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人均一亩桑 全家奔小康 浙江蚕宝宝造福黔东南
2020年09月03日 04:38:55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来逸晨

  浙江在线9月3日讯(记者 来逸晨) “嘘,我家的蚕儿就要睡觉了,睡完蜕皮就是四龄蚕喽!”近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天星乡力元村,村民赵家发的秋蚕开养。记者走进他家养蚕的屋棚,只见20张约1.5平方米的木板蚕床整齐铺开,上面躺满了白中透青的蚕,赵家发正将新切的桑叶轻轻盖在蚕宝宝身上,这是它们入眠前最后一次投喂。

  “这批三龄蚕我养了一周多了,睡醒了蜕皮,再投喂、再蜕变成五龄蚕以后,就该吐丝结茧啦!”第一次养蚕,赵家发眼里透着期待。他告诉记者,再过半个月,自家蚕房就能收获鲜茧,预计产量能有400公斤,可以获得1.6万元的收益。

贵州1.jpg

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州岑巩县天星乡力元村千亩桑蚕种植基地,村民们在采桑喂蚕。 记者 林云龙 摄

  东西部扶贫协作,让“种桑养蚕”这一源自江南的特色农业产业扎根在黔东南的大山。2018年,建德市对口帮扶岑巩县发展起蚕桑产业。菁松、皓月、秋丰、白玉……两年来,来自杭州的优质蚕种陆续住进了岑巩县百姓家中,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宝贝”。“人均一亩桑,全家奔小康”成为岑巩百姓口中流行的一句话。

  眼看大家一个个鼓起了腰包,赵家发也坐不住了。今年初,他腾出家中的十余亩地,种下岑巩县杭黔桑蚕服务中心从浙江引进的丰产桑苗,还将自家的猪棚打理出来,改造成养蚕室。经过8个月的悉心管理,桑树成林、桑叶肥美,终于可以采桑养蚕了。

  如今,在岑巩县挂职的建德市专业农技人员诸葛翀成了赵家发家的常客,时不时上门看看,为这位养蚕新手答疑解惑。“跑了这么多家,农户们都学得很快、很顺利。”诸葛翀说。

  浙蚕入黔,离不开浙江力量的“保驾护航”。2020年4月,总投资1200万元的岑巩县杭黔桑蚕服务中心建成运行,其中由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投入帮扶资金600万元。诸葛翀成为服务中心项目实施小组的一员。

  “我们给岑巩县群众安排了最容易上手的养蚕方案。”诸葛翀告诉记者,在统一分发至养蚕户手上之前,蚕种会在服务中心下设的现代化蚕种催青服务中心、标准化小蚕共育中心进行统一的催青、饲养。待蚕过了对温度、湿度要求最高的一龄、二龄期,进入相对稳定的三龄以后,才发放给农户进行家庭养殖。由此,农户领养的家蚕产茧率高达95%。

  养成的鲜茧,如何销出去转化为收益?“这个不用担心,9月12日,建德老板就会来统一收购。”赵家发口中的“建德老板”,便是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国成。2018年,在建德干了近30年蚕桑产业的黄国成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号召,来到岑巩县创办杭黔蚕桑服务有限公司。现在,该公司成了岑巩县杭黔桑蚕服务中心的实施主体,统一时间、统一价格开展农户鲜茧的收购。

  黄国成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一共收购到50多吨蚕茧,今年岑巩百姓种桑养蚕热情高涨,目前四批蚕茧已收了两批,预计年收购量将增至400吨。于是,他干脆把生产蚕丝被的工厂也开到了这里。“8月20日刚刚顺利投产,每天能产100床!”他说。

  截至目前,岑巩县蚕桑产业共获得3399万元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覆盖全县5个乡镇、28个行政村,发展种植桑园7070亩,种桑养蚕农户858户,利益联结贫困户3064人,亩桑蚕茧产值高达8000元以上。江南蚕桑,已成为黔东南增收脱贫的一抹亮色。

标签: 责任编辑: 张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人均一亩桑 全家奔小康 浙江蚕宝宝造福黔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