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
省政协十二届十五次常委会会议大会发言摘要
2020年09月18日 06:29:5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近日,省政协十二届十五次常委会会议围绕“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开展专题协商,10位省政协常委、委员作协商发言。本网摘要刊登。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

省政协常委 赵如英

  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浙江,要把红色基因延续和传承好,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用好红色资源,扩大红色影响。以各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将各地分散的红色文化点进行梳理整合,绘制浙江红色文化图谱;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通俗易懂、适合不同年级段的红色文化教育读本,纳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合理安排课时;丰富红色文化宣传展示,完善全省传统革命纪念场馆建设,将更多红色文物和史料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大胆运用新兴技术创造场景,增强青少年受众的体验感和认同感。

  着眼立德树人,铸牢红色印记。健全红色教育体系,组织开展红色文化经典阅读,打造红色课堂,把红色文化与学校思政课建设、学生道德养成等结合起来;充实红色教育力量,建立红色德育宣讲师资库和“红色德育名师工作室”,挖掘地方榜样和典型,邀请他们走进课堂;注重红色教育实践,鼓励红色教育从课内向课外、从书本向实践、从学校向社会延伸拓展,积极推动全省各中小学与相关单位签订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共建共享协议。

  发挥各方优势,集合红色力量。发挥协同优势,联合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发挥家庭教育优势,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进家庭活动、红色教学和亲子活动;搭建实践平台,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和尝试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生动实践。

  巩固战“疫”成果 坚定制度自信

省政协常委 胡少云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强则国家强。要把握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方式方法,将制度自信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运用“新媒体”激活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青少年对党的领导力的认同。成立“家国情怀”讲师团,厚植中国文化根基,通过新媒体途径,讲述各地自然人文景观、优秀历史文化,将视频植入地方课程或思想品德课堂,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开展坚定制度自信主题教育活动,加大主题作品生产和传播,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身边的鲜活事例,以小见大,深化爱国主义情怀;引导理性分析时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入“仪式感”丰富集体主义教育,强化青少年对中国制度凝聚力的感悟。通过常态化仪式,如入学仪式、升旗仪式、班队课、毕业仪式等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增强集体归属感;将仪式感渗入校园文化,完善德育生态;结合节日仪式,如国庆节歌咏比赛、清明节缅怀英雄活动等,共筑精神家园。

  提升“参与度”扩展责任担当教育,强化青少年对“中国治理”执行力的实践。广泛开展学习体验活动,构建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如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国防实践活动基地、法治教育基地、科技实践基地等,学生定期到基地学习体验;鼓励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以公益慈善活动为载体,加强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营造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的氛围。

  厚植家国情怀从热爱家乡做起

省政协常委 冯水华

  对家乡之爱是对祖国之爱的根基,这正是乡土文化的力量所在。

  要像保护自然生态一样保护乡土文化。将乡土文化“记”起来,把保护乡土文化的理念贯穿到城乡建设规划的前置环节,充分发挥文化礼堂、文化家园作用,将其打造成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创意集市;把乡土文化“用”起来,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展示山区、海岛等特色文化,使乡土文化有效融入日常生活,注重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创新,使青少年在品尝美食中熟悉、品味家乡的滋味及其背后的人文精神;让乡土文化“活”起来,通过民俗体验、网络直播等,做活乡土文化品牌。

  要像建设文化高地一样建设乡土文化印记。把乡土文化印记建成家国情怀教育基地,发挥首批20项“浙江文化印记”在家国情怀教育中的作用,推进文化印记进校园、进地方教材;将文化印记融入青少年文化生活,开发符合青少年需求的文化印记衍生产品;把文化印记建成青少年心中乡土文化的高地,开展“最具乡愁”的标志性乡土文化选树,倡导、鼓励和选拔优秀青少年代表作为文化印记守护人与宣传员。

  要像树立精神标杆一样树立地方名人榜样。传播百姓身边的先进榜样故事,树立旗帜与标杆,让青少年自觉见贤思齐,激发爱乡热情;传承榜样精神,设立“榜样基金”,以榜样的名字命名不同类别的奖励,激励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的优秀青少年;传导榜样力量,设立模范、乡贤等先进人物联系制度,指导本地青少年思想成长和创业创新。

  上好思想政治课 筑牢育人主阵地

省政协常委 谢永和

  筑牢学校思政育人主阵地,厚植青少年家国情怀,要讲好三类故事、做好三个引导、把好三个维度。

  循序渐进讲好三类故事,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小学讲好榜样故事,启蒙家国情怀教育;中学讲好伟业故事,熏陶理想信念教育;大学讲好历史故事,坚定文化自信。

  循循善诱做好三个引导,促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强化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体验式学习、创新性学习;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之治”的思想认同,将“中国之治”转化为适合青少年认知的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创设以学生亲历为主的爱国情怀教育情境,推进爱国教育生活化,家校协同、部门联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集体意识。

  因势利导把好三个维度,激发思政教育创新活力。从内容元素维度,拓展外延,出台激励性政策,鼓励学者就战“疫”过程中“中国之治”的经验启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新时代北斗精神等开展专项研究,有效延伸与补充爱国情怀思政话语体系;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维度,针对青少年心理喜好与文化诉求,以课程体系、平台体系、活动体系,推动家国情怀教育由虚向实、由散到聚;从实施路径维度,精准施策,挖掘不同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重视开学“第一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温度的课感动每个孩子。

  完善家庭教育 培育高尚品格

省政协常委 雷洁畅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在家国情怀教育中起着重要基础性作用。要把家庭作为家国情怀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帮助青少年在“家里”扣好“爱国主义”这粒至关重要的“扣子”。

  家长要当好第一任老师,身体力行,知行合一,用言行给孩子做好示范,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培养孩子大局意识;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方法;通过良好的亲子沟通,引导孩子明辨社会现象,站稳家国立场。

  涵育良好的家教家风,深化家庭文明建设,培育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风。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推动形成爱家爱国、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转化为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关注特殊家庭的家风养成,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单亲母亲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问题,借助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提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

  树立家国同构理念。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和子女共读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学习中汲取爱国养分;带动子女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将红色体验教育与亲子游等相结合,让家国情怀入脑入心。

  涵养社会责任 激扬新时代青春力量

省政协常委 叶鉴铭

  培育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是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

  提炼精神标识立德树人,播下好种子。要从立法先行,把家国情怀的践行融入法治建设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家国情怀教育专项立法;从家风起步,深入挖掘优秀家训家规;从文化深耕,深挖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创作蕴含家国情怀的影视文学作品等;从实践入手,开展志愿服务、劳动实践、主题宣讲等活动,让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担负社会责任防微杜渐,当好传播者。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要负起社会责任,为青少年建立完善的价值认知体系。巩固主阵地,加强网络空间文化建设,让有影响力的青少年代表发出积极向上的声音,使家国情感成为网络空间主流;加强网络监管,规范信息传播渠道,形成不良信息应对机制。

  制定政策导向示范引领,做好引航员。发挥规划纲要指引作用,联合制订“家国情怀”为主题的教育规划纲要;发挥先进事迹引领作用,引领青少年知榜样、学榜样、做榜样;发挥政策奖惩导向作用,引导青少年献身国防事业、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凝聚最大共识因材施教,把握精确度。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从身边的好故事讲起,引导幼儿从爱家人、爱家乡到爱祖国;用新形式展现新成就,使用好博物馆等教育基地,组织中学生开展研学、夏令营等体验式活动;用深思辨凝聚正能量,强化学术研讨,促进大学生创客空间等建设,激励青年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

省政协常委 刘毅

  劳动教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青少年家国情怀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正确引导劳动观念,融入家国情怀培育目标。崇尚劳动价值,通过文件解读、专题培训等方式,引导学校和教师明确劳动教育的定位和意义;融入家国情怀,引导学校将家国情怀培育作为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培育劳动习惯,推动劳动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让劳动回归日常、回到经常,变成青少年的一种习惯。

  科学统筹劳动课时,构建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的课时安排和内容编排,加强劳动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科学推进课时“共享”;积极探索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引导各校建立学生劳动档案,把劳动教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充分展示学生劳动成果,开展针对性劳动教育评比,表彰和宣传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典型和榜样,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等通过具体案例得以展现。

  积极开展教学科研,配齐劳动教育基本要素。运用综合教育研究等教学理念,探索劳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或“劳动教育优质课评比”,让学生在参与劳动中习得知识、掌握技能、培育家国情怀,赋予劳动教育更高价值;提升师资水平,推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班;引导多方参与,引导学校因地制宜开发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充分运用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劳动场景。

  让家国情怀充盈网络空间

省政协常委 王慧琳

  要充分遵循青少年在互联网集聚的时代特征,把以国为家、以身报国的情怀厚植于青少年心中。

  巩固网络阵地,形成平台合力传播家国情怀。继续加强主流媒体传播渠道,建设着眼强化正面宣传的新媒体矩阵,深化县级媒体融合建设,打通直达青少年的网络传播“最后一公里”。

  打造优质内容,筑牢信仰之基坚定家国情怀。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讲好“大道理”,增强青少年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爱国主义的旗帜在青少年心中高高飘扬。着力讲好浙江故事,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到自身成长与浙江发展同生共长、命运相连,增强担当奋斗的使命感。

  创新工作手段,运用时尚形式弘扬家国情怀。更加注重共情性,把握青少年思想与家国情怀的共振点;更加注重视觉化,制作推出一大批兼具思想性艺术性的网络文化产品;更加注重互动性,抓住重大节庆活动、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家国情怀。

  营造清朗空间,倡导正向舆论涵养家国情怀。重点整治网上舆论领域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地方性网络文明与安全专项法律法规,引导重点互联网企业加强正能量内容建设,为青少年家国情怀培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

  建设硬核队伍,凝聚思想共识砥砺家国情怀。积极吸引青少年争当网络文明志愿者,使青春正能量在网络空间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

  关注新生代华侨 画好海内外最大同心圆

省政协常委 梁细弟

  我省应进一步凝聚侨海之心、汇聚侨海之智、发挥侨海之力,不断提升新生代华侨家国情怀,画好海内外中华儿女最大同心圆,为全面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战略贡献力量。

  凝聚思想共识,让新生代华侨筑牢“爱国之情”。加强中国历史教育,让新生代华侨能够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引导文化文艺工作者推出高质量文艺作品;用好互联网新兴媒体,打造新型主流媒体,让更多新生代华侨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在对祖国不断的了解中增强认同和热爱。

  增进心灵契合,让新生代华侨坚定“强国之志”。发挥涉外涉侨部门和民间组织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暖人心,开展“关爱海外同胞抗击新冠疫情专项行动”,跨越千山万水把关爱送到海外游子手中;讲好中国故事鼓人心,通过各种途径展示中国愿景,让新生代华侨真实了解祖国;强化统一战线聚人心,充分发挥政协平台、统战部门以及各民主党派组织的合力,为新生代华侨搭建多种形式的平台。

  厚植创业热土,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开设侨海服务专窗。

  让创新理论润泽青春的心田

省政协委员 周伟江

  去年以来,衢州市将发端于龙游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在全市域体系化推进,创新组建以优秀青年为主体的“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团”,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厚植家国情怀。

  让有凝聚力的科学理论引领青年一代。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引导青年一代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把握青年时代脉搏,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系统思考,激发年轻人爱党爱国爱家热情。

  让有影响力的励志青年影响青年一代。在全省域组织开展励志青年家国宣讲,着力打造一支“年轻干部+青年党员+创业领军者+学生代表+思政教师+企业家+技术牛人+网络达人+海归(外)青年”的家国宣讲队伍,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身边的感人故事、新时代美好生活故事,以年轻榜样影响带动广大青年。

  让有感染力的精彩内容感染青年一代。适应当代年轻人快餐文化、快速消费的特点,把身边故事等用自己的语言体系组织起来传播出去;注重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建设,打造家国情怀课程教学体系;深挖各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用好爱国主义乡土教材,设计打造家国情怀教育IP。

  让有吸引力的培训方式教育青年一代。要选优配强导师队伍,建立培育、成熟、带徒培养机制,定期召开“帮带小组”会议,形成培育一批、成熟一批、带动一批的培训闭环;开展互看互学,有效促进青年间的学习交流。

标签: 青少年;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 施菲菲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