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翁浩浩整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阐述“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时,特别提到,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当下,如何破解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已成为全社会的一大热点。
前不久,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家长向我诉苦,她孩子的奥数班上有个成绩非常好的男孩子,居然报了奥语、奥数、奥英、围棋和计算机5门校外培训班。其他家长纷纷感叹:这么优秀的孩子还这么努力,自己孩子有什么理由谈减负?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去年下半年,我们学校发现高一年级有近10名住宿生,经常定期请假不参加晚自习,调查后发现是参加了校外培训班。“不在培训班里坐着,就在去培训班的路上”当前已成为很多中小学生的真实写照。
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既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又成为不少家庭经济上不可承受之“痛”,更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
在为中小学生减负问题上,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力阵地的作用,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加强师德引领、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多种类教学资源上有所作为;同时,不能“一刀切”地盲目减负,造成“课内减负、课外增负”;不机械规定或控制学生在校时间,给学生更多自主权,实行学生在校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差异化、弹性化管理。还有,要花大力整治社会上一些不合格甚至非法的培训机构,使培训机构真正成为促进孩子们多样化发展的有效平台。
这方面,一些名优学校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通过教育帮扶,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现优质资源多方共享,合力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镇海中学的做法是,向学生免费开放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在部分课外时间,在保证教师待遇前提下,提倡并鼓励学校老师免费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辅导。
教育不分校园内外,也不分课堂内外。我想,我们每位公民、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扛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优质的空间、资源,孩子们才能在未来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