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海洋文化特色产业 东海明珠上的那一道道闪光
2016年06月27日 10:39:00 来源: 温州日报

渔民画。

  浙江在线6月27日讯 “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这是近期编制的《洞头区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中明确的未来五年发展目标。结合海洋文化,在洞头,一项项颇具特色的文化产业也在洞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组成了洞头人民乐享文化的一道道精神“大餐”。

  听,洞头海洋动物“传奇”

  广袤的海洋吹来温润的季风,漾起了千万层鳞波和排空的涛浪。在奔腾的瓯江入海口处,百余座岛屿和洋流在此翻涌交汇,勾绘出洞头这一“东海明珠”的璀璨,谱写着一曲曲人与海的壮丽诗歌,述说着一则则传奇的海洋动物故事。

  现年70多岁的洞头海洋动物故事传承人许根才老人告诉记者,从小跟着大人们跑船,一有空就听父辈讲着海中的动物故事,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手机,在无垠的大海上,夜晚只有浪花和海风的声音,听老渔民讲故事也就成了最大的期盼和乐趣。

  许根才告诉记者,洞头海洋动物故事结合了海洋动物的习性和特征,加入了充满智慧、斗智斗勇的海上经验,不仅让新渔民在故事和趣味中加深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起到科普作用,也传递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正能量,陪伴渔民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这就是洞头渔民一辈辈积攒下来、口耳相传数百年的集体智慧。”

  “老渔民相继过世,而且现代渔业的环境和以前大不相同,洞头海洋故事一度曾濒临失传。”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邱国鹰告诉记者,洞头是全国海洋动物故事蕴藏最丰富的县份,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这些故事都是通过老渔民口耳相传,没有形成文字。“值得庆幸的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洞头民间文艺工作者加入了抢救海洋动物故事的队伍,用纸笔一一把这些口述故事变成了可以传承的文字。”

  “现在洞头许多学校和幼儿园,都把海洋动物故事纳入了地方教材,很受小朋友和家长的喜爱,有些海洋动物故事已经被做成了动画。”邱国鹰告诉记者,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中,洞头区对海洋动物故事的保护越来越重视,不仅编辑出版了《洞头海洋动物故事集》《洞头海洋故事绘本》等书籍,还组织开展了全国海洋动物故事大赛,并正和国内一些动漫机构进行接洽,准备进一步融入新媒体,拍摄洞头海洋动物故事的动漫及微电影。

  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把海洋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对本土民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已经成为了每个洞头人的共识。

  赏,洞头东海贝雕“瑰宝”

  珍藏着1000余件唐朝以来各类贝雕工艺品的洞头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前身是2013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洞头县科技文化创意展示馆,坐落于杨文工业区永宏科技园,展厅面积500多平方米,展示着各类螺钿漆器、贝雕艺术品的加工流程介绍等,是省非物质文化生产性保护基地。

  走进洞头东海贝雕艺术博物馆大门,第一眼就能看到一幅一米多宽的大幅贝雕《满园春色》,这幅以孔雀、仙鹤、牡丹、玉兰等为题材的作品,造型生动、做工精致,细腻的工艺,瑰丽的色泽,灯光下被映衬得美轮美奂。洞头贝雕,是一项古老的传统工艺,也是浙江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2010年博鳌亚洲论坛,以及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等国际盛会中,也不时能见到洞头贝雕作品的身影。

  为进一步推动本地贝雕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洞头专门制定贝雕产业五年发展规划,计划打造洞头贝雕海洋文化产业园,目前已重组成立洞头县东海贝雕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杨文工业园内建成总面积6000多平米的贝雕生产厂区,成为集展示、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贝雕创意产品旅游基地、研发中心,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品牌单位、浙江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

  一副“千手观音”贝雕圆雕,是洞头贝雕非遗项目传承人叶永福花费了10年时间搜集、材料打磨、精雕细刻而成的。132只造型各异的“千手”,是由各种贝壳雕刻而来,莲花底座分4层,材料有砗磲、杨梅螺等,观音法器由红珊瑚、蓝珊瑚、珍珠、玛瑙等装点而成。

  除了对自己作品的精益求精,叶永福还言传身教,带动更多的人参与非遗的传承和保护。近年来已带出了两名年轻的洞头贝雕省级传承人。

  据悉,为鼓励贝雕技艺传承,洞头设立了贝雕传承专项补助资金,开展贝雕传承人培训等传承活动,采取定期慰问补助、名师带徒等多种形式,活态保护老艺人绝技绝艺。

  目前,洞头共有省市级“非遗”贝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名,市助理工艺师和技师10余名,3人被评为民间文化突出贡献奖和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共申请获得164项专利,产品种类及工艺技术在全国贝雕领域中都居领先地位。

  此外,还编纂了《洞头贝雕传统工艺画册》,举办“贝雕”工艺展活动,将传统贝雕工艺收录进《百岛守望》《百岛物语》等系列历史文化丛书,并列入县中小学特色文化学习课目,专题拍摄“贝雕”工艺专题宣传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节目中得到播出,全面展示了洞头“贝雕”百年非遗技艺。

  赞,洞头文创蓄势待发

  除了海洋动物故事和贝雕,在洞头,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产业潜力股。结合优秀的生态资源禀赋和旅游支柱产业的发展,由洞头古船木、渔民画、石头房等元素转变而来的一大批时尚家具、特色民宿产业也正渐渐展露头角。

  近期编制的《洞头区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底,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对制造业、渔业、旅游和其他时尚产业带动效应将显著加大,在海洋文化旅游、海洋文化、海洋时尚运动和时尚娱乐消费等四个产业领域,形成特色鲜明、实力较强、充满活力的产业体系,并整体统筹谋划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力求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布局协调,构建“一核两圈三岛”的文体产业发展格局,实现“岛上、湖上、海上”联动发展。

  在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洞头还出台《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不断健全财政、土地、人才等相关配套政策,完善财政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200万元,运用贴息、资助和奖励等方式,加大重点文化产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打造花岗渔村文化休闲综合体等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一批特色文化企业、扶持一批文化会展活动。接下来还将重点打造集洞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及集生产工艺、作品展示、新品展览为一体并以互动模式让消费者和游客参与的南塘湾文化创客园。

  记者了解到,洞头已经着手建设洞头文化人才库,加大文化艺术高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培养造就文化产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打造一支能将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有机整合的文化企业家队伍,从而为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标签: 洞头;海洋;文化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