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台州 正文
警方支招:“六个不要”防范通信诈骗
2016年09月12日 11:01:33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谷尚辉

   浙江在线9月12日讯 近日,临海市杜桥镇的王先生打进本报热线88894000,称有人在QQ上冒充公司老板进行诈骗,致使公司损失30万元,“过程短暂,手段拙劣,希望我们的教训能引起本地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警惕。”

  近年来,随着通信业及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远程通信诈骗犯罪案件不断滋生。“中了大奖”“子女车祸”“领导换号”“缉毒牵连”“信用卡被恶意透支”等等,骗术花样不断翻新,通信诈骗案件持续高发。为此,我市公安部门不断向公众公布各种通信诈骗犯罪的手段伎俩以及防范手段,提醒市民谨防诈骗。

  遇到这类事件要注意

  根据近年来我市公安部门公布的通信诈骗案件,记者从中梳理出几种较为常见的诈骗手法。

  1.电话欠费诈骗。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告知其话机欠费,其同伙则冒充公安民警,称受害人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让受害人将银行存款转移至“安全账号”。

  2.银行卡消费诈骗。通过手机短信提醒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查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如用户回电,则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逐步将手机用户引入“转账陷阱”。

  3.网络中奖诈骗。在网络上制作虚假网页,通过向受害人发中奖短信,谎称受害人中奖,诱骗受害人登录虚假网页,从而进一步使其进入圈套。或利用博客、论坛、游戏、QQ、邮箱等网络空间发布虚假中奖消息,然后以交纳税金、手续费等借口诈骗。

  4.冒充领导诈骗。冒充某系统或单位主要领导,通过短信、QQ、微信或直接拨打下级单位领导电话,编造各种事由,诱骗受害人钱财。

  5.冒充熟人诈骗。此类诈骗俗称“猜猜我是谁”,即冒充受害人外地朋友通过电话先与受害人联系,谎称次日要去事主所在城市看望受害人,随后谎称自己出了事需要用钱,诱骗受害人邮汇钱款。

  6.汽车退税、购房退税诈骗。以汽车退税、购房退税为名,冒充税务人员,以退房契税、车辆购置税为由,让受害人在ATM机利用转账操作获取退税,实际上利用英文操作界面将受害人账户内资金转移。

  7.中奖诈骗。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拨打电话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一旦回复,便称兑奖必须交纳所得税或手续费,否则不予兑奖,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这些款项汇至其提供的账户。

  8.销售廉价违法物品诈骗。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汽车或防身武器等虚假信息,待被害人拨打联系电话想要购买时,以必须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为名义,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

  9.编造事故诈骗。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致使被骗人亲属手机关机,利用被骗人亲属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被骗人或其家人打电话,谎称其亲属生病或遇车祸住院抢救,甚至谎称绑架,骗其汇钱到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10.ATM取款机告示诈骗。事先损坏ATM取款机,并在旁张贴虚假的提示信息,受害人在取款时出现故障后,如与提示信息上的虚假银行客服电话联系,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犯罪分子便以保证受害人资金安全为由,通过电话指引受害人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11.发布汇款账户诈骗。以群发短信的方式,将“请把钱直接存到某银行账号”等短信内容大量发出,行骗正要汇款的群众。

  12.身份信息被冒用诈骗。不法分子假冒公安民警拨打受害人电话,称其涉嫌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待受害人辩解后,犯罪分子便称其身份信息可能被人冒用,银行存款有被人冒取的危险,要求受害人将银行账户上的资金转入“安全账户”。

  13.QQ诈骗。首先通过木马程序盗取用户QQ,然后向该QQ好友群诈骗。

  14.冒充公、检、法、司、社保等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网络改号软件,虚拟机关单位号码,告知受害人涉嫌案件,要求受害人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或指挥受害人设置“安全账户”。

  15.虚假网络购物诈骗。采取网络钓鱼手段,发布虚假购物、火车票、飞机票等网页。以低价引诱受害人网上购买,然后利用虚假网络支付平台等手段划转受害人网上银行账户资金进行诈骗。

  16.交友诈骗。在交友网站上发布交友信息,通过网络、电话交往一段时间后,以自己开办企业缺钱、开店庆祝送花篮、发财树或知道香港、澳门彩票内幕等名义进行诈骗。

  记住“六个不要”防范通信诈骗

  公安破获的此类案件,犯罪分子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最终目的就是骗钱。对此,我市公安部门也曾发布警示信息,防范通信诈骗要记住“六个不要”。

  不要接听陌生来电自动转接的电话;不要拨打不明短信涉及的可疑咨询电话;不要轻易相信电话来电所显示的号码;不要相信任何“司法机关”提供的“安全账户”;不要相信任何不明人员关于存款、银行冻结等骗局;不要向陌生人提供的银行账号内汇款、转账、存现。

  市民在接到电话或短信中涉及“电话欠费”“安全账户”“个人信息泄露”“银行卡透支”“购车退税”“及时汇款”等通信诈骗犯罪关键词时,要提高警惕,做到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的原则,并及时与亲朋好友联系,核实获知信息的真伪,防止上当受骗。

  预防通信诈骗犯罪,公安部门还提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增强个人信息、家庭信息、银行卡信息的保护意识,防止相关信息流失;在接到各种各样的汇款、转账信息时,保持警惕、冷静,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确认,既不投机也不恐慌,保持平静心态;如果已经到银行汇款,请接受银行工作人员的提醒,遇到无法辨别的情况要立即与家人朋友联系,及时拨打110报警,并向银行、通信运营公司求助。

标签: 通信诈骗;支招 责任编辑: 朱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