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可爱的人丨64年没走出过绍兴 一位浙江乡村医生的扎根基层行医路
2018年06月15日 14:20:0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唐梦霞 通讯员 黄丽

  农村长大的你,对乡村医生一定不陌生。

  村口巷尾碰上,用敬畏的眼光看着并喊人一声伯伯或爷爷;被父母带着刚走近那间小诊室,就哭着喊着“我不去!我不要打针!”

  乡村医生,一个在上世纪60年代后烙上时代记忆的角色,他承载了全国各地几亿村民对健康的诉求,是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基石。

  记者带你走近浙江绍兴的一位普通乡村医生,看他一辈子如何做村民的健康守护人。

  (一)

  一个人的村卫生室

  从嵊州市区出发,沿着804县道往西北驱车二十多公里。下车后,马路边高耸的绿化灌木丛后,有一座蓝色钢瓦平房。这里就是崇仁镇淡竹村卫生室。

  透过窗户看,一位身着白大褂的老医生正伏在桌上给村民写处方。戴着眼镜、两鬓斑白、有些消瘦,会操作电脑,这是64岁的乡村医生裘国兴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957.jpg

  除了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疗外,乡村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向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预约、转诊服务,还要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等事宜。

  “每天上午7点到11点,下午12点半到4点半,这个时间肯定在,不在,就去他家里找他,或者给他打电话。”村民陈美丽告诉记者。

  从1953年出生到现在,裘国兴只出过嵊州市两趟。一趟是陪亲人去绍兴看病,一趟是去绍兴市参加培训。其余的所有时间,他不是在村里,就是去镇上开会、培训。

  他几乎每天都点卯的这间卫生室,已经陪伴他8年。2010年,嵊州全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从那时候开始,裘国兴的诊室从家里的小屋子搬到了这座独栋的卫生室。记者仔细观察了这所只有一个人打理的村卫生室,三开间隔成了诊断室和治疗室,药房和资料室,输液观察室、废物存放室和卫生间,总面积约70平方米。

  小到打扫厕所卫生,大到管理整个淡竹村1150个签约村民的身体健康,随访187个高血压患者,41个糖尿病患者,裘国兴一个人一肩挑。

  在跟随裘医生上门给村民看病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村里的老年人,但也有搬到镇上还回来找他看病的年轻人,还常有隔壁村的人来看。“裘医生好哎!我十多年的高血压都是他来管的。”“我孙子住在镇上,但生病了还是喜欢到村里来找国兴看。”“过年隔壁村有人喝酒喝中毒,半夜里请裘阿叔过去看。”

  从村民们口中不难看出,裘国兴医生是大家很信赖的医生。这样一个在家门口能“随叫随到、随到随诊”的医生,在村里行医49年的医生,没有村民不晓得他。

微信图片_20180612142943.jpg

  (二)

  老底子的“赤脚医生”

  以改革开放为节点,我国村级卫生人力经历了从“赤脚医生”到“乡村医生”的转变。

  如果说,一个词汇可以浓缩一段历史,那“赤脚医生”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依托,建立起了集"预防、医疗、保健"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广大“赤脚医生”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认为是中国三级医疗网的“网底”。“赤脚”象征着农民,“医生”意味着肩负守卫农民健康的使命。

  1965年,毛主席指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随后,经短暂培训的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

  “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口腔科、妇科,这些我们都学,相当于现在的全科医生了。”曾是赤脚医生群体一员的裘国兴告诉记者。

  1970年3月19日,经当时的浙江省嵊县春联公社上淡竹大队集体讨论,推选初中刚毕业的裘国兴去嵊县人民医院防治院卫生学校参加培训。半年后,裘国兴学成归来,成为一名活跃在田间地头“半农半医”的赤脚医生。

微信图片_20180612143024.jpg

  “那时候,赤脚医生不脱产,我们叫‘巡回医疗’。上午在家里坐诊,给老百姓看病;下午,就跟着生产大队下地,一边劳动一边开展防病治病工作。卫生室归集体所有,大队出钱进药、买器材,我负责给社员看病。”裘国兴回忆。“行医的报酬是记工分,另外药品有13%的利润,一个月大概能有30块钱的收入。”

  时隔48年,有一件事还让他印象深刻。1974年的夏天,大队里有个孩子溺水,被救上来后,裘国兴立马进行抢救,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结果这一举动让围观人群都看呆了。事发后,大队的人都把这个当做茶余饭后的新鲜谈资。

  70年代对裘国兴来说,同时还印象深刻的便是“血吸虫病”。那时,赤脚医生的主要职责除了行医救人外,还要宣传、执行国家的卫生方针和政策,进行“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的技术指导,进行预防接种、传染病管理和疫情报告。

  “血吸虫病”在当时是一种让人谈虎色变的病。由于血吸虫幼虫多寄生在钉螺体内,血吸虫病在长江流域及其南部地区流行。除了治疗已经感染血吸虫病的人,裘国兴还要带着大家一起查螺灭螺。

  1968年,全国性重要刊物《红旗》杂志刊载文章,称“‘赤脚医生’是上海市郊区贫下中农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热的称呼。”这是“赤脚医生”称呼第一次公开报道。“赤脚医生在那个年代很受尊敬,不论上下级,不论什么派别,生病了就需要找我们。”裘国兴说。

  (三)

  人生的第一张照片

  1979年,全国赤脚医生共有180万人左右。

  由于许多赤脚医生缺乏培训考核、水平不高,以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很多赤脚医生弃医改行。为了继续充分发挥这支庞大的基层卫生防疫队伍的作用,卫生部门要求所有农村卫生人员一律进行考试,凡考试通过合格者,授予“赤脚医生”证书。

  控制赤脚医生数量和严把赤脚医生质量关的序幕就此拉开。

  1980年7月,裘国兴拿到了浙江省赤脚医生证,成为嵊县第一批持证赤脚医生。38年后的今天,记者看到这本极具时代意义的证件保存完好,湖蓝色封皮上有“赤脚医生证”5个金色大字,字下面是一个金色镶边的十字符号。翻开证件,内里左侧页清晰地写着:嵊县春联公社上淡竹大队,姓名裘国兴,性别男,籍贯浙江,年龄28,签发日期80年7月9日。右侧页是黑白一寸照,上面盖了“嵊县卫生局”的钢印。

微信图片_20180308133343.jpg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张照片。”在获知自己通过考试,裘国兴专门跑了一趟镇上的照相馆,拍了这张一寸照。

  但这本宝贵的证书并没有发挥多久的作用。到1982年底,嵊县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基本完成。1983年3月起,改人民公社为乡、村建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迅速瓦解,依赖旧有体制运行和生存的赤脚医生制度无以为继。

  “虽然还是村集体的医生,但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实际性质就是个体医生了,坐诊也搬到自己家里。”裘国兴说。改革开放前,淡竹村有4个赤脚医生,后来由于收入不好,有的去经商,有的去当兵,都离开了这行,到最后只剩下裘国兴一个。问起为什么他还留下,他顿了顿后回道:“我没去处,还是老行档干干算了。”不过,裘国兴的老伴说,当时村里学医的就这么几个人,很多村民半夜都要来敲门看病的,他不留着,那村民看病就要跑很远的路了。

  到1985年,赤脚医生这个说法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乡村医生。那年的1月20日-24日,国家原卫生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卫生厅局长会议。会议确定废除“赤脚医生”这个名称。今后,凡经过考核达到中专水平的,称为乡村医生;达不到中专水平的,都改为卫生员。这就是“乡村医生”称呼的由来。

  1986年,裘国兴参加嵊县卫生局的考试,顺利拿到《浙江省乡村医生证书》。乡村医生的证包着红色封皮,比赤脚医生证大。“那时期,考试很严格的,一次就通过的人不多,我是其中一个。”裘国兴自豪地说。

微信图片_20180308133350.jpg

  (四)

  “只要做得动,就再做10年!”

  嵊州市是国家乡村医生签约服务重点联系县,于2013年启动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崇仁镇卫生院的张绍军医生告诉记者,淡竹村共有5个自然村,裘医生每月都要跑遍5个村,为签约村民上门服务。

  “年初浙江下大雪,淡竹村几个自然村的路况不好,但住大山深处一位患糖尿病的村民胰岛素用光了,一个电话打给裘医生求助。裘医生背上装好药的药箱,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村民家。”

  2016年,为了调动基层医生的积极性,嵊州市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

  从2017年第一季度村卫生室工作当量表上看,裘国兴所在的崇仁镇淡竹村表现突出,一个季度完成3877个当量,在嵊州市所有村卫生室里排名前三。

  “365天全年无休,忙点累点,但做得也很开心。”裘国兴说。

  但裘国兴也有发愁的时候。

  在没有村民来找他时,卫生室静悄悄地,他一个人整理着药品,核对数目,填写补货单,不由地就会想到:等他退休后,谁能来接手淡竹村卫生室的工作。“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愿意驻守在村里,踏踏实实地做基层全科医生。我在物色人选,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这个担忧,恐怕也是全国所有乡村医生的担忧。乡村医生大多都是本村农民,大部分都年过五十。

  让裘国兴宽慰的是,自己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所以还能坚持做下去。“这么多老人要管,管得动就得管,我的理想是再做10年。”

  “走,钱大妈三天没来量血压,我去看看。”他把听诊器、高血压仪装进药箱,锁上卫生室的门。在淡竹村村口宽广的柏油路上,裘国兴打着一把伞,大步地向村里走去。

微信图片_20180612143003.jpg

标签: 基层医生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