻烦。不过也能理解,一年难得有个假期,都想休息下。”

  现代人的居住方式也影响着春节拜年的形式,多数人住在楼房,一家一户的格局使得邻里间的关系变得不如以往亲密。不过,最在意的家人或朋友,还是会选择登门拜访,更为庄重,更有诚意。越来越多的人也回归到这种最为质朴却浓情的形式,增进情感有时不用贵重的礼物,仅需面对面的交流。

  电话、呼机、短信拜年:

  都是温暖的回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电话拜年成为人们拜年的首选方式。“印象最深的就是年三十晚上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而父母也会守着准点给爷爷、奶奶准时拜年。”“70后”徐敏杰深有感触,“我也会给在异地的阿姨、小舅打电话拜年,但因为线路忙,拨了几次才通,拜起年来有点费劲。”

  腰间的BP机也成为那个年代的拜年利器。除了电话声音,每到过年传呼机的蜂鸣声此起彼伏地响在各地。“60后”吴荣华还留着当时的BP机,他说上面有他美好的回忆。

  随后,短信出现了。每逢大年三十,拜年短信数量飙升,导致电信运营商的短信通道一度堵塞。37岁的杨繁松说,因为工作关系,当时每年过年都会向客户们群发信息拜年,还要一一回复其他人的拜年短信。“有时候,都不记得对方是谁,但还是会回一条表祝福。”

  微信、视频拜年:

  网络拜年已成常态

  “你在朋友圈抢了多少红包?”“你被@了几次?”如今,社交软件成了拜年的新宠。

  90后陈子涵去年用10分钟时间通过微博,写了不同的新年祝福,分别@了几个好朋友,有祝福早点找到好归宿的,有希望身体早日康复的。“微博不仅速度快,经济实惠,还避免了短信无法收到或者延迟发送的困扰,网络上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能一起互动送祝福。”陈子涵对发微博拜年的好处赞不绝口。

  现在的社交软件设计简单方便,智能手机的普遍推广让社交软件拜年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一些“60后”“70后”的人群也开始使用社交软件拜年。“爸爸妈妈也都会在微信里发个朋友圈,发个红包拜年,方便,配合动画表情展现得也更生动。”陈子涵说。

  拜年方式的变化,其实是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过程。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来拜年,扎根的仍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表达的仍然是中国人的情感维系。

标签: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