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暖评丨拿得出白血病患儿“救命药”的为何是浙江药企
2017年11月22日 16:02:09 来源: 浙江在线 评论员 刘雪松

u=3792984485,1012441470&fm=11&gp=0.jpg

  被白血病患儿家长称之为“救命药”的国产巯嘌呤片,在全国多地出现长达将近半年之久的“药荒”。媒体调查显示,全国6家有资质生产巯嘌呤片的药企,有3家停产多年,另有3家近两年处于停产或暂时停产状态。对此,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示,“要将心比心”“特事特办”。

  就像当年汶川大地震后帐篷奇缺、湖州帐篷生产企业迅速承担了中央下达的3.6万顶救灾帐篷生产任务一样,这次为缓解全国白血病患儿“用药之痛”的,又是湖州的一家药企。11月21日,总理指示第二天,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已经将300万片巯嘌呤片供应给全国总经销。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批药大约可满足一年的用量。

  又是浙江,又是湖州。关键时刻顶得上,看似偶然,但绝非偶然。

  浙北药业是全国3家处于巯嘌呤片停产或暂时停产的药企之一。这家药企之所以能够在关键时刻拿得出药,不是因为别人无利他独好,而是不像别的药企那样,停产停得那么决绝与绝情。

  浙北药业是由于生产线改造,于今年3月停产巯嘌呤片的。7月试生产,9月接受食药监等相关部门检查,11月17日刚刚通过省药品认证。可以说,浙北药业是明知利薄,也没打算中止生产。换句话说,浙北药业,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利润之外其他特殊原因的暂停生产。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如同全国有340多种国家基本药物,这几年出现短缺或消失的原因一样,其他5家能够生产巯嘌呤片的药企悉数停产或暂时停产,都与利益二字有着必然联系。因此对于药企来说,社会责任的担当姿势,其实有着天壤之别。

  不因利薄而不为,不因担当而推责。这是很多浙企、浙商能够成为“现象级”群体展现给社会、给市场的共同性格。浙江是中国、乃至世界很多短缺商品的供应基地。即使利润再薄,浙江企业都愿意坚守、坚持,这种不浮躁、不求急功与近利的品质,也是成就浙企、浙商生存发展能力的重要原因。一顶帐篷如此,一盒巯嘌呤片,也是如此。

  然而从国家基本药物的保障供给机制来说,总理发话“特事特办”,浙北药业瞬间出手,白血病患儿的常备救命药,暂时来说确实不用愁了。但是这个特例,能不能再次撬动整个医疗机制的完善,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国产低价药一药难求,对于病患来说无疑雪上加霜。它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的。医疗机制的改革,改到今天,光这样的一种药、光白血病患儿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药还是被改遗漏了,遗漏到必备的救命药,被市场供应忽略到绝情停产的地步。这是整个医疗的保障机制链条在掉链子。

  患白血病的孩子是这样的遭遇,其他群体同样也是无力吐槽。三年前人民日报的调查报道,曾经揭示过国内低价药屡屡脱销的问题和原因——价格低、利润也低,医院懒得进、懒得开这种药。药企只有微利、甚至无利可图,干脆懒得生产。像一些用于急救、或者治疗感冒、老年病、结石、风湿等疾病的低价药,前几年经常脱销。从白血病患儿的颈嘌呤片也能够全国断供的骨感现实来看,国家基本药物保障中低价药供应不足、遭遇停产问题,应该好不到哪儿去。

  低价药,大多数是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常用药、必备药,但这些兜底的药、甚至保命的药常常在市场和医疗机构脱销,药品生产企业、经销商、医疗机构,都有一定的责任,但是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整个医改的机制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必须补上的责任漏洞。

  国家基本药物的兜底,都让药企来兜是不可能、不现实、也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得靠医疗保障的制度来兜。现在最大的短板是,公共财政,对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体系,投入不足、保障不力。在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等一系列举措之下,一些低价药的生产厂家,他们很多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这就等同于政府部门,把社会责任的担子都撂给药企了,这种机制是没有可持续性的。最后是,医改、药改所留下来的漏洞,最终还是由病人当成苦果来吞。

  白血病患儿药物全国脱档,应该”将心比心”,应该”特事特办”。而对于整个基本药物中的兜底药、救命药来说,光靠一事一例的特事特办不够,得靠医改、药改的国家机制来兜底。

标签: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