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右一)正在和地方铁路建设负责人商讨设计图纸。
坐在飞驰的甬台温高铁上,江浩望着窗外,感叹,实在是太快了!
这位从事了21年铁路建设的工程师,见证了浙江省内大大小小五条铁路的兴起:从瓯江畔依山而行的老金温铁路,到如今客流火爆的甬台温铁路,再到前年开通的金丽温高铁。可以说,他亲眼见证了浙江东南地区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
如今,江浩加入到浙江第一条自主建设的电气化铁路——金台铁路的建设大军中,作为公司的工程部部长,全线218个开工点,他每个月都要亲自跑一遍。有时候,只要看一张铁路沿线的风景照片,就能知道大致具体位置。
五月底,钱报记者先后跟随江浩赶赴仙居和磐安,跑工地、看进度、听问题、提方案,一刻不停歇。
江浩说,要致富先修路,在修建金台铁路的过程中,仿佛能看到当初修建金温线沿线百姓对通火车的期待。“百姓都眼巴巴盼着呢,我们哪能不上心?”
正在建的这条金台铁路
对浙中西部意义深远
梅雨季快到了,空气中夹杂着一丝闷热。上午九点不到,江浩已经和同事陈鹏在单位碰头。这一天,他们要跑两个铁路施工现场。
43岁的江浩是金华武义人,1米7的个头,穿着格子短袖T恤和深蓝色的牛仔裤,戴着眼镜。他所在的金台铁路公司工程部,主要负责铁路建设中的技术问题。
车辆出发了,首先要去的是位于临海市境内的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灵江特大桥。
江浩告诉钱报记者,金台铁路是浙江省第一条自主建设的电气化铁路,也是浙江铁路网“两纵、五横、两放射”格局中的“五横”之一。
它西起金温铁路永康南站,向东经缙云、武义、永康、磐安、仙居、临海后到达台州市区,最后分别接入甬台温铁路台州站和台州南站。铁路全长226公里(含头门港支线),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对浙中西部意义深远。
江浩和记者所前往的灵江特大桥上跨灵江,全长有四公里,它所在的头门港支线全长42.5公里。
车辆穿过土路,一阵颠簸后,就到了施工现场。工人们在水中桩基作业平台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灵江地质复杂,打入江底的桩有75米长,而建在露天的桥墩,也至少有30米高。”江浩爬上桥墩顶上,相当于十多层楼高,举目远眺,出海口隐约可见。
江浩明白,对于地处浙中西地区的城市来说,拥有一条连通海港的铁路,就是多了一种对外贸易交流的通道。
五次修改线路和站位走向
只为少影响这片绿水青山
在工地的食堂简单吃了点午饭后,记者跟着江浩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往仙居赶。在金台铁路的建设中,将在仙居设置田市、仙居等多个车站,不出意外,再过两年半,仙居将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在田市跨永安溪和台金高速公路特大桥的施工现场,46米高的桥墩已经初具雏形。说起这座在建的铁路桥,背后也有蛮多故事。
仙居人的铁路梦,一做就是20年。早在1996年,当时金台铁路的前身义椒铁路(义乌——椒江)规划出炉。在最初的规划中,铁路就设计经过仙居。
仙居县铁办主任张洪土翻出了一张画着各种记号的铁路线规划地图。“2014年时有两套方案,一套是南线,一套北线。北线方案的优点是车站设置距离城区近,但缺点也明显,首先铁路经过高压输电线走廊,而且铁路要横穿仙居县官路镇。”张洪土说,另外还有一点,北线方案多次横跨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这对自然环境和水环境的破坏不可小视。
而南线方案虽然有北线所不具有的优势,但车站位置太靠近高速出口,容易造成客流、物流相对集中,影响道路通畅。
在线路和车站位置选择的博弈上,大家最终站在了生态环境一边。经过专家多次讨论,先后五次修改方案,大家设计了一种新的走向——只横跨永安溪一次的线路,田市跨永安溪和台金高速公路特大桥,就是仙居唯一一座横跨永安溪的铁路桥。
为了这套新的路线方案,仙居兴建了2.7公里长的公路连接线,将铁路建设对环境和城镇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最累的一天来回2500公里
但他觉得很幸运
江浩说,金台铁路全线218个开工点,他和同事们每个月都要亲自跑一遍,做到心中有数。
江浩的家在金华武义县,工作地又常年在温州和台州。“每周五下班,先坐高铁到温州,再转车回武义,周日晚上吃完饭,坐高铁经过温州转车回台州,一般十点多到,这种‘双城’生活,我们都习惯了,只不过,心里总是有一种亏欠。”
“有一次中午到北京,车站外吃一碗面,下午两点赶到总部,五点钟再赶回北京南,坐回杭州的末班高铁,晚上十一点多又回到杭州东站,一天来回2500公里,回去倒头就睡着了。”
江浩又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他亲眼见证了浙江东南地区铁路从无到有的历史。“以前从台州到金华,可能需要半天时间,如今甬台温和金丽温高铁建成通车,坐着高铁往返两地,只要两个多小时,而今后,金台铁路建成通车,还会比现在更快。”