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第一辑首发 一套书勾勒浙江画家往事
2018年03月11日 09:05:41 来源: 钱江晚报 本报记者 孙雯 通讯员 王梁裕子

2017年3月,六卷本的《赵孟頫书画全集》在湖州博物馆首发。

时隔一年,浙江摄影出版社又推出了《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第一辑,共十卷,于2018年3月6日举行了首发式。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甄选了十位极具影响力的书画名家,他们是:赵孟頫、沈周、徐渭、八大山人、任伯年、蒲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

丛书中,每一位书画家为独立一卷,精选其存世的最具有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采用高清图文集中展示,并附有当代艺术评价与书画家的生平简谱。

值得一提的是,十位大家中,赵孟頫(湖州)、徐渭(绍兴)、任伯年(萧山)、蒲华(嘉兴)、吴昌硕(湖州)、黄宾虹(金华)、潘天寿(宁海),七位都是浙江人。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高峰,高峰的东西永远存在于美术史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认为,《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展现出了美术的价值。

《吴昌硕绘画精品集》分册主编杨建新则说,七位浙江大家,正是代表了文化浙江、文化中国的美术高峰,他们是浙江乃至整个中国的人文标志与艺术符号。

翻阅《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可见大师们在创作上的关联、传承与创新脉络。而出版恰恰以最清晰的方式,对文化脉流加以梳理,为后学者提供研习与鉴赏的便利。

这套丛书收录的原稿,不仅来自各大博物馆、纪念馆,也来自专业、可靠的私人收藏机构。

其中,部分作品为首次以图书形式出版,例如《潘天寿绘画精品集》中的《侧目山鹰图》《行书柴门》《庭院雏鸡》等——这些作品都是以大尺幅、高精度的方式出现。

爱徐渭的,不只一个郑板桥

其实,在2017年3月首发的《赵孟頫书画全集》的编辑过程中,《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也在同步筹划。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任道斌透露,《赵孟頫书画全集》全六卷出版后,曾有人说这套书太大、太贵,为了满足部分读者的需要,浙江摄影出版社顺势推出了这套精品集。

赵孟頫自然不必说,他是中国元代画坛领袖。任道斌曾说,赵孟頫的绘画风格接近唐人,书法接近晋人,这样一来,他就承担了一个艺术承传之任,在当时的社会中,恢复并延续了中原的文脉。赵孟頫的画作有画外之趣,既抒写了个人身世之感,又折射了当时社会的脉动。由此,他成为继苏东坡之后开启文人画大门的宗师,确立了文人画的文化精神。

赵孟頫之后,徐渭是文人画的又一座高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说:“徐渭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高峰,延续了文人画,但又与前人的文人画不同,超越了他所生活的时代。”

徐渭在自己生活的时代,地位并不太高,当时,他更多是以诗文和戏曲赢得名声,他的绘画和书法方面的影响是在后世才被更多地重视起来。就这套书中涉及的大家来说,生于徐渭之后的,多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比如,擅画竹的郑板桥在《题画》中就表达了对徐渭的仰慕——“徐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瘦笔、破笔、燥笔、断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雪积,竹之全体,在隐跃间矣。”郑板桥以具体的笔墨,肯定徐渭大写意画的高超技巧。

难怪袁枚在《随园诗话》中写下了这样的一句:郑板桥爱徐青藤,尝刻一印云:“青藤门下牛马走郑燮。”

徐渭开创的大写意画,正是经扬州八怪的发扬光大,影响更加广泛、深远。

而意欲俯身“青藤门下”的,不仅仅是郑板桥,还有后来的齐白石等诸多大师。

齐白石曾写道:“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横涂纵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也就是说,齐白石愿意做徐渭、朱耷、吴昌硕的“门下走狗”,为他们提供诸如磨墨理纸的“服务”工作。

在潘天寿的《题徐渭画》诗中可见徐渭的风骨:“风情怪诡朴而古,元气淋漓淡有神。一代奇才谁认识,天教笔墨葬斯人。”“草草文章偏绝古,披离书画更精神。如椽大笔淋漓在,三百年中第一人。”

“徐渭的作品不多,能看到的,都是万里挑一的珍品。”吴山明教授在首发式上说,中国美院的日常教学中,临摹是非常重要的一块,“考美院的小孩子有时候找不到好作品去学习、临摹,这一书系提供了印刷质量很高的画作,小孩子可以好好看看。”

一套书,勾勒浙江画家往事

《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第一辑的十位大家中,“海派四杰”占了三位,即:任伯年、吴昌硕、蒲华,只有虚谷尚不在列。

上海自1840年开埠通商后,城市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市民文化的兴盛,催生出庞大的书画消费市场,吸引了江浙一带众多画人携艺而游,形成海上画派。

吴昌硕自29岁第一次赴上海到68岁正式定居沪上,其间与任伯年、蒲华成为师友之交。就吴昌硕而言,在与海上画人的切磋砥砺中,其绘画日臻成熟,他最终也是在海上画坛融贯雅俗、汇通中西的时代语境中,完成了自己由传统士人向近代职业艺术家的转型。

相较其他大家,蒲华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并没有那么高,但黄宾虹盛赞蒲华为“海派第一人”。

蒲华是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他家境贫寒,幼年时即从外祖父读书,聪慧过人。然而,他不喜欢单调的八股文和刻板的试卷书写。岁试应考时,由于蒲华字迹写得伸手挂脚,未博得考官青睐,勉强中了个秀才,而他的科举之路也就此终结。

在绘画上,蒲华“既法古贤,亦师近人”。《蒲华书画精选集》的主编王及在序言中介绍,蒲华虽贫困潦倒,但其绘画创作之中,却全无一点颓唐消沉之气。蒲华一生对竹情有独钟,故自称“种竹道人”。

蒲华的知友中,交游最深的是吴昌硕。二人交往达40年,艺术主张和意趣追求也相近,常在一起题字作画。

蒲华22时娶妻缪晓花,妻子也善诗画,二人唱和留下了不少痕迹。不久,由于清军和太平军在苏南东部及浙江杭嘉湖一带交战,蒲华无奈与妻子避居上海,1853年,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缪晓花因不堪奔波,染重病逝于异乡。从此,蒲华开始了长期的浪迹生涯。蒲华谢世时身旁无亲人,吴昌硕等友人为他料理了后事。

本文部分参考《中国历代书画名家精品大系》各分册序言





标签: 郑板桥;蒲华;徐渭;书画;赵孟頫 责任编辑: 沈正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31132616091892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