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公筷公勺,推动健康新“食尚”
浙江“舌尖上的抗疫”涵育文明好习惯
2020年03月19日 05:34:37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浩浩 于山 吴丽燕

  浙江在线3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 于山 吴丽燕)承载中国千年饮食文化的筷子和勺子,正引发新“食尚”——提倡公筷公勺。

  3月16日,省文明办、省直机关工委、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妇联、省餐饮行业协会联合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有条件的采用分餐制等。6月起,我省将全面推行这一文明用餐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使用公筷公勺的必要性已然形成共识,但真正动起手来,又面临传统习俗、人情面子等“梗阻”。这背后,是两种文化认同之间的博弈。

  在这场被公众称为舌尖上的抗疫行动中,浙江积极探索破题。

  “逼”出来的改变

  3月17日晚6时多,衢州市柯城区紫荆小区里,双港街道干部黄炊一家四口坐在餐桌前,菜肴飘香,气氛融融。摆好碗筷后,她利索地从餐桌一侧抽屉中拿出公筷盒,从盒里取出公筷公勺。大家相视一笑,这才“开动”。

  作为衢州市首批承诺使用公筷公勺的100个家庭之一,黄炊一家从2月26日起已坚持“打卡”超过20天。“刚开始不太习惯,有时会忘掉用,慢慢就适应了。”她说。

  同样是2月26日,衢州东方大酒店成为该市首批承诺做到100%提供公筷公勺的100家餐厅之一。3月8日,酒店所属的浙江衢州东方集团正式复工,当天发布的6条“复工复产标准”中,4条与公筷公勺有关,包括酒店餐厅工作人员全部接受使用公筷等文明就餐培训教育,主动引导顾客使用公筷,广泛布设“使用公筷”等文明宣传标语桌牌、公益广告,酒店堂食配足配齐公筷公勺等设施,策划推出使用公筷抵金券、打折卡等优惠政策。

衢州市峡川镇东坪村的农家乐已在推广使用公筷公勺。 拍友 徐婷 项炎 摄

  “我们两年前就开始引导客人使用公筷公勺。这次的疫情防控促动我们要下更大功夫推广文明用餐方式。”东方集团董事长潘廉耻说,集团专门定制了新款公筷,“新款公筷长30厘米,比普通筷子长6厘米,刻有‘南孔圣地 衢州有礼’字样,以此让客人加深印象,此外还要为熟客提供刻有名字的专属碗杯。”

  正如潘廉耻所说,很多时候,改变是“逼”出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人们对不文明生活习惯的反思——围桌共食、不用公筷,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捷径。

  “使用公筷公勺可以避免共同用餐时个人使用的餐具接触公共食物,可减少病从口入的风险。在疫情期间,避免混用餐具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章荣华说。

  3月16日中午12时许,记者进入湖州国际大酒店一楼大厅,提倡使用公筷和实行分餐制的宣传海报映入眼帘。餐桌上,红底黑字的“使用公筷倡议书”十分醒目。记者在现场看到,堂食的客人只有3桌,酒店服务员主动为每位客人配备了公筷公勺。“您好,请注意使用公筷公勺。”在服务员富有亲和力的提醒下,客人们都十分配合。

  酒店总经理杨卫红介绍,10余年来,餐厅一直使用公筷公勺,厨房还专门设计了部分一人一份的菜品,营造分餐制的餐桌氛围,“疫情给每个人上了一堂深刻的饮食健康课,使用公筷公勺十分必要。”

  当使用公筷公勺的呼声日渐高涨时,我省有关部门也在思考。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我省迅速行动、统筹谋划,从1月底开始在全省集中开展文明好习惯养成宣传行动。2月28日,省文明办发布文明好习惯养成倡议,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聚餐提倡分餐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3月5日再次发出《公筷公勺 文明就餐》网络倡议书。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快速响应,纷纷发出倡议,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格局。

  “从积极角度看,这次疫情是一次规范行为习惯、培育文明风尚的难得契机,通过大力推行公筷公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对统筹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省文明办主要负责人表示。

  餐桌上的博弈

  至今,黄炊还记得,柯城区双港街道在居民家庭中发起“公筷公勺行动”时的踊跃场景——100套公筷公勺不到1小时就被领完。截至目前,街道已发放400余套,始终供不应求。不过在热烈场面下,是推广普及难的现实。“我们在走访中发现,虽然居民们比较配合,但有的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习惯很难改变,有的居民公筷公勺用了一段时间后觉得麻烦又不用了。”黄炊说。

  事实上,近年来,公筷公勺、分餐制在推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反复。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全国多个省市出台文件,建议餐饮业以及家庭内部实行分餐制。但疫情过后,分餐制逐渐被人们淡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18年10月,衢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布实施《衢州有礼市民公约》,其中包括“桌餐不挑菜,提倡用公筷”。但经过一年多的宣传推广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反弹现象。

  今年2月21日,衢州学院副教授敬坤给龙游县湖镇镇地圩村的网上乡村振兴讲堂讲课,其中一个主题就是“公筷时尚”健康生活方式,共有150余名村民在线听课并参与互动。她注意到一个反差现象,村民们对不用公筷公勺的害处都比较了解,但真正使用公筷公勺的却很少。

  为什么会这样?敬坤认为,从历史上看,我国饮食方式最早的雏形是分餐制,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逐渐演变形成一种以合餐制为主流、兼容分餐制的包容饮食文化。而合餐制被视为便于情感交流、有人情味、符合熟人社会特质的重要方式。

  “用不用公筷公勺,其实是一种文化认同。目前,使用公筷公勺好比是一种‘亚文化’,要想得到社会成员普遍文化认同,成为大多数人的价值追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敬坤说,不仅如此,那些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的人,会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别人都这样,就你搞特殊。博弈的结果,往往是为更好地与群体交流、融入社会,这部分人不得不放弃之前的做法,这正是使用公筷公勺、分餐制出现反复的原因。

  对此,徐缘府南浔店经理丁城杰感触非常深。徐缘府是湖州市南浔区一家本土餐饮企业,坚持使用公筷公勺多年。以前,饭店都是“默默”提供公筷公勺,客人是否使用他们不便多说。3月7日,湖州市文明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6家单位联合发出“使用公筷、健康大家”倡议书,向广大餐饮企业和全体市民倡导文明、卫生用餐方式。“看到这个倡议后,我们的服务员感觉腰杆更直了,每次都会主动提醒客人,公筷公勺配备率和使用率明显提升。”

  育新风的探索

  以立法形式推行公筷公勺,我省一些地方已经在前行探索。

  衢州市文明办副主任毛肖军是《衢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的起草者之一。他介绍,条例草案把“聚餐用公筷”作为基本行为规范内容,规定餐饮服务机构提供桌餐服务时应当配备公筷公勺,个人在餐饮服务机构桌餐时,应当使用公筷公勺,同时对星级酒店、绿色饭店、特色文化酒店三类档次较高的餐饮服务机构设置了罚则。

  “这样的义务性规定,比倡导性规定力度更大。”毛肖军说,衢州市还在餐饮行业设立“公筷公勺红黑榜”,对执行不到位的机关单位食堂、餐饮行业等,将予以一次警告,两次黑榜通报曝光,三次停业整顿等措施。除了这些刚性约束,毛肖军认为,柔性的引领示范也十分有效。他举了一个例子,之前有外地考察团来衢州,午餐时桌上摆放着公筷公勺。刚开始他并没有特意强调,而是自己先示范使用,其他人见了,也纷纷跟着使用。

  湖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王有娣认为,在餐饮行业、单位食堂和家庭中,公筷公勺最难落地的是家庭。为此,市文明办将出台公筷公勺使用规范,并将公筷公勺使用纳入市民公约。最终,让公筷公勺使用从政府倡导变为公众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在3月底前完成《公筷公勺使用标准规范(指引)》制定,明确公筷公勺的宣传引导、设计配置、分类实施和监督管理等。同时,要将“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纳入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鼓励各地通过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使用公筷公勺作出规定,因地制宜推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奖惩办法。

  在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教授张红岭看来,我省在应对疫情过程中注重培育文明新风尚,积极倡导使用公筷公勺、聚餐倡导分餐制等做法,值得肯定推广。同时也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的用餐习惯、用餐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习惯之所以是习惯,是因为它已经内化到人的生活中。改变一种习惯,既需要加强党委、政府的宣传倡导,又需要媒体、社会各界和每个人的积极响应;既需要短期内强化舆论引导,更需要建章立制,形成配套系统的制度规范,从而推动公众养成新的文明用餐习惯,并使其成为文明社会的重要一部分。

  推广公筷公勺,我省决心坚定。省文明主要办负责人表示,作为推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我省要把推进“公筷公勺”行动打造为继“礼让斑马线”后,在全国叫得响、过得硬的精神文明建设浙江“金名片”。

标签: 责任编辑: 车轶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浙江“舌尖上的抗疫”涵育文明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