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鸡毛飞上天 我们的精神也跟着飞上了天
2017年03月28日 10:31:03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董小易 郑文

  研讨会现场

  浙江在线3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董小易 郑文)“有次出差我坐着高铁,全程都在看《鸡毛飞上天》。随着鸡毛,我的精神也飞上了天。”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起《鸡毛飞上天》,激动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语调都提高了三度,引得全场为他鼓掌。

  3月24日,现实主义精品大剧《鸡毛飞上天》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委等有关领导,及包括仲呈祥在内的诸多业内人士出席了研讨会,就《鸡毛飞上天》反映的时代精神、现实意义、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

  《鸡毛飞上天》是中宣部和浙江省委宣传部重点扶持、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影视剧项目,反映了三代义乌人从“鸡毛换糖”起步,到走向世界的峥嵘人生。

  很多人说,在没有看《鸡毛飞上天》之前,根本想不到,一部主旋律商战大剧,可以拍得这样好。研讨会上,有人说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滋养心灵、温润心田,关照现实”,有人从里面重温了“创业、开放、包容、思辨、诚信的浙商精神”,有人感受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艰苦创业,诚信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

  《鸡毛飞上天》到底有多受欢迎呢?据央视索福瑞52城市收视率统计看,从3月3日在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进行首轮播出至今,《鸡毛飞上天》的收视率一直保持在黄金档的第二、第三位置,收视主力集中在25岁到55岁年龄段,获得了大部分年轻人的喜欢;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盛秋平在中央党校参加县委书记培训班的时候,发现不少非浙江省的县委书记都在争相收看和热议《鸡毛飞上天》。

  《鸡毛飞上天》到底为何好、好在哪儿,专家们各抒己见。

  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平:

  创作时间近六年,创作态度很严谨

  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家平

  《鸡毛飞上天》从2011年开始筹备、进行创作。这期间我们历时三年多时间进行编剧,在2015年的10月份开机,现场拍摄全过程是600来天,时间上创作上是比较紧的。即使如此,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依然十分严谨。我们的主演、编剧,在开始之初就经常组织这个剧目的研读。我们这个剧跨度时间比较久,后面超期半个月,像张译、殷桃等,最后坚持了半个月,而且一分没要剧组的钱。艺术家们的敬业态度和对一个作品的认真,都非常让我们感动。

  一部正能量的正剧的播出离不开各方的支持。《鸡毛飞上天》里第二集里出现的火车,非常有历史感,其实是浙江省市各级领导、亲自协调、多次发函,从安徽蚌埠调来的专列到金华去进行拍摄的。

  另外,在《鸡毛飞上天》的播出上,我真的是非常感谢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我们这个剧在两会期间定档,时间非常短。这两个平台通过协调,克服了很多困难,有人家里生病、在自己身体不好的情况下,还替我们协调档期,让我非常感动。

  我们原以为,这部剧年轻人不爱看,但是后来发现,年轻观众的比例挺高的,通过大数据中可以看到,很多的90后在追着这个剧。截止24日,全网的点击量已经突破了26亿万,豆瓣这个年轻人的聚集地上,分数达到了8.7分。

  《鸡毛飞上天》主演陶泽如:

  《鸡毛》像《百鸟朝凤》一样讲传承

  主演陶泽如

  《鸡毛》的成功在这,是真正的统一起来了,编、导、演,这三个成立了。我们的上级领导、中宣部,一直在抓这个本子,从浙江、江苏到义乌下面的村落,都很支持我们的戏。

  我看到这个剧本以后,当下晚上一下子看了十集左右,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前面第一集火车那个戏,我一下子就想到我在文革初期,12岁扒火车到从南京到北京,有什么火车往北方走的,就盯着这个火车,打听什么时候开。我扒的是货车,开的时候往上一跳,不要命的。然后到徐州那个站停下来,停下来之后又几个人要上来,人越来越多。到了徐州以后车子走了,又换另一个货车,另一个货车上装的是卡车,新的卡车,好像是黄河卡,里面是新的坐垫、座椅,我们把铁丝翘开来以后钻进去,左爬右换的。我看剧本的时候,对这样的戏特别有感触。

  这部戏拍摄以后,有一些地方比我想象的还好。比如两个主角,殷桃和张译。他们的表演完全是可圈可点的,能想象他们下了很大的功夫,做了很多功课。像张译,他要跨年龄演,演到老人是不沾光的。但是他太聪明了,他把声音降下来,降下来以后年龄感就上去了,到中年到老年,很传神。

  这个戏里有浙江和义乌的那种精神在,跟《百鸟朝凤》有很多异曲同工的地方。《百鸟朝凤》讲的是传承,《鸡毛》讲的实际上也是传承。精神的奋斗的传承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这个戏是比较令人感动,而且很有张力。

  《鸡毛飞上天》主演殷桃:

  不违背基本的创作规律,每个人都敢于说真话

  主演殷桃

  第一点,我们不违背基本的创作规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大家没有想过要去走捷径,就是按部就班按照要拍一个好戏的这么一个节奏去进行的,每一个部门都是这样。

  第二点,主创部门互相信任和支持。这个过程中可能也会有争执,可能也会有大家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但是没有关系,因为我们最终的想去的地方都是一样的,就是拍一个好戏。所以每个人都敢于说真话,敢于去跟对方提出不一样的想法。

  这让我想起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拍的第一部戏叫《历史的天空》。那个时候不管从导演到演员,比如李雪健、张丰毅老师,每天都在讨论明天的戏怎么演。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台词旁人来说更好,就会把这段戏给对方。在《鸡毛飞上天》这个剧组拍摄的这个月里,我又重新有了这样的感受。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鸡毛》是学习习总书记指示的成功实践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

  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里,单独就中华民族的文艺问题,集中进行两次讲话,《鸡毛飞上天》就是学习习总书记指示的一次成功实践。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提出,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鸡毛飞上天》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的形象表现,是对这四点希望的最好诠释。剧中塑造了陈江河这样一个具有丰富文化意韵的艺术形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艰苦创业、诚信为本的品质在他身上全部得到体现。

  3月17号刘奇葆部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从陈江河、骆玉珠这两个个性迥异的人身上,看到他们从老一辈人手中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在创业的进程中实现了创造性的转化、创新性的发展。这个非常了不起。我们常问,重视传统文化能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鸡毛飞上天》就给出了回答——能。

  习总书记说,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中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在我看来,《鸡毛飞上天》就是个例证。

  《鸡毛飞上天》中包含义乌经济发展史、精神发展史、文化发展史,如此丰富的细节,远比一部纯粹的浙江发展史更有魅力,这是了不起的。陈江河精神世界里的东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即便在当代人类的文化史研究当中,他都是一个有价值的、内容丰厚的研究对象。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

  《鸡毛》是浙商精神对整个世界的关照

  我看了60集,我觉得60集都短了,这部片子我感觉它是一部真正的艺术片。《鸡毛》是义乌的缩影,是浙商的缩影,我更觉得它其实就是中国缩影。中国当代经济建设、中国人经历的一切的心路历程,远非是浙商的问题,也绝不仅仅是义乌的事情。我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四十多年走过来的历程。

  这个剧好在什么地方,我觉得一个是“正”,第二个“实”,第三个深,第四个是“浓”。“正”是什么呢,正在编剧和导演的把握上,人始终走的是一条正路。其实在中国面临地种种地复杂形势之下,人是很容易走歪的。第二个“实”,它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它反应社会的真实,能在观众的心目当中,能抓得很扎实。第三个是“深”,表现社会生活的深度。每一个人的行为,桥段的建立,包括人性的挖掘,都是很有深度的。 第四个“浓”,情感浓。人物形象传达的感情浓,让我们看得欲罢不能。

  它还体现了四个结合,第一个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看起来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但实际上它又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的情怀;第二个是史诗性和丰富性的结合。它是一部浙商的精神史诗;第三个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智慧与当代精英开放式的思维的结合,像陈江河也好,骆玉珠也好,他们在进行人生选择的时候,一方面把中国人的智慧吸纳过来,同时以开放性的眼光看待实践, 这是浙商或者是义商对整个的世界关照。第四个,是传统经营理念和现代创新的经营理念的结合。我们到底走多远,我们传统东西到底有没有价值,主角陈金水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尹鸿:

  当好作品成为“共识”,就可以减少天价片酬现象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尹鸿

  我们老在讲文化传承,其实文化传承是一个活的东西,流动的东西,它一定要和时代结合在一起,不是一个简单的向前看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浙江剧在这一点上特别好,它不仅是传,它还要常态发展。从开始的陈江河鸡毛换糖就是一个非常好传承,是一个关键的主题。我们既要把传统文化从上一代的陈金水那接下来,也要把鸡毛换糖这个事情做一点改变。

  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故事,《鸡毛飞上天》是一个非常隐喻性很强的标题。中国的电视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看不到人民的主体性、个体的主体性。但是这个作品表现的中国人的创造力、生命力,当时代给了他们机会和可能性的时候,他们真的就像是鸡毛,有了风就能飞上天。

  这个作品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一个非常形象的教科书。因为今天我们中国人走过的四十年当中,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今天其实有很多人端着碗吃肉的时候,忘了我们的肉从哪里来的。我们完全忘记了我们这四十年,是由于党坚持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才让人民群众走向了像《鸡毛飞上天》里三代人走过这样一条道路,带来了我们今天的生活状态。这个剧应该好好传播,因为已经有很多即便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都已经忘记他曾经受过的创痛了。

  《鸡毛飞上天》艺术上也很有特点,从一开始的火车相遇,到桥洞底下被抓等等,有很多戏剧性。它也给我们带来创作上的一个启示,就是好的戏剧性一定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重视上。有时候,很多作品在制造戏剧性的时候会让我们觉得很“雷”,那是因为缺乏生活细节的支撑,戏剧性的转折看上去十分“人为”,《鸡毛》就没有这个问题。

  《鸡毛》中演员的片酬不到总投资的40%。现在,我们在批判“天价片酬”或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拍一个好作品的“共识”。当拍好作品成为共识的时候,大家就不会只关注钱了,大家愿意齐心协力为一个好作品进行精细地创作,并从创作人员到各方面进行资源配置,认为这是值得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刘玉琴:

  从小人物里看到了大时代,有温度、见人性

  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刘玉琴

  我觉得《鸡毛飞上天》是继《向东是大海》《温州一家人》等等之后又一次集中展现浙江精神的比较好、比较成功的一个电视作品。

  作品的时间跨度还比较长的,四十多年,从义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到现在。结构比较别致,它把支点放在陈家村,把主线放在三代人的生活,把重心放在陈江河和骆玉珠的爱情故事上,以时间为顺序,来逐渐的推进,小中见大,故事有温度、见人性。

  在这么长的跨度里,有一个红线始终是贯穿着的,那就是浙商精神——不怕吃苦,敢于打拼,百折不挠,不断进取,继承创新,从陈金水再到陈江河再到年轻一代,他们所有的努力和传奇,所有的曲折和成功,都是对这种精神的传递。

  在主角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陈江河一直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可贵的是,它不是干巴巴的说出来,它是通过人物的情感历程,故事情节来呈现的。所以我觉得主创团队讲故事的功力和能力,以及作品所具有的很宽广的辐射面,都是值得敬佩的。作品通过平民视角,将大时代的气息融汇于形象的、艺术的、具体的人物和情节中,很鲜活,很有吸引力。

  如果说看完还有什么没看过瘾的,我觉得后半部分还可以再精一点,再浓缩一点,现在看来还是觉得略微有一点散。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彭程:

  《鸡毛》像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彭程

  这部电视剧的寓意很好,鸡毛,最卑微的存在,在农村生活过的都知道,鸡毛就是在屋檐下,一股小风就能飞起来的东西。这样的片名仔细想起来确实蕴含了很深刻的意味。卑微的人也有可能成功,令人尊重。它让人思考一个人的能力跟他命运的关系,每个个体和时代的大背景的关系。

  它是“一幅跨度巨大的历史画卷”。看这个片子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尤其是前面二十多集。我们作为六十年代出身的人,对里面描写的氛围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有一句话叫做“一滴水可以反射出太阳的光辉”。以陈金水和陈江河为代表的这群草根人物的奋斗经历,折射出了是国家民族的发展的历史。

  它有一群个性凸显、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创业故事,此外,细节非常细腻生动,经得起挑剔。一部电视剧光靠故事抓人还不成,还要看它的细节,细节是真正能够体现作品的艺术质地地要求。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作品,总体上故事情节还不错,但是往往因为细节处理不好或者是虚假或者造作,让人在观看中无法产生深入的持久的代入感,这样势必影响作品的传播效果。

  但是我觉得这个作品出现这样的地方并不多,整体的细节都是处理的非常好。像七十年代的物质形象,大到房屋,街道的样子。中到一些机车,像器具小到像波浪鼓,火柴盒,钮扣等等,都是感觉很逼真。作为那个时代的过来人,我看上去感觉非常的亲切。

  细节的成功并不仅仅是给作品的真实性带来了保证,同时可以作为衡量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对于艺术的上心的程度。这方面如果表现的非常出色,没有太多的过错可以挑剔,那么它也必然会印证着艺术家对待艺术作品的前景和态度。

  最后,它还有一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刚才谈到的这些方面,无论是人物、故事,还是细节,只有当他们共同完成一种对精神的升华时,才可以说这种艺术作品获得了充分的升华。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

  《鸡毛》预示着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文艺报艺术评论部主任高小立

  这部戏我觉得是编导、编剧、演员1+1+1等于一百分的作品。它是一部直指人心的现实主义良心制作,具有扎实丰满的严谨的剧作创作,以真实的历史、实力派演员、富有张力的演技,质朴接地气的镜头语言,及主创对社会历史变迁深刻的感悟和责任担当,再现了浙商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以中国民营经营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的义乌三代人的经商和奋发进取的民族精神。

  我觉得它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个就是它有地域文化特色,而且它直面了义乌的经济发展。第二点,由于跨越了多个年代,这部剧的命运感极强。第三个,这部剧的戏剧性有支撑,人物可信。我觉得这个要感谢编剧申捷。各色各样的人物,是编剧心里生长出来的,包括整个剧是有精神脉络的。

  《鸡毛》除了继续发扬敢闯能吃苦的精神、思想外,也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精神力量。陈江河在世界各地建立转运仓、小儿子陈路做起互联网+、义乌全国小商品基地争取做全国医疗器械交易中心,这一切都预示着不仅仅义乌,乃至中国都面临着全面的产业升级,以陈金水为代表的敲糖帮的经营方式理念过时了,但是精神没有过时,中国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恰恰有这种精神,才有二代鸡毛,三代鸡毛。

  说一个遗憾,《鸡毛》写丢了一个东西——波浪鼓。波浪鼓实际上是这个剧里非常好的精神象征,是一个非常好的镜头语言,前面出现,后来写丢了。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王强: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的途径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王强

  我就讲三点感受:第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的途径。回顾一下我们经典的电视剧作品,无一不是滋养心灵、温润心田、关照现实的,也无一不是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这是一个规律性的认识和判断。

  我们一直说要倡导历史正剧、现实的大剧,我们也一直反对娱乐历史,虚无历史的雷剧、神剧,不赞成那种一味的把生活原样照搬或者是简单地热衷于追求浅薄的廉价的现实题材的笑剧闹剧,我想这是所倡导的所反对的,这是我们的态度。

  我们的当代电视剧的创作面临着一个课题,就是如何去浮躁,去虚火,去泡沫,这部电视剧还有其它的最近涌现的一批优秀的电视剧也给我们一些启示:有多少社会生活的新发现,有多少时代情感的新表达,有多少典型人物的新塑造,就有多少的美誉度、好评度,也就有多少市场的满意度。

  第二点,我个人觉得提高组织化程度,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电视剧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集体创作的一个艺术形式,它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需要统筹协调的配置资源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也是有一定地难度的。如何把各种创作资源配置好,把各方面的力量汇总过来,我觉得这是电视剧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前几年,这个剧之所以被选为重点选题,是因为我们看到浙江省委宣传部在一开始就全力投入、全程关注,全力跟踪,为这部剧的成功问世提供了坚强后盾。特别是我们现在的电视剧面临着一个观众分流,也面临着网络剧的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加要注重组织生产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工作。

  第三,电视剧的营销、宣发和评论也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该剧的宣发确实下了很大的功夫,是把广告做到纽约时代广场去了,还有什么表情包、方言版等等,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也值得学习借鉴。

  《鸡毛飞上天》数据

  截止3月26日,《鸡毛飞上天》全网播出量达到了30亿。

  根据大数据统计,25-29岁之间的观众成《鸡毛飞上天》收视主力,即80后、90后观众。

  《鸡毛飞上天》播出以后,在义乌市进行了发动,义乌200万人当中有将近四五十万人在追这个剧。

  在创作过程中,编剧申捷去浙江体验生活,走访了200多位义乌商人,不仅吃住在那,还经常走街串巷,与多个摊主交朋友,跟着商人进货,跑公司,对摊位的商品如数家珍。

标签: 鸡毛飞上天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