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举行分组讨论。省政协委员畅谈文化自信。记者 吴煌 摄
浙江在线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婷 曾福泉 马悦)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的力量,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始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
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后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切实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红船精神、科学精神、时代精神,秉持浙江精神,大力发展具有浙江特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励全省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结合身边案例,为深入推进文化建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纷纷建言献策。
文化筑魂,为人生赋值
“文脉”,是省政协委员、省作协浙江文学院副院长黄咏梅在研读政府工作报告过程中,时不时在脑海中跳显出来的词。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离不开文脉的传续和涵养。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文脉都在为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精神支撑。”黄咏梅委员认为,文化自信必须根植在中华文脉传承的土壤上。
而在实际工作中,她接触到的一些青年作家在谈到自己的文学传承与写作风格时,大多数喜欢提外国作家和外国文学,往往忽视了我们自己的文学传统。
对此,她不无担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蕴含着我们祖先几千年的精神传承,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和魂。首先,我们要有敬畏。然后,再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省人大代表、临海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陈佩莉同样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让孩子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一个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中倡导“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意识,包含着尽忠职守、责在人先等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被称之为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红船精神是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政府工作报告中写到的“弘扬红船精神”,让省人大代表、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魏琴深有感触:“作为一名来自嘉兴的基层党员,瞻仰红船、回望历史,我和所有人一样,被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丰富时代精神深深震撼。红船精神就是我们的信仰底色。”
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强大精神支柱和强大道德力量,也深蕴于每个人的红色基因中。“传承红船精神,我们才能坚定前行的方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激励出巨大能量。新时代,新征程,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魏琴代表说,始终坚持敢为人先、不懈奋斗、甘于奉献,我们便能汇聚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价值引领,让行有归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定海神针”。涵养核心价值观是个长期过程,需要每个人和整个社会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省政协委员、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授肖纯柏认为:“文化的本源是生活。回归生活的核心价值观才有生命力。坚定文化自信,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实际工作中。”
肖纯柏委员建议: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可以具体化为不同群体、不同职业、不同区域的行为规范——
比如,领导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大学、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其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和侧重点,应该有差异。
又如,核心价值观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要进一步细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都应制定出体现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
再如,不同场合、不同空间和不同区域,践行核心价值观也要有相应的具体标准,从个人到家庭,从职场到社区,要在家风、村规、乡俗、学生守则、企业文化、机关组织文化和党纪国法中融入核心价值观。探索先分层、再分类的原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和生活化。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还要贵在知行统一。魏琴代表是桐乡第二届道德模范。她说,我们要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诚信意识,这需要社会各界把这些价值追求贯穿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时时想,病人把生命托付给我们,这种非同一般的信任和依赖正是我的人生价值。”魏琴代表说,各行各业都有必须坚持的精神引领和道德素养。浙江近年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投入、有载体、有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正在成为浙江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自信之光,照亮复兴路
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增强世界人民对我国文化的认同。
省政协委员、浙江交响乐团团长周丽芳对此深有感触。浙江交响乐团正在打造的多媒体交响乐《良渚》就是按照“世界遗产、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要求,采用交响乐这一国际化的艺术形式展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源。
一拿到政府工作报告,周丽芳委员在涉及文化的论述下都划上了醒目的标记符号。“我们要打出自信的文化牌,展示国家形象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彰显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黄咏梅委员对此也有思考。“‘走出去’要和‘走下去’结合起来。”她说,优秀文学作品一定是那些为人民抒写、抒情、抒怀的作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是一句口号。在新时代,作家要写出体现精神的作品,必须要身、心、情投入到生活中,更好地书写出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
“我们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集成、储存、传导中国经验,一定要有‘中国芯片’在里面。要反映新时代的精神风貌,打造精神家园,这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黄咏梅委员在小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多次这样提出。
“这是一个有着广阔作为空间的时代,有责任担当的青少年将能在新时代有大作为。”这是陈佩莉代表时常和同学们说的话,“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最终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中茁壮成长,最终成为有责任担当精神的中坚力量。”
中华民族已经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用文化自信提振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