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2018年浙江省两会 > 全媒矩阵 正文

两会特稿 | 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2018-01-28 07:35:4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翁杰 李文芳

2017年,浙江全省生产总值迈上5万亿台阶、财政总收入跨入1万亿大关,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此时此刻,“高质量发展”自然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高频词。

代表委员们在讨论中认为,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是浙江保持经济发展优势的关键。唯有如此,浙江经济方能实现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实现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跨越关口上新阶。

CshKF1psxEeABa0bAAJ0wlhwX04371.jpg

   1月27日上午,参加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 浙江在线记者 王坚颖 于诗奇 摄

动能之变——

打破坛坛罐罐培育新动能

报告提出“聚焦聚力高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省人大代表、长兴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中校感触颇深:“围绕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首先做的便是坚决摆脱依赖低成本竞争、依赖资源大量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高质量发展,要坚决打破坛坛罐罐。“作为省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县,长兴的高质量发展以破为先。”杨中校代表介绍,几年来长兴先后对蓄电池、粉体、印染等15个传统细分行业进行改造提升,每年新确定1至2个细分行业,开展为期3年左右的改造提升。单单2017年,长兴就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业311家、淘汰落后设备1285台、处置僵尸企业11家。

“经过两轮整治,长兴的蓄电池生产企业从原先的175家减少到了16家,产值却增长14倍之多,这就是最典型的高质量发展。”杨中校代表感触颇深,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长兴努力摆脱较长时间以来以总量发展为导向所形成的“增长主义”,消除其带来的产能过剩、环境破坏等棘手问题。

“浙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加快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让省政协委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晓钟振奋的是:政府工作报告指明了“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发展道路。“信息经济、数字经济正是我们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的特色研究方向,我们将通过自己的科研为浙江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提供助力。”前不久,由李晓钟委员作为首席专家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融合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通过该项目,我们将从理论框架、运行机制以及相应产业政策调整等各方面对数字经济进行深度研究,从而为省委、省政府做出发展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结构之变——

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高质量发展有很多衡量指标,但其本质特征就是要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就难以有一个高质量、高效率的供给体系。”省政协委员、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良正说,作为制造业企业的负责人,他对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有体会。“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在向高品质升级,若是我们企业的供给能力长期处于中低端,就难免会出现类似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的情况。”

企业要实现供给创新,就得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倪良正委员说,眼下圣奥集团正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提高产品含金量,从中国美院引进创意、设计型人才;与浙江大学成立智慧家具研究中心,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设计、智能服务等进行研究;联合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机电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正是得益于此,圣奥集团几年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产值和工人人均产能均以每年10%以上速度增长。

“报告所要求的‘加快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绝不仅仅是对产品供给提出,对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供给也同样适用。”作为一名制造业企业的掌舵人,省人大代表、德华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鸿敏在过去几十年里关注最多的,一直是如何做出更好的产品。为此,他用大豆质胶取代传统的尿素胶来生产人造板材,彻底解决了板材的甲醛释放问题。而如今,他更多地把目光放到了提高服务上。

“浙江的产业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消费结构也在由物质消费向服务消费为主转型。”丁鸿敏代表说,在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在德国,服务业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又占服务业的70%。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的发展,浙江的先进制造业也同样要着力在“服务化”三个字上。

效率之变——

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

实现效率转换,是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

“中新科技眼下的巨大发展机遇,离不开椒江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引导当地的电子产业发展。”省政协委员、中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英介绍,他们企业是一家致力于智能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MID)、智能通讯等产业的研发、生产、销售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创新,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设备从最早的2条流水线发展到如今的50多条生产线。然而因为处在土地资源紧张的台州城区,企业发展曾一度面临不小的瓶颈。

看好中新科技的亩均效益,椒江区委区政府加强要素供给,于2017年初启动了由中新科技集团主导的中新智慧电子小镇。张英委员介绍,该项目按照工业4.0标准设计投资,目前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中。近年来,中新科技产能实现连续高速增长,2017年中新科技成为该领域销量全球前五的龙头企业。“更重要的是,在中新科技的带动下,椒江区正加速电子产业集聚,目前已有多家中新科技的上下游企业来此落户。”

省人大代表、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郑金平将省政府工作报告详读了几遍,在“高质量发展”一词下划了重点。在他看来,浙江经济这些年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人才要素的支撑;而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当下,浙江要保持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比任何一个时期更需要集聚人才要素。

高质量发展少不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动力源于高端人才。郑金平介绍,近年来省科协通过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生命力”。截至2017年底,我省建立71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引进了388名院士,带领近5000个团队人才,其中海外院士专家近50个。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后,58家企业成功上市,高端智库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接下来,我省还将与中国科协、中国工程院签订人才引进相关协议,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来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力。”郑金平代表说,吸引大量高端人才的同时,还需培育本土人才,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尊重科技工作者的良好氛围,为我省科技创新、经济腾飞奠定扎实的人才基础。

环境之变——

让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

连日来,“最多跑一次”改革获中央深改组会议肯定的消息在会场内引发热烈讨论,群情振奋。不少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时,都特别强调了“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创新优势。

省政协委员、浙江上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小峰对“最多跑一次”感触尤多:首先,她和她身边的朋友都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受益者。“过去,我要打印购房记录查询等证明,还得跑去办事中心;现在,网上就可以自助打印,实现了‘跑零次’。”

同时,俞小峰委员对于“最多跑一次”也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让企业主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作为企业负责人,她坦言,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依然存在,企业有时候依然会出现跑多次的现象。让俞小峰委员欣慰的是,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后五年发展目标中特别提到,全面实施深化“最多跑一次”推动重点领域改革的意见,全面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政府报告里亮点很多,而对我来说,‘增创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新优势’这一句是最鼓舞人心的。”在省人大代表、大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委员管志强看来,这句话表现了省委、省政府超前的执政理念,也展现了浙江通过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的决心。

“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激发微观活力。”管志强代表希望,浙江加快环境转换的改革创新能在建筑行业等支柱产业率先推进,为浙江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产业注入更大活力。


标签:动能;代表委员;高质量发展 编辑: 沈正玺

更多

浙江日报全媒体编辑中心数字编辑部、视觉设计室制作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