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平阳制革大村变身省级特色精品村 山湾里,绿色传奇正上演
2017年11月14日 05:19:14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县委报道组 黄剑萍

5.png

笠湖村村貌。

核心提示:过去的数百年间,工业文明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让城市成为发展舞台上的主角,也让乡村不同程度接受着工业化浪潮的洗礼,各种环境问题随之涌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乡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平阳笠湖村从曾经的制革大村,到如今的省级特色精品村、平阳首批美丽乡村建设标杆村,它所代表的,是浙江千百个村庄近年来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一个缩影。

平阳县西部,南雁荡山下,笠湖村内青山连绵,溪水交错,地理形状狭长,犹如一枚弯弯月牙。当地人说,由于风景秀美,地理位置独特,这里也曾被称为雁荡山景区的“后花园”。

然而,这个坐拥天然山水优势的村庄,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成为平阳制革业的发源地之一,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村庄的环境却遭遇到严重破坏,欠下许多生态旧账。

近年来,在浙江持续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笠湖村痛下决心,关停大量“低小散”企业,致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美丽经济。

去年,笠湖村从平阳县122个“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的“星星村”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县首批3个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月亮村”,同时一跃成为温州市美丽乡村精品村、浙江省级特色精品村。“月亮村,相较于星星村更优。星星多而散,而月亮则是众星拱月,比星星更美、更亮。”平阳县农办有关负责人说道。

这个坐落在山湾里的小村,用短短几年间发生的瞩目变化,书写着属于自身的“星月童话”。

寻回

绿色的家园

立冬时节,万物尽藏。距离平阳县城35公里外的西部山区,笠湖村拢在连绵苍翠间,山路两边的五色梅开得漫山遍野。有远道而来游览南雁荡山的游客,途经笠湖村时,就此停下脚步,“这里已经够美了。”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苏轼百年前留下的诗句,如今读来正是笠湖村的真实写照。“家乡曾经走散,如今的笠湖,是大家一起找回来的。”笠湖村村支书卢立开说,如今,村民们对一草一木倍加珍惜。

说走散,并不夸张。作为平阳曾经的传统产业,也是全县财政收入和40万群众收入主要来源的制革业,就是从小小笠湖村起源的。

七山二水一分田,田地资源匮乏,为了维系生活,笠湖村村民们不得不另辟蹊径。自南宋起,当地村民就采用传统手段,割树取汁,将生牛皮加工成熟皮,再拿到市场上售卖。至上世纪80年代,全村400多户家家户户靠着一张皮吃饭,小山村里制革产业年产值超过6000万元。

这张皮富了山村的同时,也愁煞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制革的前道工序环节不仅耗水量大,而且需要使用大量化学药剂,村里的制革污水污泥直排河道,“母亲河”碧溪渡渐渐沦为“黑臭河”,空气中也常年弥漫着一股酸臭味。据当地居民回忆,那时候门上的金属把手,外墙上挂着的空调外机由于受到酸性腐蚀,全都生锈斑驳。当时若到笠湖走走,丝毫感受不出这是坐落于山水间的江南村落。

直到现在,笠湖人依旧庆幸当年作出的选择。2013年,县里专项整治“低小散”制革企业,要求整体搬迁至6公里外的水头麻园等地。对此,村民们有不满也有疑问:“离家远了不方便,每天往返要耗费许多时间”,“新建厂房、更新设备,新投入的资金从哪里来?”

村里的老党员卢成桥站了出来:“家乡的环境已经等不了了,必须动起来改变!”时任村支书黄益文带头关闭自家的小作坊:“笠湖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样子了!”一句句话打动了村民,再望一望家门口的水,他们有了共同的目标:要把山清水秀的笠湖重新找回来。

腾退污染产业,恢复生态环境,村民们心怀美好的心愿,寻觅着诗画江南韵味的乡村归来。而他们的选择,正顺应了绿色发展的潮流,激发出乡村振兴的蓬勃力量。

激活

土地的潜力

大山之间,变化已经开始。多年在外经商的卢孔欧回到笠湖村,发现村里的后山只零散种植着果树,大片山地空置在那里,不禁叹息:“这都是沉睡的资源。”

卢孔欧从小在笠湖村长大,尽管如今生活在城市,但他始终认为,乡村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而这期间也潜藏着巨大商机。于是,他把目光投向家乡,投资3.2亿元,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建造了一个现实版开心农场,提供果园观光采摘、田园生活体验和科普教育等各类服务。

这份敏锐的商业眼光,让绿水青山渐渐转化成金山银山。如今,每逢节假日,开心农场游客超过5000人次,成为当地乡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今年5月,笠湖村又和开心农场签订协议,村集体以山林、土地资源为资本入股农场。这种“村企共建”、“股份富村”的方法,预计每年可以给村集体增收15万元以上。

“让村里的每一处土地都产生价值。”开心农场的到来给了卢立开启迪,他将自己多年从商的智慧全部用到了村庄管理: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种上绿植和鲜花,房屋的外立面上画上水墨画,屋舍之间铺上鹅卵石走道……卢立开说,村里除了在基建大项目上费心外,还在“小而美”上做功夫,要用匠心让每一寸土地上都变得与众不同。

驻村干部卢成杰回忆起2016年第一次来到笠湖村时的场景,“像是快要沸腾的热水一样,积蓄着许多能量。”

这一天,恰逢制革作坊腾退后,人们在闲置土地上规划建设的河内河滨公园动工。村干部带着他在村里转了一圈,卢成杰发现这里四处热火朝天,和想象中并不一样:原以为山湾里多少有些落后,但笠湖村的建设规划早已和县城接轨,美丽乡村建设还兼顾村民娱乐休闲需求。村干部们自豪地向他介绍,沿着古水渠要建一排灯光,渠这边种上油菜花,渠那边打造健身步道……

那一年,卢成杰几乎每天都在翻图纸,村里柏油马路、旅游线花岗岩铺设、沿角景观绿化、立面建设等数十项工程同时施工,用当地人的话来说,“绿色发展正在让笠湖大变样”。

如今,沿着村里的小路走一走,道路两旁错落着粉墙黛瓦的民居,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两边种植着花草,穿村而过的古水渠两岸设了防护栏,村里垃圾分类站、健身步行道、亲子活动区一应俱全,路边甚至还整齐排放着一列绿色的共享单车。眼下,卢立开又在计划把村里的空置厂房和旧民居集中起来,将它们重新翻修,改建成民宿,“笠湖的每一个明天都让人期待。”

拥抱

乡村的未来

听村里人讲自己的故事,似乎都关乎归宿。

今年65岁的卢大旺,多年前因为制革生意搬迁至水头镇,早已在水头镇和平阳县城分别置购了房产,待到含饴弄孙的年纪,他还是回到了村里的老房子。

听游客讲笠湖的故事,似乎都关乎情怀。

从上海带着孩子来笠湖游玩的张先生出生在江西山村,尽管已经在上海定居多年,他依旧记得当初满山头追着蝴蝶奔跑的童年时光。节假日,他经常带着孩子游历周边城市村庄,让大自然成为孩子的生动课堂。

在中国,在浙江,成千上万个美丽乡村正迎接属于它们的黄金时代。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关于美丽的梦想越走越近。乡村,不仅仅是农民的乡村,开放的姿态赋予了它更丰富的内涵。

开心农场都市休闲农业园经理卢成江,是整个平阳县第一个在山上开农家乐的人,如今又接手管理开心农场,依旧守着一方山水待客来。“过去是农民进城,如今是城里人来农村。”卢成江一语道破人口涌动的新潮流,与亿万农民的城市化相比,乡村旅游这股潮流可谓另一种澎湃——这是属于乡村的新活力源泉。以各地风生水起的乡村旅游为契机,农村多了一处处世外桃源,也多了一个个经济增长点。

早在笠湖村规划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卢立开就想过一个问题:村里要怎么建?把城里有的东西都建上吗?甚至有村民拦住过卢立开,问他为什么不在村里建一幢高楼做酒店。可卢立开总觉得,这不是乡村该有的面貌。若是照搬城市,乡村的魅力又在哪里?

笠湖人寻觅的答案,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找到了明晰的方向: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生态,‘美丽’就是我们的强村方向。”卢立开说,他们不需要在田野里复制一个城市,而是要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完善乡村原本的面貌,发展生态经济,在淳朴、洁净和自然的环境中,实现绿色崛起。

绿色发展的道路能走多远?卢立开觉得,纷至沓来的游客、漫山遍野的花朵和缀满枝头的果实,就是最好的回答。

标签: 特色;村落 责任编辑: 周舸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111428908946131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