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宣传 正文

浙江宣传 | 带父母旅游,你会吗

字体:
—2024—
05/22
09:32:10
2024-05-22 09:32:10 来源:浙江宣传

  许多年轻人会选择带父母出门旅行,在出去看世界的同时陪伴父母,可谓一举两得。然而在旅行时,幻想中的母慈子孝往往变成了现实里的鸡飞狗跳,“千万不要跟父母一起旅游”的话题总能引发不少人的讨论。

  纷争往往从出发的那一刻就开始了。量身定制的旅游计划,父母嫌弃不够充实;精心挑选的旅游景点,父母认为“没啥好看的”;踏破铁鞋寻得的当地美食,父母觉得“不如家里做的好吃”……于是,一家人从“相亲相爱”变得“相看两相厌”。

  明明是其乐融融的亲子之旅,为啥会变成“累人之旅”?带父母旅游,你会吗?

  一

  “就算500强高管来了,都不一定能安排好爸妈的行程”“能带父母旅行的人,已经可以当部门经理了”,在很多年轻人口中,带父母旅行堪比带工作团队,困难重重、压力山大。

  你想轻装上阵,父母却想“负重前行”。对于一场不到一周的短途旅行,很多年轻人只要拉上一只小拉杆箱就能说走就走,而父母却将其视为一场大迁移,不仅要做细致周到的行程安排,而且家里有什么,旅行中就要配齐什么。有些“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水果、零食甚至连自己做的酸菜、鱼干、酱料都要带上,主打一个“在哪也不能委屈了肚子”;有些恨不得把整个家装进行囊,大到床单被罩,小到脸盆水壶,一样都不落下。网友戏称,“如果把爸妈拉去录《荒野求生》,他们会是最后胜出的人”。

  你想让心灵去旅行,父母却想“赶大集”。在年轻人心中,旅行应该是悠闲惬意的,睡到自然醒起床,慢悠悠逛几个景点,打卡几家感兴趣的小店,citywalk一下再回酒店美美睡一觉。但父母的旅游堪比早起赶集,“早”和“赶”贯穿整个旅程。在“你是来睡觉还是来旅游的”“再不起,自助早餐就没了”的催促声中,紧张又忙碌的一天开始了。他们沉浸于早早出发去机场、早早去景区排队,不知疲倦地穿梭在景点之间,身形矫健地拍照打卡,仿佛只有“应玩尽玩”才能不虚此行。

  你想精致富游,父母却“拒绝三连”。难得出门一趟,坐舒适的交通工具、住高档的酒店、吃当地美食、游特色景点是很多平时只能挤地铁上下班、回家吃外卖的年轻打工人的选择,他们想在犒劳自己的同时也让父母享受一下。但父母却常常把“你吃吧,我不吃”“你玩吧,我不玩”“你去吧,我不去”等挂在嘴边,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相较于花钱坐出租、住酒店、吃饭店,他们更喜欢坐公交、啃馒头、吃泡面。

  至于随时和陌生人开启畅聊模式、一个转身就找不到人等事情也常常发生。原本以为一场旅行是家人间情感的升华、心与心的交融,却时时上演着一出出“相爱相杀”的戏码。

  二

  而对于父母来说,他们的脑海中也有很多疑惑,为什么明明自己是出于好心,孩子们却并不领情,在与子女不欢而散之后,心中是满满的委屈。

  “搬家式”旅行是想远在他乡也能感到“宾至如归”。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在旅行中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别样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年纪增长,老一辈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会变差,许多长辈安土重迁,不愿意出远门、换地方居住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父母们已经习惯了平时的作息时间、饮食喜好和生活方式,拥有几十年人生经历的他们有一套让自己舒服的生活逻辑,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要带上熟悉的一切,在感受满满安全感的同时,也不会因为不习惯他乡的饮食起居而让旅途出现意外、给子女增添麻烦。

  “军训式”旅行是因为出门不易想让美景尽收眼底。父母们喜欢早出晚归、在景区之间连轴转的原因,除了他们习惯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和做事有计划性、时间观念强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很多地方对他们而言,一生只会来这么一次,所以想把著名的景点一一打卡并拍下一家人在一起的瞬间,日后用来怀念和追忆。对于老人而言,出一趟远门需要一些勇气和心理建设,他们不像年轻人能够说走就走,也很难有留点遗憾、下次再来的松弛,因此对出游的机会格外珍惜,希望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看一些景物,享受那份按照计划推进旅游行程的满足感。

  “穷游式”旅行是觉得孩子挣钱艰难能省则省。年轻人旅游更注重体验感,“千金难买我乐意”,愿意为了一次难忘的旅行而买单,但是因为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不同,不少父母过惯了苦日子,深知赚钱不易,所以特别节省。一方面,他们讲究旅行的“性价比”,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享受的权益一个不少;另一方面,他们更心疼孩子辛辛苦苦赚的钱浪费在了不必要的地方,也担心孩子们被不真实的信息蒙蔽双眼花冤枉钱。结果就是老一辈人对子女在旅行中的“大手大脚”心生不满,而年轻人则因为父母的“抠门”感到被束缚。

  很多时候,长辈在旅行中的一些扫兴行为并非故意要挑孩子的刺、与孩子作对,也不是真的嫌弃子女的安排,更多是因为在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和思想观念上与孩子不同频。这些不同和差异使得明明互相为对方着想、想对对方好的两代人产生了误会和摩擦。

  三

  陪伴父母外出旅行,实际上是一种深情的反哺,是一家人共同探索更广阔世界的珍贵时光。然而,带父母旅游为啥这么累?原因不在孩子,也不在父母,而在于缺乏沟通、理解与包容。因此,找到与父母外出旅游的相处之道尤为重要。

  有话摊开来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着难以启齿的羞涩和“我以为你会懂”的预设,导致误解与隔阂的产生。旅程中,父母可能会责备子女我行我素,缺乏晚辈应有的谦逊,而子女则可能困惑于父母为何不能提前表达他们的期望和要求。因此,有效沟通对维护旅程和谐而言显得尤为珍贵。

  比如,许多网友分享他们在旅行前与父母就出行时间、用餐模式、打卡景点等旅行中常见的分歧点进行“约法三章”的经验。这种双方坦诚交流的方式,有效地减少了潜在的矛盾,为旅途增添了更多的和谐与愉悦。

  互相走近一步。与其急于设定框架和强加观点,不如静下心来,倾听并学习对方的想法和经验。正是对彼此的走近与相互尊重,让大家能够更加珍视这段共度的旅程,共同创造出更多温馨而美好的瞬间。

  与父母意见相左时,不妨“让子弹先飞一会儿”,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不少网友发现,在“人从众”的景区,父母的一些坚持“真的很香”:早起的父母成功避开了人流高峰期,饥肠辘辘排队时父母从包里“变出”干粮,紧锣密鼓的安排让一天变得无比充实……

  爱是时常称赞。很多家长受“孩子一表扬就会骄傲”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虽然旅行后会发九宫格朋友圈或者在亲戚面前“炫耀”难忘瞬间,但在旅行中会不自觉地寻找孩子可以“提升改进”的地方。与之相对,随着子女阅历的丰富和眼界的开阔,他们难免会觉得父母的观念过时,认为是故意挑剔和泼冷水。

  父母是子女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引领者,但是有时候不妨学着适时“松手”,既给予子女规划与决策的自由,也不羞于和吝啬表达对子女的鼓励和赞美。同样的,在旅游或其他父母可能不熟悉的领域中,子女亦需多一点耐心和信心,就像小时候父母不厌其烦地教我们说话、写字一样,我们也要给他们的观念转变多一些时间。

  有人说,所谓父母子女,是在不断目送中看着彼此的背影渐行渐远。因为分别,每一次相聚都显得尤为珍贵。不如趁青春尚在、趁父母未老,带父母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浙江宣传责任编辑:阎沁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