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探索治水新路径 浙江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和生态修复
2020年11月26日 13:24:08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郑亚丽 通讯员 朱智翔

  在浙江,各地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和生态修复有了官方标准。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和浙江省治水办(河长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的指导意见》,并配套相关生态修复技术指南。

  河湖生态缓冲带,是在水域与陆地之间一定区域内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作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拦截污染、净化水体、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态缓冲带的划定与生态修复可谓提升水环境承载力和实现生态扩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建立系统性、长期性的治水新路径已势在必行。”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浙江不断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深入实施了一系列水污染防治措施,特别是点源减排举措,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显著,但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在点源减排对水环境质量提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生态扩容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意见要求,2020年,要推进24个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和修复试点工作;2021年,全面开展重点流域水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推进重点区域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及生态修复;2022年,基本完成水生态修复试点,形成一批有实效、可示范、可推广的水生态修复项目;2025年,水生态修复工作初见成效,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

  在杭州三墩镇“兰里水乡”,小桥流水,绿意盎然,宜人的风光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这里环境的改造提升,正得益于河湖生态缓冲带的创新建设。”“兰里水乡”河道施工单位负责人介绍,在缓冲地带种植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植物带,既能形成控制面源污染的防线,保护水质,又能美化河流生态景观。

  类似的探索已经在全省各地开花。早在2018年,浙江就率先在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湖州市苕溪流域、金华市浦江县浦阳江、台州市黄岩区长潭水库等4个地方开展了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和生态修复试点工作。2019年,又在省内13个饮用水水源地及7个河流断面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和生态修复试点。2020年,更是在淳安县等13个县(市、区)全域实施水生态示范试点县建设。

  省生态环境厅水处相关负责人说,在推进实施中,除了按照技术指南开展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与生态修复工作以外,各地还要采用人工湿地、氮磷养分拦截沟渠、生态围堰、植草沟等生态措施,拦截初期雨水,阻控面源污染物,通过构建多梯度的生态缓冲带,提高缓冲带水质净化效果。同时,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和流动性,因地制宜改造渠化河道,恢复重要区域的河湖岸带生态功能,提升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标签: 责任编辑: 孙璐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探索治水新路径 浙江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分和生态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