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99年过去,我们循着历史的指引回到原点——溯源红船问初心
2020年07月13日 05:34:3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何苏鸣 陆乐 陈培华 吕之遥 王志杰

  各地访客在红船旁打卡留念。

  从7月1日开始,嘉兴市南湖景区免费开放。图为嘉兴市新冠肺炎疫情抗疫一线党员在南湖景区的南湖革命纪念馆参加“七一”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本报记者在狮子汇渡口采访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教师李益模(右)。

  浙江在线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何苏鸣 陆乐 陈培华 吕之遥 王志杰)7月的南湖湖心岛,目之所及都是人,随处可见那一抹动人的红。

  眼前,是闪耀的党徽和党旗;耳边,是深情的致礼与宣誓。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切似乎都在和曾经的那个夏日遥相呼应——

  “让我们再喊一遍口号吧!记得声音要轻一点。”“中国共产党万岁!”那是1921年的南湖,一群年轻人庄严宣告开启一段崭新的历史。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

  99年过去了,我们循着历史的指引回到原点,感悟那份永不忘却的初心,重温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

  如果说,小小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国革命的星火自此燎原,那么,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早已是这片土地上最深刻最鲜明的印记,成为融入人民血液中的信仰和力量源泉。

  一艘小船的时光历程:

  6小时和100年

  红船依旧 精神永恒

  再有想象力的编剧,也无法预设历史这出剧目:

  狮子汇渡口,一群人正焦急等待,烟雨迷蒙中,一艘游船缓缓驶来……

  那是1921年8月,在上海遭遇危险的一大代表们,分批来到嘉兴,在本地人王会悟带领下,登上事先约好的画舫。

  “代表们在船上大约是6小时。”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教师李益模介绍。正是这略显仓促的6小时,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审议通过。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载入史册的名字——红船。

  说起红船,我们不会忘记: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他深情地说。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再过一年,它也将见证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100年。”带着我们重回渡口旧址,李益模不自觉提高了音量。眼前,一大代表的铜像静静屹立,气度万千的历史场景已成永恒。

  这几年,李益模主讲的“红船精神”专题课人气持续走高, 2019学年课时量达120余节。课堂上,学员的提问五花八门,可有一个问题大家都好奇——为什么是嘉兴?

  “看似偶然,但偶然中有必然。”李益模说,上世纪20年代初的嘉兴是民主革命前沿阵地,出现了沈雁冰、褚辅成、沈钧儒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有20多种进步刊物,震动寰宇的革命星火在此点燃可谓历史的选择。

  百年烽烟早已散尽,沧海桑田换了人间,而红色文化一直在嘉兴绵延不绝。

  新中国成立之初,嘉兴就着手兴建南湖革命纪念馆,将之安置在湖心岛烟雨楼;上世纪80年代末,当地筹建第二代南湖革命纪念馆,300多万嘉兴人民踊跃捐资320多万元;2007年3月,列为浙江省红色景区建设一号工程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开工,这一次,嘉兴人民又捐资1062万元。

  更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精神上的共鸣。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记得清楚,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南湖区开展“红船精神”大讨论,吸引了全区广大党员参加。

  如今,“红船精神”已内化为南湖儿女共同的精神密码,让嘉兴不但成为红船精神宣传研究的高地,更成为红船精神推广传承的示范地。

  “我们要始终牢记: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张宪义说。

  一趟旅程的前世今生:

  3小时和27分钟

  不忘初心 接续奋斗

  寻访中,有个细节让人回味:参加会议的多数代表,一早搭火车来嘉兴,会后又赶当天的末班车回上海。

  这何尝不是如今长三角一体化、沪嘉一体化的体现?当时,嘉兴到上海的快车近3小时,而现在,最快只要27分钟。

  全面接轨上海桥头堡,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是关键,今年,嘉兴将投资61.4亿元加快推进12个标志性交通项目,建设长三角核心区枢纽型中心城市。

  交通先行,剑指发展。7月初,“星聚长三角”路演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举行,9家拟上市企业带来项目,吸引50余家长三角投资机构。

  “我们现场对接了很多资源,嘉兴是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必定会成为长三角科创企业的‘福地’。”参加路演的独角兽企业、杭州宇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OO苏亮亮说。

  嘉兴从来不缺创新的激情与土壤。37年前,步鑫生用一把剪刀“剪”开中国现代城镇企业体制改革帷幕;29年前,位于海盐的秦山核电站首次并网发电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营运的原型堆核电站;2013年,嘉善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命名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2014年,桐乡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一次次见证世界互联网的弄潮时刻……

  如今,嘉兴正将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作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主动仗、先手棋,特别是举全市之力答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联考卷”。

  “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嘉兴‘百年未有之大机遇’,我们会坚定不移把它作为首位战略,努力争当一体化发展的先锋,打造以一体化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嘉兴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一片土地的价值追求:

  16个第一和858个100万

  城村并进 乘风破浪

  从南湖革命纪念馆步行登船,约20分钟后就到了湖心岛。红船,正静静停泊。

  上岛途中,90后讲解员富稚钧和我们分享2017年她刚来纪念馆时的一次讲解。

  “Why and How the CPC Works in China(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红船边,外籍游客一字一顿用英语问。

  “WITH PEOPLE(因为人民的支持)。”措手不及的富稚钧下意识吐出两个单词。

  这两年,她一直在“复盘”这次讲解,总觉得说得不够透彻——共产党之所以始终得到人民拥护,是因为一直不忘初心、执政为民,“下次我会这样告诉他们。”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小小红船,不仅播下革命的火种,更成为一种象征,寓意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相互依靠、共同成就。而在嘉兴这片红色土地,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直深刻其中。

  有个数字,让嘉兴人倍感自豪:100万。2019年,全市所有858个村实现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更让他们骄傲的,是16个“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6年居全省第一。村强民富,正是这里的现实图景。

  “现在的‘第一’成色更足,我们的工作、生活、各类保障全部向城里人看齐了!”朱培明曾任秀洲区殷秀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殷秀村地处城郊,村民以种菜为生,2004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这里调研,参加座谈的他反映了进城农民没有医保的问题。

  随后,嘉兴在全国率先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9年底,嘉兴全域正式成为全国11个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之一。

  农村迎头赶上,城市也没有停下步伐。

  在嘉兴老城区,我们找到了曾经的张家弄所在地。当年,王会悟及几位提前到达嘉兴的党代表,就下榻在小巷里的鸳湖旅馆。如今,小巷已变身为热闹的商业区。

  在这里,我们偶遇家住南湖街道东塔桥东冶金集体宿舍的王师傅,他说,繁华的不仅仅是这样的商业区。去年,嘉兴作出不把筒子楼、拎马桶、城中村、断头河带入全面小康的“四不带入”承诺,中心城区236处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系统提升,他和1600多户居民一道搬进新居。“新时代,新生活!”居民们自豪地说。

  新时代,嘉兴全面打响治水攻坚战、持久战,全市水质得到根本性改善;首创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格局;全市所有建制村率先进入基本公共服务“村村通”的时代……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乘风破浪……从小船一直划到巨轮上,驶向光辉的彼岸。”

  民心似水,红船承载千钧。

标签: 责任编辑: 吴珂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99年过去,我们循着历史的指引回到原点——溯源红船问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