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国道洞头段正式通车:全线36多公里 投资逾40亿元 历时8年建成

2018-02-08 16:42:04 温州网

  

  图中红圈为新灵霓海堤与330国道洞头段交接处,图中上面道路为五岛公路 记者 姚卡/摄

  温州网讯 昨天上午9时,历时8年、投资40.2亿、全线36.753公里的330国道洞头段正式通车。这标志着330国道实现全线通车,为加速洞头融入温州大都市区提供强劲动力。

  330国道洞头段正式通车后,330国道实现全线贯通。据悉,330国道连接起了洞头和安徽合肥,其中洞头段起始于龙湾上岙,终于状元岙港区(现称温州国际游轮港),2010年1月开工建设。该公路按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24.5米。

  330国道在我市境内部分标段此前已经通车。其中,灵昆段已于2014年7月19日起正式通车,洞头峡跨海特大桥于2016年2月2日宣布通车,灵霓海堤段在去年1月24日正式通车。

  洞头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330国道洞头段设置多处超速抓拍设备,实施轮流测速,限速80公里/小时。交警提醒市民,往洞头方向不明路况的驾驶员习惯性跟着导航走,当车子行驶至原七七省道灵昆段瓯江口新区管委会路口时,一不小心就被导航引导驶进七七省道灵霓北堤路段的老路。但因该北堤路段暂时处于封闭状态,最后车辆还得折回330国道。据辖区交警介绍,类似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十余起。

  记者体验

  取道新路可节省一半时间

  处处是美景驾驶体验很棒

  330国道洞头段昨天实现全线贯通,海岛群众出行又多了一个选择。新路和老路相比究竟快了多少?驾驶舒适度有无提升?昨天下午,记者驾车体验了一番。

  昨天中午11时许,记者驾车从市区出发,一路畅通无阻,朝着海岛洞头进发。车子即将驶出灵霓海堤段时,就看到刚开通的330国道洞头段道路。这是一条双向四车道的一级公路,由于刚开通,路上的车辆还不多,记者用80码的速度匀速行驶,道路几乎没有大的转弯,驾驶感觉很棒,道路两边处处都是美景。从灵霓海堤段到洞头峡跨海特大桥,大概花了8分钟时间。

  返程时,记者体验了洞头五岛公路这条“老路”。洞头五岛公路是双向两车道,汽车最高限速60公里/小时。由于是双向两车道,想要超车很是困难。记者一度被一辆厢式货车挡住道路,只能乖乖地跟在后面。同样是洞头峡跨海特大桥到灵霓海堤段的路程,记者对比时间后发现,“老路”要花15分钟时间,比新路要多一倍时间。

  在体验中记者还发现,330国道洞头段通往霓屿街道的霓新隧道目前还处于关闭的状态,市民暂时无法通过隧道直接前往霓屿。洞头区交通运输局的工作人员介绍,预计在今年四五月份该隧道将贯通通车。

  洞头区交通运输局规划建设科科长柯友华介绍,330国道通车后大大改善了洞头对外交通条件,进出洞头的道路承载能力将从8000辆/日提升至30000辆/日。

  人物访谈

  “老交通”述说洞头20年道路建设

  330国道将优化提升临港产业布局

  从五岛连桥到330国道洞头段通车,洞头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谢铭几乎参与了洞头每一个道路交通建设的重要节点。谢铭是湖南人,1998年到洞头公路局参加工作,在洞头一干就是20年。昨天,在洞头区交通运输局三楼会议室,谢铭笑着说,他的妻子是洞头人,女儿如今在洞头读小学。“一家三口都在洞头,以后退休了我也打算在洞头养老,这是个好地方。”

  谢铭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他第一次来到洞头,从温州安澜亭码头坐船,一路晃晃悠悠3个小时,终于到达洞头水桶擂码头。“当年洞头到温州,就这么一条海路,每天几个轮渡班次,很是不方便。”谢铭说。

  由于出行和货物运输受限,在谢铭的记忆中,洞头的每件东西都特别贵。“货物都靠海运运到洞头,成本费就增加了不少。”此外,道路不通对于洞头旅游业的发展更是一记“致命伤”。“来来往往太费时了,大家也不知道洞头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对洞头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制约。”

  迈进新世纪后,洞头的交通建设加快了步伐。2002年,“民心工程”五岛连桥结束“百岛之县”无路相通的历史;2006年,半岛工程通车改变“东海明珠”孤悬于海的状态;2016年1月21日,全国首座同时通车通水通电的三通跨海大桥——大门大桥试通车;2016年2月2日,77省道延伸线终点路段——洞头峡跨海特大桥正式通车;2017年1月24日,330国道灵霓海堤段通车,进出洞头不用再担心大潮。

  昨天,330国道洞头段通车对于洞头来说,更意味着港口产业将迎来大发展。谢铭和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此前状元岙深水码头曾和香港的企业有过合作,但由于五岛公路的道路制约,大型货车来来回回很不方便,东西难运出去,后来对方就中止了合作。“330国道洞头段通车对优化洞头临港产业布局,大幅提升港口效益,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谢铭表示。

  今昔对比

  他曾眼睁睁看着病人在滩涂上断气

  交通便利让患者转院抢救更有保障

  昨天上午一上班,洞头区120急救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志星就叮嘱救护车驾驶员,今后送病人去温州主城区,一定记得走刚开通的330国道洞头段。

  今年53岁的陈志星,从1993年就开始和救护车打交道。在他看来,330国道洞头段通车,让危重病患转院抢救的“争分夺秒”更有保障。

  患重症却难转院,病人“听天由命”

  陈志星记得,20年前,洞头本岛仅有一辆救护车。“一个月大概也就两三例病患转诊到温州的大医院。”由于当时还没有与灵昆岛的陆路连接,陈志星只是负责把病患送到位于洞头北岙的码头。

  “有时风浪一大,轮船就会停航,家属只好专门雇船运送病人,花的价钱就更大了。”陈志星坦言,当时除非是危急关头,否则岛上的病人不会选择转院。

  陈志星的话,引起了张美程的共鸣。张美程是洞头区人民医院党总支书记,30多年前曾在洞头县霓屿乡卫生院工作过。那时的一幕幕急救场面,仍然让他记忆犹新。

  一天凌晨,一个“中风”患者被送到霓屿乡卫生院,他当即判断其病情危重,建议尽快转至上级医院。家属不得不等到次日清晨,找来一艘木船。但由于潮位不足,家属只好一边请求医生护理,一边让亲戚、邻居帮忙在滩涂上推木船,寄希望将船推倒水中,再开赴洞头本岛。

  “当时,乡镇医疗条件很差,我们对这种中风病人束手无策。”张美程说,大概在滩涂上努力了一个来小时,他无奈地看着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

  原灵霓北堤带来希望,但并非“通途”

  2006年4月29日,温州半岛工程灵霓北堤全线贯通。通车后,陈志星一下子就忙了起来,每个月至少要送二三十例病患去温州的三甲医院。

  有一次,陈志星上午8时出车,来来回回接送了7趟病人,直到次日清晨才歇下来。2007年2月,洞头县120急救站成立,又有一辆救护车加入队列,陈志星的工作压力有所缓解。

  不过,灵霓北堤也并非“通途”。每逢大潮或台风天,封道是家常便饭。“救护车经常在海水积的水坑中跑,底盘都烂得很快。”陈志星说,到了2016年,洞头区人民医院每年会向温医大附二院等主城区三甲医院转院急救、重症病人300多人次,频繁的封道给病人救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到了节假日,灵霓北堤的拥堵,也让陈志星头疼不已。“老路只有两车道,救护车夹在中间也没法超车,只能慢慢挪动,病人和家属常常会很着急。”陈志星说。

  全程双向四车道,出入从此无“瓶颈”

  对于灵霓北堤的“烦恼”,2007年入职洞头120急救中心的李斌体会最深。记得是在2014年,正逢台风来袭,李斌驾驶的救护车涉水经过灵霓北堤,却不想车子熄火,连人带车被困在堤坝上。所幸最终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才得以解困。

  去年1月,330国道灵霓海堤段通车,原先灵霓北堤不再是“必经之路”,岛上居民再也不用担心突如而来的封道。

  李斌算了一下,以前走灵霓北堤,从洞头区人民医院出发到温医大附二院,大概需要一个半小时。而改走330国道灵霓海堤段,全程至少可以节省20分钟。

  如今330国道洞头段全线通车,避开环岛公路的“绵延曲折”和双向两车道的“逼仄”,从洞头本岛到灵昆岛,全程都是双向四车道,再无“瓶颈”。李斌说,应该可以把转院时间压缩到一小时以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