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5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8944亿元——
新台阶上,看浙江发展雄心
2020年10月24日 08:56:08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王世琪 见习记者 杨颜菲

  浙江在线10月24日讯(记者 王世琪 见习记者 杨颜菲)三月提振信心,十月展望未来。

  10月23日,两件大事让人们认识到浙江经济发展的强劲活力——前三季度浙江经济运行情况发布,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58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今年第二次全省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推出516个项目,总投资达8944亿元。

  项目拉动投资,“压舱”发展;追赶全年目标,项目推新。两张互为因果的成绩单,正是浙江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彰显发展定力、淬炼经济硬实力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今年3月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特殊时期稳增长提振了信心,那么此次开工,则更能看出浙江挑战发展新高度的雄心。

  起跑 加速奔向“十四五”

  2020年的最后3个月,人们开始更加频繁地为这一年加上注脚——“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跨过这一年,我们就将迈入“十四五”。

  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是浙江面对“十四五”的一次提前蓄势。“今天的大项目,是明天的发展新动能。这批项目将成为‘十四五’时期我省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主战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这次参加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共计516个项目,总投资8944亿元,项目单体平均投资17.3亿元,创历史新高,其中近半项目投资在10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上项目14个、共投资1809亿元。

  除了投资规模进一步提高外,投资结构也进一步优化,强化了实体经济导向,尤其是夯实了制造业基石。其中,高新技术与产业工程项目238个,共投资4465亿元,占比49.9%。“重大项目建设在发展中扮演着增动能和补短板的双重作用,迈入‘十四五’发展新阶段,浙江要站在新高度谋求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发展,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省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刘亭说,“十四五”期间,机遇和挑战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危和机并存共生,关键是如何化危为机。“在分析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基础上,必须明确我们所坚持的确定性何在。”

  除了项目体量、结构中的“以变应变”,从这批项目中也能看出浙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展定力。本批项目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其中民间投资项目354个、共投资6359亿元,投资占比71.1%,一如既往成为“绝对主力”。

  “浙江要全面深化以民营经济和开放性经济为代表的、坚持市场化取向和制度型开放的改革。尤其是在民营经济方面,浙江一直是先行者。”省工业和信息化经济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十四五”期间,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一个重点。“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对民间投资活力的激发,正是我省坚持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的有力举措。”

  大项目好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就能早一天助力“十四五”发展。据了解,本批项目中299个项目已取得施工许可证,约95%项目将在11月底前实现开工建设。

  快跑 率先构建新格局

  今年以来,新发展格局是个热词。此次重大项目开工,浙江紧紧围绕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打造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枢纽展开。

  “关键要在畅通、联通上下功夫,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联接贯通。”省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金雪军认为,浙江要打造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战略枢纽,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打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和市场对接条件。重大项目恰恰是打造这些节点的重要载体。

  通览此次开工的重大项目名单,金雪军不时点评道:“温州浙南钢材市场建设工程、红星村铁皮市场改造工程,包括中通快递嘉兴智能电商加工分拣总部等,这些项目将在新发展格局的流通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小洋山港口公共设施及资源综合利用区陆域形成工程则将助力打造小洋山港,促进对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提高畅通国内大循环效率的同时,此次重大项目开工中,也有不少能够拉动内需的项目。

  位于舟山普陀区的长乔海洋世界科技馆项目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项目立足舟山海洋特色,将进一步强化舟山国际海岛旅游目的地核心旅游资源,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项目建设主体同样秉承着这一发展思路。在温州市集中开工现场,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详细介绍了年产3500万套智能化能源量测设备项目。“项目将充分发挥正泰集团在智能电气、智慧能源、智能量测和能效管理等领域的资源优势,融合传感技术、边缘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加快智慧电力能源、智能传感、智能仪表等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助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生态链。”南存辉表示,该项目将是企业在智慧能源领域探索的重要拼图。

  智慧能源管理,正是新发展格局下正泰集团深耕国内市场的“王牌”。这段时期,正泰集团紧紧围绕新发展格局进行产业布局,深挖国内智慧能源服务市场,目前已相继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建设集团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临沂城投集团等签订了综合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

  “这种产业链生态链的布局,将是浙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金雪军表示,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都要把发展的落脚点放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在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循环是最为畅通的。因此,我们要把重大项目建设与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畅通有机结合起来。”

  长跑 持续发力一体化

  “占地1500亩,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5万吨低氧光亮铜杆、15万吨精密铜线、1万吨铜箔等生产能力,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在金华市东阳经济开发区,正威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投资过百亿元,是世界500强正威国际集团在浙江投资的首个项目。

  与规模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的长三角基因。将布局长三角的关键一子落在金华,正威集团有其考虑。“去年11月,金华牵头推动成立了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第一个产业联盟——新材料产业联盟,能够在长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的合作协同发展中起到策源地的作用。”上述负责人说。

  “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浙江形成了不少比较优势,吸引了优质项目落地。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落地的优质项目,也将进一步加快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并让浙江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吕淼说。

  截至目前,浙江已组织9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长三角一体化一直是贯穿其中的一个关键词。纵观此次开工的516个项目,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浙江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衢州)项目等一大批项目都将成为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新“焊点”,而这些项目分散布局在全省各个设区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浙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迈得更快更稳。

  除了产业布局,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嘉兴段)、杭绍甬智慧高速公路项目等众多交通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缩短各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时空距离。

  沪苏湖铁路南浔站交通枢纽工程、嵊州市与杭绍台铁路相关三改工程等与“轨道上的长三角”密切相关的项目格外引人注目。沪苏湖铁路将实现从上海向苏州南部、湖州等南太湖区域辐射发展的新路径,成为长三角铁路网中首条连起沪苏浙两省一市的高铁;杭绍台铁路则能够进一步提升温州都市区进入长三角腹地的效率。

  “项目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是扩大有效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是增强发展动力、形成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也是巩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支撑。”吕淼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浙江重大项目建设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长跑”,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促进。

  “不只是机遇关联,更要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放置在一起看待。”吕淼说,当下,两者在推进过程中,不仅面临城市化推进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等战略机遇,同样面对着核心技术攻关、基础研究突破等难题。“抽离出同质化问题,集中解决,便能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与重大项目有序推进比翼齐飞。”

标签: 责任编辑: 孙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新台阶上,看浙江发展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