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继去年“数字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
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数字经济对于浙江意味着什么?先行一步的浙江,怎样更深层次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省经信委党组书记张耕。
记者:“数字中国”写入十九大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相关内容。数字经济在浙江的发展情况如何?
张耕: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数字中国”写入十九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这一内容,充分表明了我们发展数字经济、拥抱数字浪潮的决心。
我省提出,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体现在,数字产业和数字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深化,正逐步推动浙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加速变革、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可以说,发展数字经济是实现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
记者: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多次出现。还有个名词叫“+互联网”,这些概念和数字经济是什么关系?
张耕:一般认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当成工具。比如说,你原来是卖大饼的,现在你不只在线下卖,也在网上卖。而“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事实上并不存在“+互联网”,因为本质上这与“互联网+”是同一概念,是一个传统产业升级的方向,不存在谁主谁次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也好,“+互联网”也罢,都只是数字经济的一个手段,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中间状态。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数字经济载体的信息通信产业对我国GDP的贡献不过是7%,远不如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浙江这一数字也不算高,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张耕:这里面有一个认识的问题。如果我们把数字经济狭隘地理解成信息通信产业,那就把它缩小了。我认为,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至少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直接贡献,它可以用信息通信产业的贡献来表示。更大的贡献应该是,由于数字经济发展所带动的其他产业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称之为间接贡献。比如,浙江一些传统产业领域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后,成效明显,最典型的是服装行业。
记者:不仅是浙江,全国许多省份都非常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从全国来看,浙江发展数字经济有哪些有优势和短板?
张耕:浙江数字经济发展走在前列,优势和短板都比较明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产业层面上看,浙江数字经济基础比较好,但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度不够。比如,占全省工业主体的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重点企业中代表智能制造水平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应用普及率仅达50%。
从企业层面上看,涌现出一批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和数字化骨干企业,如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但数字经济如何与浙江传统块状经济中的中小企业实现深度融合仍需认真研究和推进。
从产业平台上看,已建成一批信息产业基地,但与国内外一流的信息产业集群相比差距明显。特别是在竞争力、影响力、创新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从政务和公共服务上看,数字政府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总体走在全国前列,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记者:在浙江现有发展水平上,把发展数字经济这个“一号工程”落到实处,您觉得着力点在哪里?
张耕: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把发展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并提出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新经济为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产业经济的角度讲,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可概括为两句话,就是产业经济数字化、数字经济产业化。
产业经济的数字化,就是以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数字经济产业化就是要大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
着力点是,以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工业领域,最主要的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重点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以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应用为基础,大力推进中小微企业的提质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领域的标志性产业、集群、企业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