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再看基辛格这三句话

字体:
—2023—
12/02
12:50:34
2023-12-02 12:50:34 来源:浙江宣传

  1971年7月,基辛格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学历史课本上对于这段往事的记载,让许多人首次得知了“基辛格”这个名字。由此开始,基辛格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近半个世纪以来,这位杰出的美国外交家始终对中国葆有热忱的好奇与探求之心,访问中国超过百次,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诸多见解。

  在美国,基辛格曾被称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在中国,几十年的交情也让他多了一个亲切的称呼,“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今天,笔者选取了基辛格的三句话,既为缅怀“老朋友”,也为启发思考未来的中美交往之道。

1.jpg

基辛格

  一

  第一句话:美中关系对全球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两国之间的冷战会扼杀太平洋两岸一代人取得的进展。

  纵看基辛格的一生,“稳定”与“和平”可谓是贯穿他的演讲、采访和大量思想论著中的两个高频词。背后原因,或可追溯至他成长的经历。

  1923年5月,基辛格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一座小城。那时世界局势动荡、德国经济低迷,而基辛格一家定居的菲尔特市,又紧挨着纳粹党经常举办党代会的纽伦堡,因而,混乱、苦闷和担惊受怕是伴随基辛格童年成长的主基调。此后,命运也未见得眷顾他。二战期间,基辛格先后有十多位亲人遭纳粹杀害。

  看到了太多战争带来的伤痛与祸乱后,基辛格对平静稳定的生活环境格外珍视。比如,在本科毕业论文《历史的真义》中,他写道:“和平是人类最崇高的奋斗目标,是对人的道德人格的终极肯定。”在博士求学期间,他同样发表了一些文章,从各个角度讲述“和平”这一主题。

  当然,和平稳定是大多数人美好的愿景,但基辛格深知欲求和平并非易事,尤为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大国之间的关系。回顾中美建交四十多年来,虽然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都处于动态变化中,但能看出一个基本逻辑,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美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合作领域广阔,更应避免落入“零和”“冷战”的陷阱。

  基辛格的这句话也在提示我们:中美两国携手共进,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如核扩散、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处理,都亟需两国通力合作,以此稳定世界的信心。反之,一旦陷入相互攻击、水火不容的角斗赛之中,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

1.png

2023年7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 图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二

  第二句话:经过了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起伏的历史后,也只有坚忍不拔的中华民族才能继续保持团结,充满活力。

  善于“从历史和教训中观察世界”是基辛格的一大特点。也正是因为对中国历史有着极深的了解,基辛格才作出如此深刻的评价,这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华文明何以能够延续至今的道理。

  历史上,许多曾称霸一时的大帝国,像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等,都由于自然灾害、社会动荡、国内外战争等原因,最终衰落了,有的甚至烟消云散。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只有中华文明,我们不仅一脉相承地延续下来,而且不断创造辉煌。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绵绵不竭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还说:“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份韧性、耐心和定力,可以说是中国全面推进大国外交的底气所在。对此,任何一个与中国打交道的国家都应当明了。因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明经风历雨,却始终与其他文明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以开放的胸怀同世界其他文明开展交流互鉴,美谈佳话不胜枚举。从陆上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从玄奘取经到鉴真东渡,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渐”......正是在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过程中,中华文明得以成为一个海纳百川的开放体系。

  从历史走向今天,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对于当下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png

2023年5月26日,基辛格百岁生日前,中国驻美大使谢锋会见基辛格 图源:“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

  三

  第三句话:我相信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自身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

  正是一以贯之坚持着这个理念,基辛格致力于推动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为推进中美关系发展、赓续两国人民友谊作出诸多努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传递出一个理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则两利,斗则俱损。在人民群众的普遍意识中,广泛认同“朋友多了路好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道理。相反,类似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等顽固强调存量竞争的思维,则让人感到不解。

  大变局时代,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变局之中,身处俄乌冲突中的人们有着切身的体会,裹挟在巴以冲突中的那些儿童、妇女、平民百姓也有着切身的体会。不仅如此,当巴勒斯坦的一些父母选择在孩子的腿部写下名字,以便孩子遇害后可以帮助识别身份,相信每个人听了都会哽咽难言。

  零和思维、丛林法则,本质来讲,就意味着激烈的斗争,甚至是掠夺和流血。历数一些西方国家的战争历史,自2001年以来,美国以“反恐”之名发动的战争和开展的军事行动足足覆盖了“这个星球上约40%的国家”。随后一些年来,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屡屡震惊世人,还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以及现在的俄乌冲突,其间都发生了人道主义灾难。

  历史的趋势、时代的潮流不容许我们违背,我们也不能身体进入21世纪,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既是从50年中美关系历程中提炼出的经验,也是历史上大国冲突带来的启示,应该是中美共同努力的方向。

  “中国崛起是政策和历史的必然”“一个两大强权对抗的世界不会让人类得利,只有全世界皆输的结局”。基辛格的时代已经过去,但中美关系的发展需要更多基辛格式的智慧与担当。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